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跟蹤拍攝三年的紀錄片,雖然是一個一群孩子打棒球的主題,但鏡頭對準的是失學兒童,農村留守兒童。每一個孩子的背後都是一個撕裂或者遭受各種打擊的家庭。這些孩子們從小就要面對自己無力面對的各種問題,貧困,家人離世,家庭暴力。每一個小孩都想像其他孩子一樣,照常上學童年無憂無慮。但是命運實在對他們太不公,那個本需要家庭呵護的小小心靈,卻不得不獨自面對各種吹來的狂風暴雨。
尤其是最需要大人的愛和陪伴的童年和青春期,如果這段時間小孩太早走入社會,對成年之後的性格形成以及心理影響都是巨大的。孫嶺峰懂這個道理,因為這就是他自己的成長過程,成年後他把這種信念變付之于實踐。請來之前教過自己的師爺。棒球是一項集體活動,孩子們學到的不隻是打棒球,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融入到集體。像馬虎這樣來自西北農村,父親家暴打跑了媽媽,從此變成了沒人管小孩兒。有一次父親出去玩,把馬虎一個扔在家裡,小馬虎三天沒有吃飯。這段記憶太糟糕了,給小孩的心靈帶來了嚴重創傷。以至于每次在基地吃飯,馬虎都是最能吃的,他總是把自己肚子吃得圓滾滾。沒來基地之前馬虎就在鎮子上的街頭遊蕩,外号“遊俠”。遊俠這個綽号聽起來讓想笑又無奈,誰不想有個溫暖的家,誰不想在爸爸媽媽跟前撒嬌,誰不想和家裡人聚在一起吃熱騰騰的飯。這些對小馬虎來說都是奢望,既然得不到,那就用最男人的方式把這種念想屏蔽掉。所以他遊蕩街頭,披上堅硬的外殼,走哪兒都想當老大。
剛來愛心基地馬虎的表現讓大多數教練頭疼,馬虎身體素質極好,他有翻不完的跟頭,但同時他的精力永遠釋放不完。今天招那個明天惹那個,這其實是他與别人打招呼的方式,隻是這種方式比較低級。一方面受家庭環境影響,他父親就是這樣把媽媽打跑了,另一方面是他不知道如何表達,他怕别人不接受他,所以總是先撂出狠話,髒話。而這種狠話,髒話同時也是他最直接的性格,他先把自己最壞的一面展示出來,沒有半點掩飾。但他這種“西北漢子”式的打招呼方法在其他孩子眼裡完全摸不着頭腦,他說小雙父親挂在樹上。也許在他看來就是一句玩笑話。但是他不知道的是這句話刺痛的是小雙内心的最痛之處。而馬虎自己也有軟弱之處——怕一個人睡覺。
相比起馬虎,小雙的家裡更加不幸。剛一出生父親就走了,母親也離開了他,陸陸續續與小雙分别的還有自己的雙胞胎哥哥,和姑姑。現在小雙被寄養在大伯家,小雙對親情倍加珍惜。甚至連教練去接他的時候他對教練又踢又打,他以為大伯不要他,要把他送走。在訓練基地他最刻苦的,最沉默寡言,連低頭玩兒的時候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小雙的遭遇讓人看很心酸。這個孩子背負了太多他這個年齡不該有的東西,他害怕失去,或者說害怕被抛棄。所以他懂事。
棒球的本壘也叫home,為了不讓自己家庭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在這個棒球基地師爺不僅教他們打棒球,還讓他們學會成為自己,并且有能力去愛别人。畢竟他們長大之後也會組建自己的家庭。棒球給他們一技之長,給了他們在社會上立足的能力,在平時生活中師爺還教他們做人,洗完澡大孩幫小一些的穿褲子;馬虎普通話不标準,小雙幫他糾正;小雙的褲子破了,讓馬虎把褲子脫下來給小雙;馬虎給新進來的學員糾正動作。在這一點一滴中他們學會奉獻,學會報恩,學會用自己的優點幫助别人,學會建立自信。其實,人和人之間就是這麼簡單,即使在以後的生活中,工作中,家庭裡,人和人關系的本質就是在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之中。
這些孩子沒有城裡孩子那麼好的生長環境和條件,在童年裡他們就缺失了很多,但是命運的奇迹誰都說不準。馬虎通過在棒球基地學到的點點滴滴甩掉了自己痛恨的的父親的影子。而小雙雖然一直缺乏安全感,卻也能把棒球基地當成自己另外一個家。而他們,比同齡孩子經曆的更多,那種頑強的堅韌和毅力也會在他們以後的生活中起到幫助。
小雙的家鄉是河北省涞源縣,曾經我們的扶貧項目點就在離來源縣不遠的易縣。鏡頭掃到小雙家的時候,瞬間讓我回想起在項目點的那些日子。同樣的村貌,山體被挖得遍體鱗傷,水源被礦渣污染,山上光秃秃什麼也不長,走好幾裡才能找到一塊平地。一到秋天,村裡的人都去撿山上的野杏,杏仁可以入中藥。村裡有小女孩隻有3歲,當時奶奶右手挎着竹籃,左手拉着她在山上撿杏子,女孩的媽媽生完她就跑了,爸爸在外面打工有了新家庭。這個小女孩的未來我不敢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