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片子的鏡頭幾乎都在這個小院裡。小院涵蓋了一老一小全部的情感和生活。窮學生小馬租了胡同裡老太太的一間房子,由此展開兩個人的恩恩怨怨。雖然是簡簡單單的故事,卻能夠牽動人心,令人掩面而泣。你會感慨,這個世界上原來可以存在這樣一種情感方式,兩個無親無故,卻又勝似親人,年齡,地域,身份完全不同,怎麼到了最終,卻會變成彼此生命裡的相依,甚至是血緣都達不到的深情。那種美好與溫情,令人向往與動容,令你升騰而起,與她們一同徜徉在這無限的美好裡。

《我們倆》傳達出一種生活奔騰向前的力量,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美,夕陽将沒的美與新生代向上的美交織在一起,共同奏響一曲和美的樂曲。令人激蕩回旋,餘音不絕。

小馬的風風火火是小院裡欣欣向榮的力量。她永遠騎着自行車,在胡同裡拐來拐去。她永遠是那麼忙碌,又帶勁兒地奔跑着。外面的世界裡,她怎麼樣,我們一點兒也沒有看到,但是她生命力的強盛,一點兒都不落下。

小馬永遠是最忙的,從早忙到晚,她騎車飛馳,拼盡了全部的力氣,又似乎還有使不完的勁兒。她追求的生活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看着她進進出出,好像,又知道是什麼。那是一個正常的好孩子,該有的模樣。她奔走,她奮鬥,她哭,她笑,她工作,她學習,她打工,她戀愛,她的生活,你根本觸摸不到,但是,你就是知道,她在努力地生活,生龍活虎,健健康康,活力四射,魅力無窮,充滿希望。她的奔走,她的努力是所有青春該有的模樣。那些她所喜歡的,你也會喜歡,她所厭惡的,你也會厭惡,她是向陽的花兒,借着一點兒牆角,便會勇敢地攀上房梁。

這是一個足夠讨人喜歡的小姑娘,文靜,韌性,強毅,又能吃苦。她沒有大的道理可講,也沒有華麗的衣服裝飾,甚至,是淩冽而尖銳的。然而,她又是華麗而高貴的,她的青春,充滿着無限的可能性和希望,牽動人心。她獲得了老太太的喜歡,也獲得也我的喜歡。我甚至很想跟着她,好好地出去一天,看看這一牆之外,她的風彩。然而,她就是不讓人看,你說這着不着急?我替老太太着急,老太太不出門,但老太太像是看故事一樣地看着小馬每天地匆忙,每天地慌張。她的眼前多了些風景,她的言語,多了些關愛,她的世界,也多了些歡笑和顔色。

正如小馬養一隻小狗一樣,老太太又把她當成自己養的一隻寵物,争吵也罷,誤會也罷,少要房費也好,電話費計較也罷,總之,老太太就是要留着她,留着一團青春在自己身邊翻飛奔走。孤獨的老人,每天看着她出出進進,忙碌又辛苦,那顆心,漸漸地,不再那麼孤老了,她總有點兒寄托和關注。小馬兒又變着法兒地折騰,改造了自己的屋子,又改造老太太的屋子。俨然是老太太的房東。她怎麼那麼有精力?她怎麼那麼有執行力?老太太看着她折騰,一點兒意見也沒有,似乎小馬是她的家長,又是她的房東,兩個人整個地轉換了角色。

老太太喜歡小馬,總想寶劍贈英雄,總想把房子送給她。可是師出無名呀。于是,一而再,再而三是,三番五次地,給自己的孫子提親,想要把她變成自己的親人,她哪兒管什麼自由戀愛不自由戀愛的,那是想永遠地想把她拴在身邊,看着她,看她在自己的身邊穿梭來回。緣分這東西吧,來的就是那麼突然。不光是愛情,友情與親情,也是緣分。人與人真有緣分深淺之說。不得不信,兩個人性情裡,有相同與相能的東西,所以雖然誤會起來劍拔弩張,但也能很快消融,化誤會為更深一層的理解與厚愛。

兩個人的感情,在經過了一次又一次的交鋒之後,熟悉了起來,也親近了起來。租客幾乎成了房主,而房主,又在租客之外,找到新的樂趣。那實在是一種樂趣。對于了無生趣的老太太來說,小馬的每一天,她都喜歡。她的每一種情感,老太太都想參與。她實在是喜歡極了她。那完全是她生命最後時光裡的歡樂。


《我們倆》不張揚,不個性,又不新潮,但就是很吸引人。令人有着無限的生機,想要跟着小馬一起闖一闖這世界。又想跟老太太一樣,把她拴在身邊,那是兩相的張望,那種深情與厚意,是沒有任何東西能替代的。

這部故事,把人性裡美好的,陽光的,以及向上的東西,表達得令人向往和喜歡。那是一種從陌生到信任,從信任到相依的情感交織,它令我們相信這世間存在着熟悉的陌生人的美好,令我們有足夠的希望和向往,在人世間,尋找那屬于我們的溫情世界以及溫暖我們的人。

...

影片也令我們看到,這個世界上,美好的東西,感情那麼那麼多,不止愛情,也不止親情,還有友情,即便是一老一小的友情,都彌足珍貴。

講究的影片,即便隻有這麼一個兩個人物,即便隻是那麼狹窄的空間裡,都是豐滿,妙趣橫生。

如果你喜歡安靜,又喜歡生活裡的欣欣向榮,這部影片,是部好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