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第一對俗氣老套的婚外戀情節不同的是,這對夫妻的關系新奇且複雜的多,“男主是同性戀、女主睡未成年”。

...


Simone

與1964年的溫柔主婦Beth不同的是,1984年的Simone是一位風情萬種的社交名媛,她高傲又堅強。但美中不足的是,她的婚姻并不穩定,她換了3位老公,就像她說的:“我的第一任丈夫比我更喜歡酒;第二任比我更喜歡可卡因;第三任比我更喜歡男人!”不過,我們不能說她不幸,因為她懂得直接爽快的“說分手”,她活的很潇灑,如果他若深愛,她定不離;他若不愛,她自離開!

...

Simone的第三任丈夫(卡爾)又帥又浪漫還善解人意,他為她賺足了面子,他讓她感覺幸福無比,直到,她發現他是個同性戀。雖然卡爾一再道歉,因為他雖然會喜歡其他的男人,但他還是很愛Simone的,不過她仍然義無反顧的要與他分手,這裡,Simone的确顯的有些絕情,但,我還是挺佩服Simone的敢愛敢恨,因為她不像《人間失格》裡的葉藏那樣不懂拒絕。就像他說的“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别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愈合的裂痕。”我也是個不懂拒絕的人,所以我深受不懂拒絕而帶來的煩惱,因而,我就更佩服像Simone這樣幹淨利落的女人!

...

愛一個人不等于用愛把對方束縛起來,愛的最高境界就像我們靈魂兩岸之間一片流動的海洋。

就在Simone傷心之時,湯米闖進了她的人生,湯米從小就被魅力十足的Simone而吸引,雖然湯米未成年,但是他那天真而又充滿激情的愛,還是打動了一心想要追求愛情的Simone,但是短暫的激情永遠也替代不了長久的陪伴。Simone雖然挺喜歡湯米,但她深知自己快落幕了,而湯米正冉冉升起。所以她最終還是放棄了湯米,讓他自由的去追求他的大好年華。不可否認,湯米很愛Simone,他為她花掉自己的存款,為她紋身,為她和母親大反目成仇……在湯米身上,我看到了年輕時的我們,因受經曆有限,所以為了愛情甘願放棄所有,一無反顧卻遍體鱗傷。

...


看完整部劇,我認為這一對,沒有不能被原諒的出軌,隻有不能被理解的感情。1984年時,同性戀是被當作異端對待的,所以才有Simone的讨厭和旁人的鄙視,和未成年人談戀愛同樣也是不被理解的(今天也不一定被認可),所以才有Simone的擔憂和湯米母親的憎惡。其實,很多新興事物的不被理解,都是因為人們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和類似的價值觀,這時就會有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掙紮中死去,有着和實驗室裡的小白鼠一樣的命運。

...

最觸動我的是,在結尾之時,卡爾選擇在Simone的陪同之下安樂死,偌大的房間就他們兩人,死亡變的很容易,隻需一根針,一閉眼。那一刻,我知道真正死亡到來之時,任你怎樣留都是留不住的,能做的就是接受它,送别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