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場也是生意場。
尤其好萊塢。
但Sir這樣說不是貶義。
因為自由、激烈競争,不僅能讓市場持續産出好的作品,更能反襯出純粹的閃光。
所以在好萊塢,對一部電影最牛逼的褒獎不見得是票房、數據、獎項……
而是競争對手的贊美。
比如今天主角。
奧斯卡開獎前,它竟然獲得最強大的對手公司CEO的彩虹屁。
迪士尼CEO,鮑勃·艾格爾:
我通常在推特上隻宣傳自己公司電影的上映消息,但當我看完它後,我覺得必須要感謝和贊揚一下導演和她整個團隊,制作出如此精美、令人愉快的電影!從任何意義上說這都是一部大師傑作!
對。
就是前兩天剛在國内定檔的——
《小婦人》
Little Women
國内認知度不高。
但國外,它早就爆紅。
口碑不必多說——
爛番茄新鮮度95%、MTC評分91、IMDb8.3。
最嚴苛的MTC影評人評分裡,它得到22個媒體的滿分評價,今年僅次于《婚姻生活》和《寄生蟲》。
票房數據更是驚喜——
上映8天就收回4000萬美元的成本,現全球票房已過億。
高潮,屬于頒獎季的爆發——
至今拿下49個大獎,152個提名(包括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編劇本等)。
這些成績看起來還不算什麼?
如果了解它的背景,你絕不會這麼說。
要知道:
這已經是《小婦人》原著第六次被改編了。
露易莎·梅·奧爾科特的同名小說,是美國文學史上沒有争議的名著。
吃力不讨好的續集,在原著問世一百多年後依然能煥發光彩。
為什麼?
仔細看它定檔海報的兩句标題:
“不負愛與自由。”
“擇你所愛。”
即使還沒看過片,但你仍可以嗅到它與其他愛情片的區别。
Sir可以斷定。
它的成功,是因為它說出了那些走在時代最前端的人的心聲——
我們是時候看清自己作為人的獨立意志。
先看演員。
這版《小婦人》的選角,在精,而不在貴。
女主,西爾莎·羅南。
年僅25歲,已經4提奧斯卡(《贖罪》《布魯克林》《伯德小姐》《小婦人》)。
堪稱好萊塢近年最具可塑性的新人女演員。
在她不加修飾的臉上——
你能讀到一碰即碎的脆弱,也能感受到這脆弱背後的倔強。
男主,“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
這兩人搭在一起,不用Sir說。
神仙陣容無疑。
但這種“神仙”,絕不是我們印象中名氣、實力、顔值的簡單堆砌。
預告片中,他們僅有的幾個鏡頭就能碰撞無限火花。
鬼馬的互動,羞怯的眼神,無拘無束的放縱……
甜。
但在甜以外,Sir已經看到他們對“愛情”不一樣的理解。
什麼是愛?
不再是為愛犧牲,隐忍,妥協……
曾經,許多人終其一生尋找愛情,是為找到一個“對的人”。
但他們告訴你,“獨立”的第一層解釋。
不是不愛,不是單身。
而是——
找别人,找愛情之前,請先找到那個“對的自己”。
除了以上兩人。
配角陣容也是難得一見的精緻。
中生代,有艾瑪·沃森。
老戲骨,有不久前拿下第四座金球獎的勞拉·鄧恩和三獲奧斯卡的“梅姨”梅麗爾·斯特裡普聯手坐鎮。
幕前太美,幕後更強大。
本屆奧斯卡的服裝設計師傑奎琳·杜蘭(《贖罪》《傲慢與偏見》《至暗時刻》);
作曲家亞曆山大·德斯普拉(《布達佩斯大飯店》《色·戒》《水形物語》);
還有一人不能忽略——
導演格蕾塔·葛韋格。
很有可能成為史上最強大的女導演之一。
處女作《伯德小姐》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
2年後的第二部作品《小婦人》,再入圍。
關于“獨立”的第二層解釋,就被她藏在影像裡。
國外影評人對電影的評論中,出現最多的一個單詞:
新(New)。
鑄造新經典、賦予角色新生命、新生代的升級……
新在哪?
一是叙事。
在以往的版本裡,《小婦人》的叙事都與小說一緻,按照時間順序推進。
新版沒有。
而是選擇非線性交叉剪輯。
有利有弊。
缺點在于,結構稍有差錯,就會顯得散亂,考驗觀衆耐心。
優點,同樣是耐心。
《小婦人》講的是一位年輕女孩喬(西爾莎·羅南 飾),緻力成為小說家的故事。
電影,則把喬的小說内容、與出版社社長的對話,以及她個人的生活經曆穿插剪輯。
一個人盡皆知的故事,被剪碎、拆解,變成虛與實的來回切換。
為什麼?
這樣的叙事背後,營造了兩種力量的糾纏:
虛,是我内心所想;
實,是我面對的規則與桎梏。
于是,叙事結構的變化引發另外一個創新——
開放性結局。
過往的版本,無一例外都是大團圓結局。
1994版最為直白,1933、1949和2017年的劇版也都含蓄地暗示了喬和教授終成伴侶。
△ 上至下:1994、1933、1949和2017版
放心,Sir不會劇透。
但在這樣虛實穿插的叙事裡,必定會引發觀衆反思。
電影結局,到底是小說的結局?
還是她本人的真正經曆?
按下不表,是為留白。
這才是關于“獨立”的第二層解釋——
因為獨立,你會勇敢地追求那個目不所及的夢想。
更因為獨立,你才要看清追夢路上,那些搖擺與糾結,和未來的不确定。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層。
從台詞中露出端倪。
《小婦人》原著之所以經典,不僅因為它先鋒的獨立意識。
更因為對女性,有着超前的同理心。
Sir始終認為,優秀的女性作品必定符合一個原則:
絕不把女性自由,簡單粗暴地等同于叛逆與抗争。
對女性的尊重,必回歸于對人的尊重。
簡單說——
對個體的求同存異。
她們可以選擇愛情,可以選擇平淡,選擇柴米油鹽,也可以選擇理想,選擇紙筆,選擇詩與遠方。
正如艾瑪·沃森在預告中那句台詞:
我的夢想跟你的不同
不代表它們就不重要
無論是叙事方式、結局還是内核,這版《小婦人》都賦予了這部已有150年曆史的世界經典更現代性的新注解。
而在此之中,最令人驚喜的新變化,來自梅麗爾·斯特裡普飾演的馬奇嬸嬸。
過去的版本,馬奇嬸嬸都是功能型角色。
大部分時間她都是尖酸刻薄的财富象征,給予馬奇一家經濟上的援助。
手段直接,比如直接上門給姐妹們發“紅包”。
給錢,就意味着有插手的權力。
比如催婚,比如說你男朋友窮,比如說他家境不好……
是不是很熟悉?
就是你即将回家面對的七大姑八大姨。
但在這版《小婦人》裡,馬奇嬸嬸變了。
導演放話——
“她影響了電影中最具标志性的場景之一。”
哪個場景?
Sir猜不到。
但可以肯定——
她将是喬的人生選擇中,最重要的啟發者。
最耐人尋味的一幕,在預告裡也有出現。
喬對馬奇嬸嬸說:“我要走自己的路。”
馬奇嬸嬸卻告誡喬:
“沒人能走自己的路,更何況你是個女人,就得嫁個好人家。”
嗯?
這哪裡變了?
接下來一句才是最重要的轉折——
喬反駁:“但你也沒結婚啊。”
馬奇嬸嬸一言驚醒夢中人:
“那是因為老娘有錢。”
這一句話,體現了新版《小婦人》最重要的轉折。
它絕不是細節上的翻拍,而是觀念上的的重塑。
因為它道出獨立的代價——
想實現婚姻自由,先實現财務自由。
别看這句話“俗氣”。
但它說出的,是超越這個時代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