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在讨論上海垃圾分類。

還有消息說,北廣深等大城市,也會相繼為垃圾分類立法。

一項法規,成為段子手的寶庫,朋友圈的熱點。

好笑嗎?

Sir承認,有些确實很好笑……

但。

看完今天這部片子,Sir笑不出來。

《冰上火》

Ice on Fire

...

HBO出品,小李子配音旁白。

90分鐘的紀錄片,由一個“死亡倒計時”拉開序幕。

8年,7個月,29天……

——地球剩下的時間,截至2019年5月。

世界末日?

還是危言聳聽?

Sir認為,要看你是哪種人。

如果你是那種天天嘲笑垃圾分類,對自己的行為麻木,對環境的變化不以為然的人。

對不起。

《冰上火》不僅要告訴你,這就是世界末日。

它還會告訴你,世界末日比你想象中,要近得多。

...

說是環保紀錄片,更像大型災難片。

一系列讓人心碎的畫面,誰看誰難受。

幹裂的土地,被烈火吞噬的森林,因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沒的房屋……

流離失所的人類,和瘦骨嶙峋的瀕危動物。

...

...

...

這,還隻是當下的情況。

以後呢?

《冰上火》用可視化的技術,把更絕望的未來呈現在我們眼前。

比如“8年,7個月,29天”這個數字,指的是距離存滿地球大氣層所能存放的碳額度的時間。

一個形象的比喻:

大氣層,是罩在地球上方的巨大房子;

人類,是在房子内玩火的“熊孩子”。

當我們無節制地使用石油、碳等化石燃料,伐木毀林,破壞土壤時……

相當于我們把房門緊鎖,窗戶關嚴,再順便把煙囪堵住。

開始燃燒家具。

二氧化碳濃度不斷攀升,氣溫不斷攀升,房子裡的我們遲早被“熏死”。

...

這速度有多快?

看數據——

二氧化碳排放量,工業革命前六千年,隻從200ppm緩慢增長到280ppm。

工業革命後,人類碳排放數量以每年2ppm的速度,飙升到410ppm。

人類大比分獲勝。

大自然花了六千年,上升80ppm;人類用短短170年,提升130ppm。

按這個速度下去會怎樣?

根據科學家研究,碳排放的臨界值是600ppm。

超過臨界值,地球将不會存在任何陸冰。

當冰川、大冰層融化時,弗羅裡達、西海岸、倫敦、上海……

全球的沿海城市都将被海水淹沒。

你會說,這的确很嚴重,但不算世界末日,我們可以搬家啊。

你太高看人類。

當地球病重,人類隻是衆多犧牲品中的一種,沒有任何特權。

氣候驟變,将引起一次地質史上的“大爆炸”,并導緻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前五次,人類都僥幸逃過,但不意味着沒有發生。

活生生的數據都記載在我們課本上:

自19世紀工業革命後,生物生活的環境面積減少90%,1990年到2020年,短短30年,全球物種減少5%-15%,相當于每天減少50~150種。

誰能保證,下一個,不是我們自己?

...

《冰上火》從開場就沒有避諱它的聳動。

這與它的幕後軍師有關。

小李子最近的《好萊塢往事》距離上一次主演的電影,已有4年。

忙着幹啥?

衆所周知,小李子是聯合國氣候變化問題和平大使,從2007年開始,他就不斷為宣傳氣候變化問題努力。

先後參與制作《第十一個小時》《洪水泛濫前》《維加龍》等環境保護紀錄片。

别看他平時女友換得勤,水槍玩得溜,可在環保問題上卻十分較真。

他參與制作的環保紀錄片,Sir坦白說,不算頂級。

甚至可能因情緒,而舍棄一部分客觀。

但這正是小李子的目的。

——不為評獎,不為科研,隻為警醒更多的普通人。

他深知,環保與普通人的距離,還是太遠了:

我是在城市裡長大的孩子,并沒有多少自然生物圍繞在我的身邊,國立自然曆史博物館就成了我的避難所。

《冰上火》也一樣。

走訪全球九個國家進行拍攝,造訪不同年紀,不同國籍的前瞻者和科學家。

它有數據、科學、權威支撐,所有推論都不算危言聳聽。

但也的确是極端情況下的“最壞打算”。

這是一部略顯悲壯的環保紀錄片。

片中有一個片段Sir印象深刻。

坐标冰島,一座長達一公裡的跨海大橋。

這本是讓人類驕傲的工程,但當鏡頭掃過,它卻鏽迹斑斑,一副被遺棄的模樣。

...

仔細看,原來因為因為氣候變遷,冰河後退,河流改道,橋下幾乎已經沒有水。

我們親手建起的大橋,淪為憑吊過往的紀念碑。

這個鏡頭,總結概括了人類對地球環境的所作所為。

耕種土地減少,食物産量減少,水資源減少,但人口數量穩定上漲。

...

但這一切,我們總是假裝看不到。

氣溫升高,那就開大空調;

室外炎熱到寸步難行,那就開車出行……

對啊,這一切的造成和我們有什麼關系?

我們隻是工業,科學發展的洪流中,最無辜的,最無法作為的“受害者”。

就像這部紀錄片的評論區:

關掉這個視頻,該怎麼生活還是一樣……

這就如同公交車上播反腐視頻一樣,無濟于事,最大的問題是工業……

可是最污染環境的不是工廠麼?

...

...

Sir還注意到一個現象。

前幾年,遇到氣溫升高,我們還會喊喊“溫室效應”“氣候變化”等環保口号。

但到了最近,今年各大城市遇到罕見高溫,沖上熱搜,我們卻表現出一種習以為常,妥協認命的“從容”。

把炎熱講成段子,在朋友圈抱怨兩句,或者趕緊收藏避暑度假的攻略。

像将死的駱駝,把頭埋在沙堆裡享受片刻的甯靜。

...

...

...

因為許多人覺得,這些改變太微不足道,我做到了,世界就不會滅亡嗎?

對。

《冰上火》明确告訴表示:我們有能力與方法逆轉全球暖化。

不是暫緩或是停止,而是徹底逆轉。

“氣候變遷是給人類機會改變自己的行為,我們看了自己最惡劣行為的後果,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願不願意有意識地參與療愈的過程。”

《冰上火》在IMDb被譽為“充滿希望的氣候變遷紀錄片”,它聳動的同時,也提供了挽救的方法。

...

大方向上,它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性的措施。

例如栽種紅杉林,使用生物炭改善土壤,增加植被保護土壤,建立都市農場,種植海藻,利用潮汐能等低碳能源……

這些措施都能移除大氣中的碳,讓倒計時的速度減緩。

而這些措施,都已經在逐步實行中。

作為個人呢?

它同樣提出明确的目标:

對于大氣層,我們隻有兩件事能做: 停止釋放溫室氣體,或降低二氧化碳的量。前者可以透過節能效率或清潔資源,後者是透過陸地,農場,森林,浮遊生物或巨藻的光合作用。

落到具體做法,也隻是舉手之勞——

做好垃圾分類,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可以走路騎車,就少開車;

空調溫度不要開太低,離開室内,随手關空調……

大難臨頭,我們總愛說一句話: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但面對氣候變化,情況并沒有如此絕望。

Sir更想引用《冰上火》片尾的一段話:

“我們是看到氣溫混亂惡化的第一個時代,也是最後一個有機會補救的時代。”

在倒計時逐步逼近的時候,不用逃避,不用絕望。

隻需要把頭從沙堆裡取出來,看看身邊的環境,看看這個孕育我們的地球。

它沒那麼糟。

但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我們的後代。

請不要讓它變得更糟。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