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 金子修介

編劇: 大石哲也 / 小畑健 / 大場鸫

主演: 藤原龍也 / 松山研一 / 香椎由宇 / 濑戶朝香 / 鹿賀丈史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懸疑 / 驚悚 / 犯罪

制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2006-06-17(日本)

片長: 126 分鐘

又名: 死亡筆記 前篇 / Death Note

IMDb鍊接: tt0758742


作為一個中國人,看了這樣一部影片說實話,第一個反映就是嫉忌,為什麼國内就産生不了這樣的一部電影呢?陰暗恐怖的氣息是如此濃烈,兩位天才少年的鬥智又是如此的令人透不過氣來,還有對法律與道德之間的暖昧關系反映的得是那麼深刻,再佐以其故事的奇妙編排,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這都是一部值得典藏起來的電影。

影片分為上下兩個部分,由于沒有看過原著漫畫,所以在這裡所說的一切均以電影為主,這對廣大漫畫愛好者也許是一種傷害,但影片本身的沖擊力也足夠産生不小的魅力了。

夜神月是一個充滿了正義感的人,但面對着許多罪犯逃脫了法律的制裁,他陷入了迷茫之中,對所學的法律及社會道德都懷有疑問,但就在這個時候,死神琉克出現在他的面前,一本能夠左右人生死的筆記本被他所擁有。于是,夜神月開始了替死神立言的過程,實際上,他用這本筆記開始了自己的理想社會的創造活動。

由于夜神月對那些罪犯那些窮兇極惡的人采取了非常規的死亡懲治措施,緻使社會上的犯罪率極劇下降,于是一個類似于上帝的名字被賦與夜神月,基拉。這是一個看起來極不平常的社會現象, 雖然人們象上帝一樣地崇拜着這個名喚基拉的神靈,但實際上基拉唯一能做的隻有殺戮,簡而言之,這是一場對殺戮的崇拜,雖然打着道德的旗号,雖然可以為那些弱勢的人們伸張正義,但殺戮畢竟是殺戮,所以這種崇拜本身就有一種全民性的危險在裡面。整個社會開始陷入一種瘋狂的狀态。

而夜神月由于這種崇拜也變得更加瘋狂,他無形中已經把自己放于至高無尚的地位,于是,這種危險的殺戮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影片中另一個天才出現了,他就是代号為L的國際刑警組織成員。

與其它影片不同,《死亡筆記》首先将罪犯夜神月擺在了觀衆的眼前,于是一場貓與老鼠的遊戲便産生了,就是一場棋局一樣,對弈的雙方都擺在了觀衆的面前,于是電影情節自然而然地轉向了這種鬥智的局面。其實影片發展到這裡就變成了一種電視劇的架構方式,敵我雙方的這種争鬥将變得永無休止,同時,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号,但此片以它特有的魅力改變了這種流俗的演繹方式。

首先,夜神月發現了國際刑警組織在L的授意下對其進行監視,為了擺脫這種監視,夜神月利用計策套出了這群刑警的名字,從而把他們一一地寫在了筆記本上。殺人的動機從這一時刻改變了,本來為了主張正義而殺人現在變成了為了保護自己而故意殺人,而所謂的保護自己卻恰恰是保護自己能夠殺人的力量。随着夜神月的心理變化,這種電視劇的架構叙事方式顯然是提升了一個高度。

雖然夜神月殺死了這些刑警,但他卻知道自己最大的阻礙是L這個人,于是,逆我者亡的信念令他再一次施計以求接近L。這一次,他又成功了,但付出的代價卻是巨大的,夜神月用死亡筆記本制造出了一個看似意外的殺局,将自己的女朋友送到了死神的懷裡。這個情節設置得極為高明,一方面可以為夜神月接近L提供一個理由,這是由于劇情發展的需要,而另一方面,死亡本身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終點的休止符了,而是一個左右人生的工具,換句話說,夜神月利用死亡筆記本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上帝的操縱性,不但可以操作一個人,而且操縱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就說明,夜神月早已脫離了簡單的懲惡揚善的心理動機,當然也充分地體顯出夜神月的智慧,這對于L來說是一計高招,L不得不将夜神月調入偵破小組中。

上集到此結束,事實上,上集着重地表現了這種道德與法律之間的矛盾,而從另一方面表明了一個想成為上帝的人将是社會上的最大敵人。所以,上集中的主角毫無疑問是夜神月本人,他對筆記的使用方式将這種殺戮的殘暴的威脅式的惡虐在逐步升級着。

把夜神月調到身邊監視起來雖然是L的策略之一,但從劇作角度來說,劇情的發展未免會陷入一種僵局中,因為雙方的鬥智在監視地點并不容易發展起來。于是,彌海砂這個角色出現了。

彌海砂是一個極為單純的名星,她在雷姆的幫助下獲得了第二本死亡筆記,于是,她肆意地運用這本筆記,以求引出夜神月。由于她并不是一個絕對的智慧型人物,所以她的做法将這種死亡筆記的功效擴大了無數倍,将恐慌帶給的不僅僅是那些犯有重罪的人還有一些無辜的百姓們。而百姓對基拉的認同也由崇拜轉為一種恐怖,這是一種非心理因素的認同,被強迫的,被奴役的一種表現。

于是,夜神月及時的出現了,阻止了彌海砂的妄為,但他絕不是阻止這種行為,而是要借用彌海砂以達到殺死L的過程。

影片由于彌海砂的出現緻使L陷入一種更可怕的危險之中,更重要的是,這個人物的出現令劇情自然而然地發展了下去。雖然在上篇中對彌海砂有過鋪墊,但下篇中強調了彌海砂的背景,僅從這一點就知道本片的劇作形式。但還是由于關系到劇中每一個人的命運及生死,所以觀者完全陷入了這種節奏之中。

新一輪的鬥智地夜神月的密謀下獲得了成功,夜神月與彌海砂都以為自己将擺脫嫌疑,但最終還是在L的計策中,夜神月終于承認了自己是基拉的身份,而死神所寫下的最後一個名字也是夜神月。一個連死神都想殺死的人,一個為了自己那種自大的主宰心理完全不顧惜親友性命的人,恐怕即便是死神也不能容忍的。

琉克評價夜神月是一個比死神還要死神的惡魔,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夜神月将死亡的權利運用得介乎一種創造。如上帝一般的基拉将死亡變得極度的複雜,不僅僅是一種生理上的現象,也不僅僅是一種懲兇的手段,而是一種改變社會的動力,更是一種左右人類生活的法器,死亡的力量被無限地放大了,這與道德無關,而是一種法律的肆意擴大。夜神月用死亡替代了法律本身。

影片下篇雖然多有新聞媒體的介入,雖然無辜的死者更多了,但事實上始終沒有跳出夜神月與L的對峙中,這使得影片更加好看,緊張氣氛更加濃重。

将上下篇聯系起來看,這絕對不是一部僅僅好看而已的影片,上篇的反思與下篇的懸念構成了整部影片的叙事方式,于是,觀衆在這種方式的觀影後都會産生對死亡掌握者的一種反思,是一種極緻還是一種罪惡,作為觀衆将這種死亡當作崇拜還是當作一種罪惡。

影片結尾,夜神月的父親将夜神月形容成一個對基拉的鬥士,雖然面對的是夜神月的妹妹,但顯而易見,這個夜神月也許就是殉職的L。L所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阻止這種以死亡帶來的無道德的極緻的懲罰,這是不是一種法律的極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