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近在朋友那看了好幾場電影,都是之前沒有機會去看的,呼聲還不錯的片子,分享之一。
《狗十三》
這是一部關于青春,關于家庭,關于成長懂事的題材。
之前有看到文章寫過,為什麼大家看《狗十三》這麼有同感,是因為它的真實性,這才是大多數人真實的青春模樣。
我想了想,好像不完全是。看完還和朋友讨論了一下,她說她的青春沒有這麼糟糕,一般大部分人的青春也沒有這麼悲情。
确實是這樣,看看我們身邊的同學,不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大都過着安穩自在的生活 。不用擔心那冰涼牆壁背後的争吵,也不用刻意去迎合那所謂長大們的酒局,喜歡的貓咪或玩具也不會因為新成員的介入而随意丢棄……
而我們大多數人都處于中間地帶,不在那最好或最壞的極端。有簡單和睦的家庭,爸爸疼媽媽愛,以及兄弟姐妹的嬉笑玩鬧陪伴長大。
《狗十三》有幾個細節給人很痛心,也是我感觸最深的一點:真正的成長是沒有聲音的,是自己把心裡的那個傷口縫好然後等它愈合,跟着一起丢失的是你最珍貴的某樣東西。
孩子的懂事是可以在一瞬間産生的,就像裡面的主人公李玩,以為能陪伴自己取暖的愛因斯坦就那樣被家人抛棄,滿世界歇斯底裡的呐喊,因為懂事不再尋找;大家都在為新加入的弟弟慶生留下她落寞的背影顯得更加孤獨,懂事的她也不吵不鬧;曾經最不喜歡喝的牛奶,讨厭吃的狗肉,因為懂事都去做了。看着大家滿臉的擔心或驚愕,隻是我懂事的不想讓場面太尴尬。
如果可以,誰都想在童年快樂玩耍,慢慢長大。畢竟還有大把時間體驗人生的酸甜苦辣,真的不着急長大,如果可以,請來的慢一點,給我一束花開的時間就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