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一個從來對他的評價都是“不瘋魔,不成活”的人,親手燒了自己的戲服,到底心裡是一種什麼感受,我想大概是對這個現處社會的無奈吧。有時候對這個時代的無奈遠大于自己感受到的絕望的沖擊更大……
從曆史的背景叙事,也讓我們更加明白了那段曆史的黑暗,爾虞我詐,為了自保而背信棄義等等等等。我對于菊仙一直是不喜的。說不清楚為什麼,就像是程蝶衣說的那樣,因為菊仙的出現,好像很多東西都變了,其實也不是,無論她在不在,這世道終究是這世道,人心終究也是那自私的人心。尤其是當最後段小樓說不愛菊仙的時候,說要和她劃清界限的時候,直到最後她上吊自殺的時候,才體會到這個女人的悲苦。
要想人前顯貴,必定人後受罪,其實一直不明白,程蝶衣的母親為什麼要送他學習戲,還不惜斷了他的手指,但是我想他娘一定是愛他的,即使在那個年代,在出名也是個戲子,用他們師父的話說就是下九流。
自從此,我也明白了為什麼戲曲是國粹,為什麼又那麼珍貴,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因為學戲不僅僅隻是唱戲,還記得程蝶衣親手帶大的孩子,要唱現代戲的那段,他那麼強烈的反對。
也隻不過想表達從一而終罷了……
他每次唱着“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而被手心開始,他就不是自己了,他就是虞姬,他就是戲中人了……
哪怕唱再多的戲,也要做到人戲合一。
從小豆子第一天開始學戲吃苦,他就要守住這京戲,小石頭說的對,他就是戲癡,他就是個戲瘋子,他不管府下聽戲的是誰,他也不管國别,對他來說,現在台上,唱戲大過于天……
還記得段小樓被抓走的時候,他給日本人唱戲的時候,對他師哥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青木是懂戲的。”即使被人說犯了漢奸罪的時候,他也說:“青木要是還活着,京戲就傳到日本國去了。”
是啊,本來文化藝術就是不分國界的……
影片中反複提到了一句話,這人啊,想要成角兒,首先得自個兒活成自個兒,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大概我還是見識太少了,我不懂,什麼叫做自個兒活成自個兒。
我也不明白程蝶衣最後是活成程蝶衣還是活成了小豆子。但是我想最後他一定是活成了虞姬吧。
不知道十多年沒見的他們,再次唱起霸王别姬到底是什麼感覺,怕是身在其中卻是一點感受不到當年了吧。 最後小豆子唱起最後一句的時候,真真的拿着劍了絕了自己。那一刻我竟有一種終于解脫了的感覺。因為我覺得他活得太累了。
最一開始的時候,我覺得他一定是太在乎自己的師兄了,那種感情,已經超越了師兄弟的手足之情。但是後來我想他隻是入戲太深了吧。
這部戲包含太多了,太多的人間冷暖,世态炎涼,太多的傳承,太多的經典。太多的感情了,程蝶衣對京戲的從一而終的深情,菊仙對段小樓承諾的鐘情,袁四爺和程蝶衣的知己之情……
關師傅的一輩子都灑在京戲上,他也不會因為捧出了兩個赫赫有名的角兒而怎麼樣。他還是該打他們就打他們,最後還在唱戲中長辭于世。
我也和朋友讨論過,是不是可以專門的創辦學校,像我們現在的學校那樣去教傳統的東西。最後在我看來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老一輩兒的東西傳承的越來越少。他是師傅言傳身教的,你不單單是學習技巧,更多的是為人處世,學習精神。有句話折磨說來着,看似波瀾不複的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終有一天讓人看到堅持的意義……
我想我從這部電影裡,隻懂得了什麼叫做從一而終,這四個字太重了,一輩子隻做一件事這種方式太讓人敬佩了,我不知道才疏學淺的我應該用什麼樣子的文字去表達。
就像有些情節我看不懂一樣,我不明白小癞子為什麼選擇上吊,是不是預料到京戲在那個時代發生的事情?還是對自己那句“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成角兒啊?”的感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