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一起戲院兇殺案震驚整個台灣
9死21傷
冷血殺手李曉明被判死刑,二審維持原判
辯護律師王赦卻锲而不舍要為其“脫罪”
民衆憤慨向其潑屎
劇情來自于這部女神賈靜雯的回歸之作
豆瓣評分9.5的台灣神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

電視劇共10集,每集約50分鐘
片頭畫面由電視報道過渡到社交媒體的輿論方向
點贊、評論、轉發不斷攀升
一聲聲重重敲擊鍵盤的聲音
一次次鼠标的點擊
都仿佛在噴怒地主持着正義
然而,正如尼采在《善與惡的彼岸》中所說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将回以凝視”
善與惡的距離,近到難以分清

盡管距離案發已經整整過去兩年
受害者家屬走不出陰影
民衆的情緒難以消除
施害者的父母和妹妹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
而他們又因為種種的原因被緊緊的連接在一起

法扶律師
王赦
為多起命案的兇手辯護,李曉明的辯護律師
大衆認為他在為其脫罪,是拿黑錢喪失職業道德的律師
而他隻是執着于找到犯罪的原因,希望從根源上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

即便是自己的孩子遭到了綁架
他第一時間去詢問罪犯是否需要幫助,而至妻女于不顧
不禁會問這不就是我們心中的聖人嗎?
現實中這種人根本不存在!
然而這個人不但存在
而且是一名被害者的媽媽
2016年3月28日上午11時許發生于台北市内湖區的一起随機殺人事件
造成一名4歲女童(小名:小燈泡)死亡。
這天小燈泡與母親去捷運站接外祖父母
在騎腳踏車路過環山路時
被兇手猛砍頸部,導緻當場死亡。
在嫌犯被逮捕後,民衆多次對其進行圍毆

相比于群衆的怒火和速速執行死刑的輿論壓力
小燈泡的媽媽卻不希望兇手被草草行刑

對我來說比判什麼樣的刑責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中了解了什麼?我們未來能做什麼?”小燈泡媽媽說,很快執行死刑,意即就失去一個研究與了解的對象,他死掉了,然後呢?繼續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繼續速速執行?從過往的訊息來看,兇手是想死的人,所以藉由殺人來讓自己死,這樣的結束如他所求,那有什麼意義?
受害人家屬居然不希望兇手被執行死刑?
作為旁觀者難以理解當事人的過分冷靜
有作家甚至辱罵小燈泡的母親為“必娶媽(bitch)”

不去試着理解一位媽媽的用心
而是粗暴地表達着自己認為的善意
善與惡怎麼說的清呢?
受害者家屬
宋喬安
兒子天彥死于李曉明的槍下
作為一名受害者,她不允許外人看到自己的無助和崩潰
白天,她是品質新聞的主編
用女強人的外衣僞裝内心的傷疤

晚上,她是弱小無助的母親
依靠酒精讓自己短暫麻痹才能勉強睡去

作為一名施害者,她給身邊的人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同事工作到羊水破了都不敢去醫院
對老公的冷漠導緻家庭走在破裂的邊緣
連續忘記女兒的生日、對她的承諾從不兌現

努力裝得很正常,卻早已變了樣
想起曾在知乎上看到的一段文字
有些崩潰是默不作聲的崩潰,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積累到一定程度,也不說話,也不真的崩潰,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終于,宋喬安打破了這種無聲
在老公陳昭國要扔掉兒子天彥東西的時候,這一刻起她的崩潰一瀉千裡
在質問施害者家屬的時候,她歇斯底裡地質問:“我兒子有活下去的權利嗎!”

但最直指人心的不是宋喬安對于施害者及其家庭的怨恨
而是她對于自己的不放過
“如果不是那天我出劇院接了工作電話,如果不是接完電話喝了杯咖啡才回去,說不定就可以阻止,至少可以和天彥一起去死,這樣那個以前的媽媽和宋喬安可能還會讓你們懷念”

當老公陳昭國和他說一切都過去的時候
她痛苦地執着地虛弱地反複地說:“我過不去,我過不去……”

原來原諒自己,比原諒誰都要更難
施害人家屬
李曉文及父母
在事發的那一天起,他們就被聚光燈所包圍
媒體無死角的報道,群衆的責罵和威脅
頃刻而來


一家人不敢出門,隐姓埋名
他們偷偷來到死者的悼念會,想要認錯和賠償
卻在走進會場,看到死者照片和他們痛不欲生的親人的時候放棄了
“這麼多人,我們要怎麼道歉,我們要怎麼賠償”

面對自己找不到問題出現的原因
想不懂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讓一切發生在自己的家庭

面對自己的女兒,他們想讓她有正常生活的權利
于是他們為女兒改名,将她拒之門外
切斷與她的一切聯系

然而李曉文過得并不好,升職的喜悅無法與家人分享,内心的委屈也無處訴說
面對自己的上司,同時是自己哥哥案件受害人家屬的宋喬安
她又将如何面對?
這部神劇一口氣向我們抛出了太多問題,卻沒有給出答案。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多少?李曉明真正的殺人原因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去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精神病人能不能被徹底醫好?……
也許這些問題目前給不出具體的答案,也可能永遠不會有,或者每個人看完都有自己的答案。
影片最後宋喬安想起兒子天彥對她說
“媽媽,希望就在雲後面”
而面對希望,李曉文也同樣提出過質疑

正是因為看不見,我們才更有機會去相信
PS:找不到影片的各位往下看
最後
想看卻還沒找到資源的小夥伴
關注公衆号:沒人在乎的事
回複:我們與惡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