挺有意思的一部作品,頂級的制作、快速切換的鏡頭、密集的台詞,在細節與整體之間找到了某種平衡點,使它既沒有成為一種藝術,也沒有淪為一種商業,它處于二者之間,是傳統美國電影被現代化革新的一個新形态,當然,黑白影像的運用其實沒有特别的必要,暴露出了影像層面的極大問題,一是色調并非純粹黑白電影美學,它更現代化,從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太技術化的産物,二是影像的質感很弱,相對弱化了電影精心設計的一場場富有特色的鏡頭與群戲的融合,我其實不太喜歡這種黑白感覺,比冷戰的影像質感差很多,更别提當代一些更藝術化的數字影像,我覺得芬奇對影像的色彩可能并不是那麼的敏感,才會犯這種低級但緻命的錯誤,尤其是對于我這樣一位以影像作為電影基礎的影迷,我可能會很不喜歡它的色調與黑白藝術感的缺失,技術濫用帶來影像整體從基礎層面被我判了死刑,我覺得好萊塢有必要警醒這個錯誤。劇本來說,我喜歡它中後段,前面我認為還有精簡的空間,這個劇本不如社交網絡,因為它試圖承載太多觀點,但電影不是刻意追求表達觀點的藝術,它的核心是什麼?我覺得從這部作品裡看到的是一種均衡,試圖去均衡太多東西,形成一種主線的觀點,我不認為它錯,但我認為芬奇的長處隻是被相對的發揮,實際上丢掉了一種重心。就是這部作品它被分散平衡而沒有被凝聚有所側重,歸根結底,還是劇本制作層面有些刻意實現了這種電影化而非藝術化的設計。影像色調調成華麗的彩色效果更佳,總體來說,芬奇的長處還是一如既往在裡頭,就是犯了太多不該犯的低級錯誤!
脫離純粹藝術的一種工業技術制作與創作!技術蓋過藝術表達。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技術正在控制和侵犯我們的隐私,但它遠不止于此...
總是超前于時代的大衛柯南伯格遭遇審美與電影思維日趨簡單的主流影迷,豆瓣低分之謎,顯然可以理解。這個時代的偉大的導演們要是能從豆瓣拿到高分,一定是觀衆發了瘋。柯南伯格依舊掌握着技術發展對我們迷戀與求索真實的不可控性,盡管過去那些最超現 ...
在死亡面前,人性無所遁形!
人之将死,一切未被滿足的現實都被淹沒在步步緊逼的死亡和日漸膨脹的幻想裡,放大的欲望成為抵抗死亡唯一的尊嚴和體面。我還蠻喜歡它切入教授主體的視角,“衰老”當真極其可怕,更可怕的是,這種臨死前把自己的人性和欲望剖得明明白白的抵抗終究隻是 ...
表演無關道德!
第二次看,視角會更成熟。叙事上,我認為這部作品畫了一個很中式的“○”,除了依舊沒有徹底被解答或者她就隻應該是如此的漢娜,它讓所有其他人物的存在和行為都給出了基于這個題材本身比較合适的一個解答。題材上,它關于集中營,關于大屠殺,其實承 ...
相對還是很滿意的一部劇情片!
劇本,導演,演員發揮都很好,男女主演我都挺喜歡的,即便是發揮空間小一點的男演員其實他也給出了一些很獨特的東西,這是一個内心我認為還是很天真的一個男人。當然它是一部女性為主的電影,而女演員也顯而易見的拿出了一年一見的最佳表演或者至少是 ...
模仿《黑天鵝》的失敗之作!
有驚喜,但是更多的還是可惜。我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在等,等一個時刻它能告訴我它不是在借鑒《黑天鵝》,但是很可惜,從鏡子砸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完了,果然如此。劇本上,它其實沒有照搬黑天鵝的整體叙事方式,國内的題材其實也沒有辦法去徹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