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最常見的成瘾物——

錢。

想要,正常。

危險的是失控。

Sir特指,這種。

#校園貸死灰複燃#

...

對于網貸,國家也在加強整治措施。

明令禁止校園貸、審查經營資質、央視3.15晚會曝光......

而就在前幾天,校園貸款被暴露暗中卷土重來,很快登上熱搜。

禁。

為何屢禁不止?

...

都說是錢鬧的,但Sir今天更想來談談“瘾”——

前者難得,後者難戒。

...

說起來,還真有點像。

嗯,賭博。

盡管國家法律明令禁止;盡管十賭九輸的道理世人皆知;盡管有過太多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慘劇......

但賭,從來都堵不住。

更像是套路。

《活着》有過淋漓盡緻的展現。

地主少爺福貴,是怎麼一步步輸光家産的?

瞧好莊家龍二的眼神。

您來了,他明眸善睐,謙恭熱情。

...

套路貸也是——

...

你猶豫了,他以退為進,好言相勸,眼裡都是關懷的光芒。

...

套路貸也是——

...

等到該收網了,他把臉一翻,觑起鷹狼之眼。

...

套路貸,也是——

...

同樣是欲望陷阱。

同樣有人前赴後繼地毀掉人生。

福貴少爺,您的賬到頭了

您不能再玩了,您都輸光了

...

福貴聽了一愣:“光了,什麼光了?”

記住這一愣。

最最恐怖的賭徒心态,原來早已藏在每句“小賭怡情”的背後——

“一定能赢”?

不。

是他們覺得自己輸得起。

賭博押注過去,借貸掏空未來。

一旦失敗,解決不了賭瘾的賭徒與無力償還債務的負債者,也共享着同一個專業術語:上岸。

悲劇的起點,也幾乎雷同。

借貸者知道會有利息,知道會有風險,但總有一種誘惑讓他們覺得——

“我還得起。”

“我怎麼可能掉進海裡?”

以下是沒“上岸”的孩子,留下的最後的話。

‘一步錯,步步錯,我的心已承受不住。’

——北京某高校大三學生範澤一留遺書溺亡。

因一筆1500元的“以貸還貸”,最終欠款高達13萬元,并以每天2000元的利息增長。

‘多活了這麼久,不如早點上路。’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大四男生隋某。

臨走前,父母已幫隋某還了十多萬元。

‘我應該是如此一個灑脫之人,我對不起所有人,爸媽,對不起,我是自願的,不怪任何人,我希望我永遠都是善良的,包括我的靈魂。’

——21歲西安女生馮傑。

因4000元貸款陷入“以貸還貸”,最終總還款額高達17萬元。而在她走後的半年裡,仍在頻繁被電話催債。

校園貸、砍頭息、高利貸、714高炮、裸條......

網絡貸款,總是刷新着各類負面消息乃至自殺、犯罪的惡性事件。

慘劇,已經太多。

套路,從沒變過。

明擺着的陷阱,怎麼還會有人願意踩進去?

令他們成為犯罪者眼中的肥羊,原因無非三個。

1、經濟能力差:尚未參與工作,存在信貸服務的需求。

2、消費能力強:年輕人群體環境催生虛榮、攀比的不良現象,産生提前消費的需求。

3、而違法者最看重的原因:學生的父母有一定的償還能力。

對,最可憐的還是父母。真正害慘的是那些“托底”的父母們。

每一次校園貸又出事,除了譴責,除了提醒,還有一種最常見的聲音——

...

...

...

别誤會,Sir不說“可恨之人就有可憐之處”的套話。

Sir還是想多問一句:押注未來的勇氣,是誰給他們的?

...

回想以前的香港電影,有不少關于高利貸的戲碼。

...

走投無路的,想要借錢回本翻身;投機倒把的,想要借錢跻身上流。

換而言之是一種人:我不服,我想赢。

而現在,恰恰相反。

什麼人會借高利貸?

幾年前一部日劇大火,《暗金醜島君》。

題材生猛幹脆,高利貸要債。

恐吓、毆打、綁架、逼良為娼......一出出殘忍兇狠的戲碼,對應着如今的網貸亂象。

...

如果隻是傳播“高利貸是絕對危險”的普法作品,Sir根本沒有提它的必要。

它是要借讨債者之眼,去看那些負債的人生。

還是那個問題:明知道危險,為什麼覺得自己能夠應對?

原因無他,瘾。

準确地說,對堕落上瘾。

被夢想抛棄,混迹在社會邊緣的落魄漫畫家,借錢為了吃喝玩樂;不被社會認同,有在色情場所花光積蓄的無業者,借錢為了博紅顔一笑。

尤其是最後這種:名校畢業,大公司上班,光鮮亮麗的時尚OL。

借錢大手大腳購物、旅遊。

為了在同事圈子中,用消費滿足虛榮。

...

...

Sir直說吧——

或許他們身上的特征,與大部分校園貸受害者,沒什麼區别:

沒有長遠計劃,卻有恐懼感。

沒有上進心,卻渴望認同感。

怎麼辦?

恰好眼前五顔六色的世界,沒有辦法改變,卻有太多辦法逃避:數碼産品、名牌服裝、美容護膚、旅行度假、健身娛樂......

隻要你消費,錢就快速制造快樂。

越堕落,越快樂。

所以沒錢?要不要借?

中國年輕人大喊一聲:“借!”

2019年年初,彙豐銀行公布一項數據,中國90後的債務與收入比達到令人吃驚的1850%。

人均債務超過17433美元(約合人民币12萬元)。

“提前消費”成為了年輕人的生活常态。

在根據融360公布的數據中:90後借款人,使用消費貸款的第一原因,是日常生活消費(占比達到50.17%)。

而第三名,則是用于償還其他欠款(占比達到29.6%)。

也就是所謂的“以貸養貸”。

另外,有超過64%的90後貸款人在4個以上的金融平台進行借貸,超過20個以上高達9.6%。

...

敢借錢,敢花錢。

随便刷刷微博、朋友圈你就會發現,這一屆的90後,窮出了新境界。

...

看起來每天有吃有喝但實際上非常窮的“隐形貧困人口”;受過高等教育,外表光鮮亮麗,工作多年卻個人資産為負的“新窮人”;有錢很敢花,沒錢也敢大手大腳的“暴花戶”......

最荒唐的是。

負債的,悠哉悠哉地透支明天。

最着急的,反而是放債的。

互聯網大佬們急瘋了——

雖然也怕你還不了,但他們更怕你借不到。

...

以往,是錢難找。

現在,是争着搶着想往你的口袋裡鑽。

“額度”不請自來。

現實比電視劇荒唐多了。

電視劇裡,借錢要在大佬面前苦苦哀求;現實中則有無數的推送、電話、短信,送錢上門。

這錢?你要不要借?

...

高利貸大佬,還需要反複打量你,看你還不還得了錢;現實中隻要你填寫個人信息,上傳身份證正反兩面。

這錢?你要不要借?

...

無論是購物、金融、旅遊、外賣、出行、點評、二手交易,甚至是修圖App,你都能看到這樣“溫馨的提示”:

你,缺錢花嗎?

點進去。

為了讓你借到錢,商家煞費苦心,各路優惠政策怕你不來:額度高、限時免息、審核簡單、一鍵放款。

Sir那次點了份黃焖雞,确認付款後,一個彈窗讓幾十萬元的信貸額度從天而降。

類似下圖——

最高20萬額度觸手可得,真的要離開嗎?

...

繼打車、外賣、共享經濟之後,互聯網大佬們已經開始加時賽:網貸。

他們紛紛在各種為年輕人提供的商品、服務的旁邊,挂上了各有優惠的網貸通道。

一場狩獵競賽,正在合法捕獲着年輕人高漲的消費欲望。

關于“錢”,資本将始終運行着一個冰冷的邏輯——

“更少的錢”,總是等待着被“更多的錢”圍剿。

無論口袋裡還剩多少。

無論這錢是今天的,還是明天的。

...

去年,李易峰有部口碑不錯的電影《動物世界》。

但你也許不知道,《動物世界》的原版《賭博默示錄》,其實有着一個更大的腦洞。

直中要害。

在輪船上的賭博遊戲中,主角開司失敗,身負巨債的他成為奴隸。

囚禁于城市地底深處的地下工程。

工作,一天十幾個小時超負荷重活。

休息,連床都沒有的集中營式宿舍。

吃?

就長這個德行。

...

同時,在這地下世界,有一種名為“百利卡”的貨币作為工資發放。

“上面的人”打開一扇生門:攢夠足夠薪水,償還債務,就能重見天日。

除此之外,還有“福利”。

每逢工資發放日,平日裡兇神惡煞的壓迫者們,統一地換上了一副笑臉。

名為“特别招待”的貨物大方呈上:啤酒、烤串、零食......

隻不過,要用薪水來換。

他們也懂,用明天的自由交換。

換嗎?

開司忍了,咽着口水躲在一角。

工頭語重心長,好言相勸:“小夥子,慢慢來,第一瓶啤酒我請你。”

...

一口冰啤下肚,嗝。

工作的疲勞一掃而光,這他麼才是“活在當下”啊。

看眼四周,大家明明都在享受,我幹嘛憋着。

要不再來一瓶?要不再添個零食?吃餅幹的話,不如吃一份烤串?

即使錢不夠也沒有關系。

工頭幫你解決,不過就是收點利息嘛。

别擔心

如果錢不夠用,我先預支你的薪水

...

自由的承諾,從未改變。

但,有成功的嗎?

一個都沒。

在一次次的洗腦與引誘中,比起明天的自由,奴隸們更渴望得到眼前的惬意。

工作中奉獻的痛苦與煎熬,隻剩下一種存在的意義。

消費是他們唯一擁有的

因此那種誘惑是巨大的

一旦他們松懈,便會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尤其是那些在第一次發薪的時候,就屈從讓步的人

忘了工作的辛苦,一切從明天開始

...

想到這些,Sir總會想到那些号召年輕人“精緻在當下”的聲音。

“年輕人,一定要活得精緻。”

于是認真挑剔地用。

“房子是租的,生活是自己的。”

于是一心一意地花。

“身體與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于是說走就走地玩。

“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于是借。

而當他們打開手機,在所有的購買按鍵旁,都寫着一行小字“想要錢嗎?我借你。”

用消費緩解焦慮的同時,貧窮累積着新的焦慮。

确實,活在當下了。

因為明天已經被掏空了。

...

這是什麼?

說得更直接點,這就是放養式的蓄奴制。

一樣的無止剝削,一樣的上交所有勞動出産,隻不過在隐形的鐵鍊下,大家還能感覺到自以為是的自由。

Sir并不否定網絡貸款。

它有好處:方便快捷、不用欠熟人人情……

但,你千萬不能低估了貸款平台,獻媚一般的虛僞引誘。

在借款前。

絕不能隻看平台的條款。

先把這些讀三遍——

· 部分網貸平台服務,即便利息符合國家規定,但也存在“砍頭息”“高額逾期費”等高額還款陷阱。

· 當欠款逾期,網貸平台将會将你的信息轉交第三方催收平台,對你及你的親朋好友進行暴力催收。

· 催收人員或會以恐吓的方式,脅迫你“以貸養貸”償還欠款,屬違法犯罪行為。

· 一些不法分子還利用欠款騙取學生的财物、保證金,或利用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電話詐騙、騙領信用卡等。

· 目前網貸已經逐步對接銀行征信系統,你的每筆欠款、逾期行為,都将在你的個人征信記錄中留下痕迹。

最重要的。

記住。

借,是一定要還的。

用你願意的方式,或最不願意的方式。

别覺得Sir啰嗦。

在所有商家帶着微笑與“額度”向你走來時,你還要多問自己一句——

你大膽預支明天将要付出的努力。

是用來解決今天的困難?

還是用來沉淪今天的欲望?

...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