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看了一部值得回味的電影《80年代的愛情》,畫面清新唯美,有着讀《邊城》的感覺。影片拍攝地正是原著作者野夫的老家湖北省利川,片中出現的哭嫁和跳喪都是當地民俗。

雨後水光幽幽的石闆路,綠野仙蹤裡隐藏的全木廊橋,清澈透明的淺河上流淌着淡淡的少女心事,這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連着愛情也美得如風景一樣,如同山風般清涼,如同山水般純淨。

“所有的感情故事, 精彩的是怎麼開始,動人肺腑的卻是怎麼結束。”
電影的故事情節很簡單,男主角小關在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個土家族山寨工作,偶遇自己的中學初戀成麗雯,“供銷社的成姑娘/是老街的一景/每次看到她/就想起公母寨的傳說”。女主角氣質驚豔,有着山口百惠的清純和林憶蓮的冷豔。

小關再次見到成姑娘的内心獨白直擊我心,“她在我孤獨的黃昏再現/可我就像當年一樣/依舊被她的莊重和孤傲/撞疼了”。這種疼痛感應該是所有經曆過暗戀或單戀的人所熟悉的吧,酸澀而又甜蜜,那是青春特有的味道。
山中無年,時光緩慢的像是迷霧。在這迷霧缥缈的山寨裡,兩個彼此有情的青年用自己的光亮照亮對方、溫暖對方,正如山風陪着山水,山水伴着山風,度過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成姑娘的父親是一個為愛而留守山區的橋梁工程師,變成編籠子的匠人,一生被困在大山裡。成姑娘看夠了父親的郁郁不得志和母親終身的忏悔,她深切明白男人最怕的是無用武之地,所以對小關明裡暗裡各種表露的心意,一直在“殘忍”的抗拒。是的,多麼殘忍而又深情的抗拒,封鎖了自己的内心來抵抗這命定的情緣,她不願意用愛之名将其捆綁,這樣的愛不為獲取是為成全,成全才子的追逐夢想之路,成全他更美好的人生。

在影片中,成姑娘放逐心中摯愛兩次,讓他去行走天地間,她說“你必須行走才會有意義”。最終,女主身患癌症病逝,這段糾葛虐心的愛戀成為男主角心裡永久的痛。成姑娘因為深愛因為理解才會放手,這樣的犧牲與大愛在年輕人眼裡是有些荒唐的。我卻覺得她是透徹,倘若真的愛情水到渠成,誰能保證婚姻美滿生活幸福而不會是一對怨偶?要知道,在那樣的年代,一個有才華的大學生被困在大山中郁郁不得志再深的情也是會被消磨殆盡的。更何況對世人來說,最可貴的永遠是愛而不得,正如張愛玲說的那番話,“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朱砂痣”。成姑娘現在是小關心裡永遠美麗的白月光和朱砂痣了。

野夫說得好,事實上,每個年代的愛情,都會有各自的曆史痕迹。50年代的單純,60年代的壓抑,70年代的扭曲,80年代的覺醒和掙紮。
現在的年輕人追求愛而無畏,“所愛隔山海,山海皆可平”。他們不會考慮身份地位年齡國籍間的差異,那真是放肆的喜歡。但中年人才會明白愛是克制這四個字。所以我說,能看懂《80年代的愛情》都是中年人了。

在青山綠水間,這隐忍克制的愛情,看着你時雲淡風輕,其實心中情意綿綿。 情非得已,但唯恐負你,隻能遠離守望。正如山風戀着山水,《1980年代的愛情》,也許這就是愛情最美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