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個底,自開播起天天被飄粉念的《演員請就位》,飄飄剛刷完新鮮出爐的第二期。
初印象?
導演選角真人秀,名不虛傳。
導演們太“搶戲”了。
首播,最熱讨論全是讓“嘴強王者”郭敬明别當導演去打辯論。
第二期,導演們又讨論起了何書桓是不是渣男。
陳凱歌正方,趙薇反方。
更别提,四組表演,還一到導演挑人環節就讓人跌破眼鏡——
陳凱歌為啥選了表現不出挑的張雲龍?
郭敬明竟然棄影帝李濱,選了演小品的金靖?
趙薇、李少紅和節目組約好的?怎麼倆人一選演員我幾乎次次猜錯啊啊啊??
飄飄的迷惑一如沙溢——
為什麼?!
今兒得來唠唠這磨人的三連問。
導演的心思猜不透。
這話先送給陳凱歌。
畢竟上期他就有這苗頭,且已經成功虐到了一部分情懷濾鏡濃厚的網友。
而,這種捉摸不透,在新一期裡,更明顯了。
趙薇組備受争議的一段表演,《情深深雨濛濛》。
張雲龍飾演的何書桓,受到了導演們截然不同的評價。
陳凱歌意外地提出了當代網友争議不下的辯題之一:何書桓是不是渣男?
(何書桓)是個正面人物還是個反面人物
但是你确實演的是一渣男
哈哈哈,别誤會,陳導其實還是從人物關系出發,在思考角色行為的合理性。
畢竟,即便真的發現被騙,前一秒還深愛女主的書桓,真的就能因為憤怒而做出如此粗暴舉動?
郭敬明的評價就更“嚴格”了——
沒打動我
不夠收斂
或者做到(瓊瑤式表演)極緻也沒事
夾在中間 萬分難受
說實話,如果忽略郭導那股子按頭想讓人承認他說得對的氣勢,飄飄必須承認,這些話都不是沒道理。
表演并非沒有亮點。
比如李少紅導演所說的某些細節處把握得好。
書桓讀完依萍日記後,一個眼神就體現出了完全不同的狀态。
但,飄飄以觀衆角度來看,兩人的表現整體還是偏偶像劇式的,加上張雲龍的台詞也略别扭,顯得不太自然。
整場戲下來,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助演寇振海老師露面的時候了。
而主角表演?勉強夠得上“合格”吧。
卻在最後掀起了大反轉——
本來趙薇組内PK,陳凱歌可以兩個都不選。
他卻發動搶人功能,選了張雲龍。
就在飄差點要以為陳凱歌是因為張雲龍突然吟起的兩句詩,起了惺惺相惜之情時。
謎底揭曉——
他有股做演員的勁兒
是有表演潛力的
什麼意思?
陳凱歌覺得,張雲龍是相信自己角色的,這就是一個演員的表演潛力。
一個對比:當幾位年輕演員被陳凱歌提問角色動機時,表現是不同的。
董力的表情,是極其迷茫的。
陳若軒回答時充滿了不确定。
他們都因為導演的質疑和猶豫,開始懷疑自己了。
而張雲龍,态度最“剛”,也是唯一能流暢說出角色的背景、性格,以及他理解的人物動機的。
盡管答案不一定正确。
但演員在當下,是絕對相信的。
沒有因為被質疑,就輕易動搖,甚至,他會反過來提出疑問去探讨。
發現沒。
陳凱歌并不是要一段絕對正确的戲。
而是要一個能在某一點上,完全說服他的人。
張雲龍說服他的點在于,有演員的信念感。
一個演員在台上是否是自信的
一眼就能看出來
想通這一點,你會發現,這一标準在兩期節目裡其實是貫穿始終的。
陳若軒和明道PK,陳凱歌為什麼選了陳若軒?
陳若軒第一次演得不對,在于不懂得用細節,展現、鞏固人物關系。
但一點就通。
而在這一點上,說實話,老演員明道并沒有做得比陳若軒更好。
兩邊相較,當然是表演還沒固定化、較為白紙的陳若軒更具可塑性。
導演怎麼挑人,和評委去評價一場比賽,終究是不同的。
初看可能讓人迷惑,卻絕不糊弄。
反倒是值得細細琢磨的一大看頭。
評委思維,舞台如賽場,一場戲定輸赢。
導演卻是來選苗子的。
這麼看來,《演員請就位》,像不像一場大型招聘會?
導演選角,就是一場leader面。
什麼意思?
首先,面試的目的,不是給當天表現打分,而是選人。
選能在你身上看到未來發展前景的人。
其次,當面試官不是HR,而是整個團隊的leader。
考核标準就沒那麼“硬”了,除了業務能力,還要考量團隊的契合度。
甚至,四位leader各自不同卻頗典型的背景,會首先影響他們的“招聘”标準——
享譽國際的“大企業”陳凱歌,有完善的培養機制,敢收實力不夠厚,但有潛力的新人;
“老字号”李少紅,會首先考慮基本功紮實、綜合素質高的學院派;
反倒是市場新銳的“中小企業主”如趙薇、郭敬明,重效率,所以總招技術流。
不過,标準之上,也有傾向或例外。
這就與leader主導的“業務風格”與“團隊文化”分不開了。
李少紅喜歡生活化的表演,所以你看,包文婧一段通俗但細膩真實的表演,就能夠打動她。
陳凱歌呢,天馬行空愛冒險。
學院派的規矩比不過野蠻生長的熱烈。
所以無論是陳若軒、張雲龍,還是最後朗月婷和牛駿峰之間的艱難選擇,他更青睐的,都是有天賦、可塑性高的演員。
最典型是郭敬明。
《親愛的》片段,李濱PK金靖。
走喜劇路線的金靖,演一位因為懷孕,被丈夫請求,放棄尋找丢失多年孩子的母親。
平心而論,金靖這段表演完成度很高。
但與技巧情感更到位、表現更自然的李濱比,還是弱了一截。
可是郭敬明卻沒選經驗更豐富的李濱。
說到底,初創公司的新人leader,總是缺少底氣的。
你看他多執着于掉書袋、飚理論就知道了。
急需證明自我的郭導,要找的不是絕對優秀,而是能和他彼此成就的“對象”。
感受一下郭導聽到陳凱歌誇金靖的反應。
跟他自己被誇了一樣高興。
金靖身上其實有和他一樣的關鍵詞:需要突破、颠覆、證明。
作家也能成功轉型導演,喜劇演員也能演正劇。
是惺惺相惜,也是互相需要。
導演和演員之間的關系
是在台下的時候你保護我
在台上的時候我保護他
與此相比,同樣半路轉型導演,卻沒那麼“急迫”的趙薇,作為“leader”最明顯的特質,其實是包容。
讓飄飄印象深刻的,是她組内的三大金花PK。
郭敬明強烈表達了對鄂靖文的推崇,對追求“高級”表演相當執着。
表演永遠是相反的東西
趙薇卻談了一番“三俗論”。
包文婧是俗
該哭就哭 接近生活感受
鄂靖文是不俗
是克制
劉雅瑟是脫俗
但充滿天賦和感覺
趙薇更能理解不同階段演員的感受甚至困擾,也更能欣賞不同類型的演員。
這既來自同樣演員出身的強大共情,也是一種閱曆的積累。
你看,用職場眼光去看待導演選角,似乎就更能理解四位導演一次次看似不按常理的“出牌”。
其實也無關場内場外。
所有導演本就是招聘官,演員,本也是被選的。
挑人,看實力、看潛力、看個性。
最後的結果,是綜合各種标準後的,各花入各眼。
隻是,即便風格、标準不統一,真正産好戲的“團隊”,還是能隐隐看出一些共通的規律。
比如——
好導演并不一定總挑最好的演員。
有能力的導演從不希冀于“人捧戲”。
以及大導演,恰恰是最愛用新人的。
謀女郎
而決定這些的,除了“導”的能力,考驗的還有一個導演的見識、慧眼、以及“教”的傳統。
選誰,決定了怎麼教。
反之也成立:怎麼教,決定了怎麼選。
這一點,在陳凱歌身上清晰可見。
新一期節目,陳凱歌指導的《海洋天堂》片段,是飄飄心中的兩期最佳。
年輕的潛力派,郎月婷和牛駿峰,飾演一對相依為命的姐弟。弟弟患孤獨症已久,姐姐卻突然查出了絕症,不得不逼着弟弟學會自己生活。
陳凱歌隻做了兩件事,就完成了“導”。
第一,調整劇本細節,把弟弟“撕日曆”發瘋,變成姐姐的戲。
第二,更改現場細節,屋子裡多了魚缸和一束鮮花。
但就是這些極細微的改動,給演員的表達,增加了具體又隐喻的支點。
得了癌症的姐姐,還能買一束花回來,把枯萎的花朵扔掉,那是求生的渴望。
姐姐撕掉的日曆,被生病變傻的弟弟,一點點撿起,小心翼翼貼回玻璃上,成了說不出口的愛。
陳凱歌并沒有手把手告訴演員怎麼演。
他的“教”,厲害在用最簡潔的語言,幫助演員理清人物關系。
講清楚為什麼改動設定,講清楚角色背後的動機,講清楚細節的力量,感動就發生了。
姐姐得有一次爆發
就是把日曆都撕了
牛駿峰把所有的日曆一張一張撿起來
這就是他對姐姐的情感所在
兩個人各有各的痛
撞出來的
不是苦痛 是極其深切的愛
你看,其實導演也分類。
爛片導演,注重能開機,有演技的、沒演技的照單全收。
中庸有野心的導演,講“效率”,誰有演技就拍誰。
一流導演,講“塑造”,拍誰誰有演技。
而,再上一層的導演,則是比起之授人以魚,更懂得授人以漁的道理。
不光拍誰誰有演技,且演員也會因此受益成長。
與大師同代,并不那麼與有榮焉。
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大師,每一個都遙不可及。
但,當大師能面向大衆傳道授業,讓外行人看見“拍”的良态;也讓行内的小孩解了“演”的惑,這才是真正的與有榮焉吧。
這“開窗”的動作,或許就是《演員請就位》的功勞。
但願這節目能開始、且一直做這個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