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電影早該說。

在柏林拿下影帝影後雙料大獎,首映場集體哭爆,還有人說是華語電影21世紀又一版的《活着》。

這周,它終于來了。

然而上映第三天,票房排名第七……

...

是不好看嗎?

說實話,這部電影很長,很苦。

但如果你因此卻步,就會錯失今年最重要華語片之一。

《地久天長》

So Long,My Son

...

Sir看完它的感覺是——

好像用3個小時,活過了一回。

導演王小帥,代表作《青紅》《十七歲的單車》《日照重慶》《闖入者》。

他曾說過,想拍一部“能留得住的片子”。

《地久天長》的野心,就是奔着“留得住”去的——

為我們重新梳理一段共和國史,打破華語電影在這一使命上的失語和空白。

電影橫跨30多年:知青返城、83“嚴打”、計劃生育、下崗潮……

這一代的人是如何活過了一生?

片名來自一首經典歌曲《友誼地久天長》:

“怎能忘記舊日朋友,心中能不懷想。舊日朋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

這首歌出現在主角命運的三個場景——

知青返城分别;

職工宿舍私人聚會;

兒子溺水,在醫院宣布搶救失敗……

友誼地久天長,讓兩個家庭緊緊相連,也讓傷害滲入了彼此命運的深處。

...

p.s.以下内容涉及劇透,觀影前請謹慎浏覽。

右邊習慣性縮皺的八字眉,吊着兩粒小豆眼的男人,是主人公劉耀軍(王景春 飾)。

齊耳短發,笑得溫柔的圓臉女人,是妻子王麗雲(詠梅 飾)。

左邊是耀軍的鐵哥們沈英明一家。

因為他們的兒子又正好同年同月同日生,兩家人的關系走得更近了。

兩家六口人,同住在鋼廠的宿舍樓,大人在一個廠子上班,小孩一處上學一起回家。

兩家小孩連生日都一起過。

...

友誼,好像能夠從父輩,延續到下一代。

可誰能料到,兩家人曠日持久的關系,卻是以痛苦的方式糾纏在一起的。

時也?命也?

是制度?是人情?

或許他們花了三十年,仍未能分辨。

故事可以概括為劉耀軍的四次失子。

第一次。

麗雲有了,是二胎。

百般隐藏,還是被發現了。

而廠子裡的計生部主任,正好是沈英明妻子海燕(艾麗娅 飾),她以為朋友好的姿态,把麗雲拉去引了産。

這次手術發生意外,麗雲大出血,從此也失去了生育能力。

第二次,是兒子星星溺水。

劉耀軍抱着兒子上醫院,他跑得那麼快,可汗是冷的,臉是慘白的,因為他能夠感覺到,星星的身體,在變得冰涼。

而和星星在水庫邊玩耍的,是英明的兒子浩浩。

...

失去獨子後,劉耀軍和王麗雲在某天清晨,悄悄離開了這個傷心地。

他們到處流浪,廣東、福建都跑遍,最後定在了閩江,還收養了一個很像星星的養子(王源 飾)。

也叫他星星。

可惜,養子跟他們不親。在一次被教訓後,叛逆的養子離家出走;再次回家,是回來要身份證,也要回自己的身份。

這是第三次失子。

第四次,是英明的妹妹茉莉(齊溪 飾)出國前來福建找耀軍。

不久後她又來了一次,告訴耀軍,她已經懷上了他的孩子。

這麼多年來,她就是想為耀軍生一個孩子,把哥嫂奪走的,還給耀軍。

但耀軍說:這是能還的嗎……

...

表面上看,《地久天長》是耀軍和麗雲的喪子之痛。

但,就像他們唯一那張全家福——

...

那本來是兩個家庭的合照,英明和海燕一家被折在了背後。

就算再不碰面。

命運也早已交疊在一起,誰也沒法掙脫對方。

當海燕在水庫邊得知星星溺水,又看到岸邊赤裸的兒子,立刻陷入極度驚惶——

因為她意識到,耀軍麗雲可能就此斷子絕孫。

而她的一家,難脫罪責。

...

如果兩家人沒有這一層情誼在,那麼耀軍和麗雲還可以大鬧一場,然後恨之入骨。

英明和海燕也可以把責任攤到明面上,談談賠償事宜。

是不是對兩家人來說,都更容易走出這場悲劇?

然而問題就在于——

他們一個是害了别人,卻發現對方是自己最怕傷害的人;一個他們找到了該恨的人,卻發現對方是自己不能恨的人。

友誼地久天長。

在此化成了一道漫長的詛咒。

兩個家庭,都選擇了緘口不言。

隻要活着

一個字都不要說

《地久天長》講的是上一代人的大悲大苦。

但隔着時代去看,有的人卻感到不解——

這三觀有問題。

因為好人沒好報,壞人飛黃騰達,最後兩家人還要和解,電影大團圓……

是嗎?

這種說法的荒謬在于——

讓好人受難,這好像全是編劇的錯;

好像編劇不這樣寫,好人就可以真的不受難了一樣。

有的人認為以牙還牙,有仇報仇才叫三觀正。

但Sir看《地久天長》最大的感觸是——

中國人的苦難往往就在于,這份苦難是不可清算的。

就像耀軍和麗雲無法找仇家算賬。

是因為友情,綁架了複仇的正當性。

...

你看電影中。

小人物被傷害,被碾壓的時刻,同樣也被這樣那樣的正确綁架着。

麗雲被架上車,像押赴刑場一樣送到醫院堕胎,耀軍滿腔憤怒。

也隻能一拳砸在宣傳闆上。

...

誰讓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呢?

麗雲因為配合計生工作,還被單位表彰為先進個人。但這份榮譽,也沒能保住她的鐵飯碗。

當領導宣布下崗名單念到她時,她委屈不甘。

也隻能把頭扭過一遍,無言地走出禮堂。

...

她又能說什麼呢?

畢竟“工人要為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

哪有那麼多的通情達理,識大體,顧大局。

隻不過是被迫的沉默,隐忍,淚水往肚子裡咽罷了。

所以Sir不認為《地久天長》的結局是一種和解。

苦難就像沒法根除的癌細胞。

你死了,它也就死了。

中國人解決苦難的生存哲學就是——

忍着,受着,活着。

苦難不會消除,隻是至死方休。

電影中一句話:

時間似乎停止了,剩下的每一天都隻是變老。(大意)

這就叫地久天長。

坦白說,《地久天長》稍低于Sir的期望值——

說它是史詩,又略為氣短;說它是傑作,又破綻不少。

但這并不妨礙它是一部具有高貴品格的電影。

《地久天長》沒有回避我們走過的夢魇,更沒有企圖粉飾和洗白它。

它隻是想探清一個問題——

無數中國人所經曆的時代劇恸究竟是怎樣零落消散的?

電影中有一個鏡頭。

茉莉來到耀軍麗雲家拜年。

大家一時間尴尬無話,窗外卻燃起了煙花。

每一響煙花,在這個失獨的家庭裡,都不啻于一次酷刑。

幸福與他們早已絕緣。

新年好不再是祝福,隻是一句惡毒的詛咒。

...

悲劇仍然像房間裡的大象一樣龐大。

隻是它沉默了。

人們又自顧自地歡慶另一個時代去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