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與大家一起分析了《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的佟國維、隆科多這兩個人物,今天繼續和大家一起分析這場奪嫡之争中最為陰險的人物——皇八子胤祀。

在這部劇中,老戲骨王繪春老師将八爺這個人物的心機與城府刻畫的入木三分,為我們再現了這個表面和善、内心險惡的“八賢王”。不得不說,八爺是這場争鬥中實力強悍的人物,自己的耳目遍布朝廷,而且半數以上的大臣都支持自己,但是最後的結果卻差強人意。自己最後也被雍正帝抄家落魄而死。
其中運用了大量的鏡頭來描寫八爺的生活,池邊釣魚,作詩裱畫,盡顯八爺情趣之高雅。然而,正是這些鏡頭,與後來他的所作所為形成的巨大反差,才讓我們看到了華麗僞裝下的險惡用心。在這部電視劇中,有兩件事着實令我們至今思之極恐:
1、康熙四十七年,出現了大清建國以來最為嚴重的冤案,八爺奉命徹查刑部。為了得到扳倒太子的有力證據,不稀以皇上之名誘審刑部大員肖國興。

2、康熙大壽之時,正在西北帶兵的十四弟胤褆托人帶來一塊寫有壽字的天石,八爺趁機偷換成死鷹,以此來陷害十四弟。
以上兩件事,足見其城府之深,心機之歹毒。之所以說八爺聰明反被聰明誤,是因為他錯誤的選擇與自己的皇阿瑪康熙玩兒起了心計。他自以為自己做得天衣無縫,熟不知朝廷之上,江湖之中遍布皇上的耳目。試想,四阿哥奉旨赈災事成返京之時,還未動身,皇上就已經知道了。更何況,這裡是天子腳下的刑部大堂。
八爺誘審肖國興當晚進宮之後,康熙當時就起了疑心,之所以這樣說,原因有兩點:
1、出了這麼大的案子,從案件上報,再到審理案件,最後判刑定罪,這當中一定牽扯到一大批人。這當中關系盤根錯節,畢竟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多少都會有所袒護。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肖國興的行為就顯得極為反常
2、注意,這個時候是太子在監管着刑部。肖國興之前一直緘口不言,就是因為自己頭上坐着的是太子。如果招認了,自己會有好果子吃嗎?所以出于對太子的畏懼,還有對自身安全的考慮,他斷然不會如此輕率的就對爺坦誠相告。
所以就有了後來皇上詢問圖裡琛,得知真情後氣急敗壞的鏡頭。“其心可誅”是對八爺為人的真實的寫照為了扳倒太子,不稀玷污皇上的名聲。至今想來,康熙當時的做法真是妙極了,将肖國興押往甯古塔,一來避免了冤案内幕的洩露,保全了太子的名聲;二來也在不經意間維護了自己的名譽。但是,可想而知當時皇上内心對八爺是多麼的失望。
真正表現出八爺幼稚的是後來的議舉新太子事件。這件事情的大背景是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後,康熙在朝上宣布議舉新太子。聖旨一下,以八爺為首的八爺黨便蠢蠢欲動起來。八爺暗自高興自己的好機會來了,于是便有了道士張明德的那一套“王上加白”的說法,其實這都是八爺自己導演的,完了又把道士抓進宮裡交予皇上處置,以顯示自己的正派與清白。試想,康熙爺怎麼會被這種小把戲騙過?康熙最高明之處是在于他說的一句話:“有時江湖術士所說的話多少也能代表一些民意”。這句話當時看時覺得很平常,但是後來回想,這句話還有其内在意義:
1、康熙表面上這麼說,其實是給八爺設置的圈套,是故意說給八爺聽得,就等着八爺往裡鑽。
2、肖國興事件已經使得康熙對八爺産生了厭惡,他就是要借這個機會,一舉把八爺黨鏟除,穩定朝中的局勢。

可惜八爺還天真的以為皇上是在暗示他可以出手了,于是便有了佟國維居中聯絡,百官聯名推舉八爺的事情。結果,佟國維被罷官,八爺黨最終破滅。
不得不說,八爺的心機着實令我們佩服。每一步都進行的那麼完美,每一個策略都盡顯其智謀,然而,他自己最終卻被自己的聰明玩兒死了。從八爺的失寵,我們至少可以得出這麼兩個結論:1、無論何時,都要看清楚你真正的對手是誰,不然你連你自己為什麼輸都不知道。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很聰明,比你機智的大有人在。
讀史最大的樂趣在于分析人物内心,琢磨人物話語。以曆史人物的前車之鑒來指導我們今後要走的路,何樂而不為呢?本期人物分析就與大家分析到這兒,下次我們繼續來分析其他人物,或許我的見解有些言過其實,歡迎大家一起前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