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表妹一起去看的電影,為了童年回憶。

電影放映到三分之二,察覺到不對的妹妹警惕地問我大結局是啥?我看着她苦笑,然後回家的路上聽她哀嚎了一路:為啥喬和勞裡不能在一起?!不在一起就算了,為啥還要娶艾米???其實小時候第一次讀《小婦人》,關于這個問題,我嚎得比表妹還凄慘,現在漸漸想通了,但仍免不了一點遺憾。而且有甜茶美貌加持的勞裡,讓喬的拒絕變得更令人意難平,畢竟拒絕一個如此好看、純粹、熱情的男孩,觀衆也會心痛啊。

也許是小時候沒有讀懂,總覺得電影比小說殘忍鋒利得多,将平滑的時間線打亂,沒有了兒時的童話,而是從一開始就展現了喬的無奈、梅格的窘迫、艾米的妥協、勞裡的頹廢,一切都是夢醒後的樣子。而後将現實與記憶穿插,橙黃色的溫暖回憶與藍灰色的冷酷現實交錯,記憶中小說裡的溫暖和感動,但在電影鏡頭下,變成了更不可回避的無奈現實。

一直以來并不喜歡羅南的長相,看劇照的時候仍然覺得有點失望,但電影一開場就被狠狠打臉。當電影中的喬在紐約街頭的人群中笑着奔跑的時候,那種飛揚跳躍的氣質讓我恨不得在電影院站起來喊:啊!這就是我心中的喬!和小時候讀書時幻想的形象一模一樣。

毫無疑問,喬是小說的絕對主角,是四個姐妹中最受歡迎的角色。她的倔強、堅強、獨立、善良,以及對于夢想的不懈追求,讓人沒辦法不心動。小時候簡直将喬視為偶像,就好像窗簾後那個蒼白孤獨的勞裡不可自拔地被喬吸引、點燃,無論是小說還是電影,喬就好像是一束光,熱烈璀璨。

但電影中令我感觸更深的卻是喬的脆弱,也正是這份脆弱讓喬顯得更加真實,讓長大了的我仍能與其共情。

喬視為生命的寫作被質疑,姐姐梅格出嫁,最愛的妹妹貝思離世,喬陷入了從未有過的孤寂和絕望,勞裡的在喬心中的意義愈加突出。清楚認識自己的内心,果斷拒絕勞裡的喬很帥氣,但在拒絕勞裡後喬的孤獨、不安、恐懼甚至妥協卻更加真實、深刻和複雜。喬的靈魂像風一樣自由,害怕受到哪怕一點約束,但同時她也會害怕孤獨、害怕失去摯友,害怕失去愛。喬哭着對母親說:

Women have minds and they have souls and they have ambitions... I’m so sick of people saying that love is all a woman is fit for. I’m so sick of it...But I’m so lonely.

瞬間被擊中,這正是當下很多女孩子想說的吧。雖然社會在一定程度上允許女孩子去展示才華、追求夢想,但比起男性,付出的代價卻大得多。無論是當時的喬還是現在的女孩,其實都沒逃過這種無奈,容貌與婚姻被看得太重,以緻于為了追求自我和獨立,往往不得不矯枉過正,本不應該構成沖突的婚姻和自我卻成了單選題。喬不想結婚,甚至不想梅格結婚,愛情成了束縛。

很能理解喬的哭泣,從小到大,身為一個女孩子總要經曆很多不公,聽很多出于好心或惡意的話語。“女孩子大了成績就不好了”“女孩子學不會理科的”“女孩子不學家務以後會被婆家嫌棄”“女孩子成績學曆不重要,找個好人家嫁了最重要”……

因為這些刺耳的話,我一直努力活得不一樣,付出更多的努力,追求更不一樣的目标,藏好所有痛苦,隻是為了強過身邊的男生。成果的确有,當年輕視我的人被打臉,那些不好聽的話沒敢人說了。但也隻有自己知道,不知不覺中,倔強和獨立讓自己變得愈加強硬尖銳,失去了很多人和情感,也會在支撐不住的時候流淚,覺得好孤獨。

從出版商開始與喬商量小說的結局的畫面插進教授的來訪時,原本挂在臉上的姨母笑就不見了,電影重寫了結局,以開放式的結局暗示,因為内戰後讀者隻愛大團圓,女主要麼嫁人要麼死,所以教授,也隻是為了迎合市場塑造出來的一個虛假的人物,喬沒能遇上真正的對的人。電影最後的畫面是喬一個人抱着自己剛剛印出來的書,手上的傷口還沒好,但看起來頂天立地的。電影的結局雖然讓我有一點難過,但比起小說,我确實更喜歡這個,畢竟教授是個大獎,但喬看起來不像會買彩票。

讀小說的時候對于梅格的印象不深,隻覺得是個溫柔善良的大姐姐,代表着一種傳統的溫暖歸宿。但是,當婚禮當天,梅格對着想帶自己逃婚的喬認真地說出“雖然我的夢想和你的不一樣,但不代表我的夢想不重要”時,我終于明白了梅格存在的意義。喬追求夢想的光芒太閃亮,會讓人将傳統女性對于家的眷戀和責任的意義一筆抹殺,就猶如當下很多女性以家庭主婦為恥,對于女性不是解放而是另一種束縛。愛情和家庭,也可以是一種選擇,而且絕對是正當的選擇,這才是真正的女性的獨立和自由。親情愛情一點也不可恥,不落後,重要的是有選擇的權利。

梅格婚姻的另一面是血淋漓的事實——貧賤夫妻百事哀。小時候對金錢沒什麼概念,作為女性所面臨的艱辛也還未曾出現,所以對書中的梅格和艾米印象不深,也就完全沒有理解梅格的選擇究竟意味着什麼。電影的開頭,梅格為了一條五十美元的裙子而陷入家庭危機中,才讓我意識到不一樣的東西。喬和馬奇姑媽曾有一段很可愛的對話:

喬:我想走出自己的路。
姑媽:很少有女人走出自己的路。你得嫁個好人家。
喬:你不也沒嫁人嗎?
姑媽:因為我有錢!

傲嬌姑媽實在太可愛了!!!但背後的問題有點殘忍,雖然金錢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重要的,但對于女性,尤其是想把握自己命運的女性來說格外重要。就像艾米對勞裡所說的:“婚姻就是一個經濟問題。”
小時候真的不喜歡艾米,但很難讨厭電影中的艾米。她是姐妹中年紀最小的,卻是最清醒的一個。她有太多的迫不得已,才華和天賦這種東西,不是努力就可以得到的,就像她在巴黎的畫,一樣的風景,旁邊的人已是印象派的、梵高的風格,而艾米仍然在寫實主義。艾米可能是四個姐妹中最努力的那一個,但喬對于她來說就是降維打擊,她太像平凡的我們,所以讓故事顯得有點殘忍。

對于艾米來說,婚姻是一種不得不的選擇。她和喬一樣,在為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和生活、命運抗争,不是所有人都如喬一樣追求精神上的自由,電影中的艾米是那種把欲望寫在臉上的女孩,健康的身體不夠瘦,不夠藝術家,世俗,不符合完美女性的期待,但特别清醒,清楚自己所處世界的遊戲規則,努力在現有的框架下獲取自己所能得到的最好的一切,理應獲得尊重。

至于貝思,她曾是讀書時讓我流淚最多的角色,嬌嫩的薔薇般的女孩,善良、腼腆、一直我心中的小天使。小時候讀到貝思去世的部分哭的撕心裂肺,美麗善良又脆弱的貝思看起來不适合生活在任何一個真實殘酷的時代,但她卻是勞倫斯先生溫柔的回憶,更是喬重新站起來的勇氣,比起其他三姐妹的現實意義,貝思更像是一個符号,或者說一個神靈一樣的信念,卻是所有人心中最柔軟的部分,一種溫柔但強大的力量。

四個姐妹性格不同,命運迥異,但每個人都在成長,每個人也都為自己的成長付出了代價。《小婦人》用四個女孩的不同命運展示了女性的諸多可能性,而電影中對喬的脆弱、梅格的掙紮困頓、艾米的清醒、世俗的展示,在愛與溫暖之外展現了生活的殘酷,每種選擇都值得尊敬,每種生活都有各自的悲歡喜樂,每一個女孩都會從在閣樓上穿着戲服模仿話劇的小婦人成長為真正的女性,有成長有收獲就必定有代價,但沒有一種夢想不重要。

希望未來的女孩,可以有更多選擇的權利,性别、金錢、階層、世俗觀念不再構成那麼大的阻礙,讓小婦人們用更小的代價,成為更好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