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妹霓凰,見字如面。
兄有三願,一願長安康,
二願常喜樂,三願莫癡候。
戎馬倥偬,逝水如斯,不可彷徨獨宿。
今生奈何,情深緣淺。
偷得朝夕已是奢,蒼天憐我。
承君一諾,來生必踐。
青青河畔,尋常人家,
粗衣淡茶,共白頭,長相守。
——兄林殊絕筆

别離難離忍别離,思君不見倍思君

每次聽到《紅顔舊》這首歌,
或者隻是單單的旋律,
就會想到霓凰郡主在長亭認出她的林殊哥哥那一刻。
當時的霓凰郡主已經很是焦急想要認出眼前的這個是她的林殊,是她那個十幾年沒見的,想也不忍想的人。
他出現之後,所有的事情表面上是滴水不漏、天衣無縫,甚至名字、樣子通通改變,但是,總是有不對的地方,誠如郡主所說,是一種“女人不可理喻的直覺”吧,越是什麼痕迹都沒有,我越知道是你。

——你認識林殊嗎?
——認識。
——他是真的戰死了?
——是。
——戰死在哪裡?
——梅玲。
——屍骨葬于何處?
——七萬英魂,天地為墓。
——他的屍骨都沒人收,一塊遺骸也沒有找到嗎?
——戰事慘烈,堆屍如山,又有誰能認識誰是林殊呢?
——我知道戰場是什麼樣!可你若是赤焰舊人,為何我剛剛提到林殊之時,你不稱之為少帥,——而直呼其名?
氣勢逼人的對話過後,霓凰終忍感情爆發。
“這裡明明有一顆痣,我記得這裡有一顆痣”
“我知道是你”
“你怎麼變成這樣,你以前是一點都不怕冷的”


“霓凰對于我而言,終究和他人不同”
其實林殊也知道自己已經瞞不住身份了,對于霓凰郡主。“我是自私的,當我在長亭伸手攬住霓凰入懷的那一刻,我就意識到了。我回金陵的目的不是為了霓凰,我設定的計劃裡,也沒有霓凰。我是個沒有明天的人,給不起任何承諾,何必又去招惹她。可是,我忍不住。”
是的,就是這句忍不住,讓想要埋藏所有兒女情感的梅長蘇在歸來之後,第一次見到她的霓凰,雖然隻能躲在轎子裡,卻遲遲不肯放下撐住簾子的手。

是被已經糊塗的太皇太後認出來之後,仍然不急于反駁,恍惚一刻,扔抓住郡主的手。

是看到郡主頭上落有梅花瓣,仍然忍不住想要幫忙撥弄下來,卻不知此刻自己是花盡心思想要隐藏身份的一介布衣。

當然,這份忍不住,還包括對郡主明裡暗裡的各種幫助。

有這麼多隐忍的忍不住,也難怪霓凰郡主會在一個人完全改變面貌的情況下認出他。
這首歌的歌詞也寫是,貫于景,融于情。
“思君不見倍思君”
“别離難忍忍别離”
“忍别離,不忍卻要别離
托鴻雁南去,不知此心何寄”
這種韻腳,這種隐忍的情意,已不知是人融于歌,還是在寫曲中人。

霓凰郡主是個角色是豐滿的,令人憐惜同時又令人敬佩,英姿飒爽同時又柔情似水。上戰場殺敵時毫無怯意,面對感情時柔情百轉。
劉濤飾演的這個角色戲份不多,也不是男人戲、家國情仇裡面的主要線路,但是這個角色不可缺少,畢竟她的每一次出場都特别抓人心。
劇中有一個細節,霓凰認出林殊後的第一次見梅長蘇,不是像往常或對别人一樣行抱拳禮,而是像平常女子一樣,嘴角帶笑,行溫婉的萬福禮。

其實霓凰郡主的戲份吸引人,還和劇中她和林殊的感情觀有關。有人說,霓凰與林殊亦或梅長蘇之間才是古時男女相互傾心的模樣,行為舉止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教養,情義綿綿而又不失禮節。
懸鏡司使夏冬第一次見梅長蘇時,問他與霓凰是否有意,他的回答是,“若非熱血男兒,如何配得上郡主。”試問,十三年前的林殊,如何配不上霓凰郡主,如今物是人非,梅長蘇何嘗不像林殊一樣愛慕着霓凰,卻自覺不夠資格配得上。

——“我所謀之事,不能牽扯絲毫往日的情感,包括你”
……
——“那我能為你做些什麼”
——“今日之後,我還是蘇哲,你還是郡主,不能露出絲毫破綻。”
——“好。我可以等,等你再變回我的林殊哥哥。”
在家國情仇之間,在使命抱負之前,他們之間的感情是十分隐忍克制的。發乎情,止乎禮,但相隔數年,曆經浩劫,仍堅定不移。或許這才是古代時候的愛情吧。
他想要拖着孱弱的身體去戰場,想要重新變成林殊少帥,完成他的抱負。
她含着淚眼,在那一刻無言。

城門話别,從此南境北地,分别即是生離。

可在她心中,他永遠是金陵城内那個最明亮的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