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于微信公衆号:木實文社
導演說:
一開始在想整個電影風格時,特别希望它能拍得很現實,關注青少年的成長。我希望這個電影能很現實地反映現在很多高中生、很多年輕人經曆的東西。所以一直希望無論是拍攝風格,還是我們故事裡面的所有要講的事情,都盡量跟現在經曆高考的學生盡量接近。我們希望在電影裡面看到的少年很真實,我希望能表達他們成長的痛,跟他們的熱情。
導演曾國祥拍這部電影一定是下了很大決心吧,曆經緊急撤檔與定檔,是的,這部不能用一般青春片标準衡量的青春片播出可謂是大放異彩,數據喜人,口碑驚人。可是,導演說得好就在“希望”與“盡量”上,因為題材敏感,劇情黑暗等問題而受到一波三折的待遇,事實證明,他讓步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關于題材
校園霸淩題材是導演界很少觸碰的,有也是淺嘗辄止,然而《少年的你》反應校園霸淩這個題材隻是它根正苗紅的外包裝,實際上它想讨論的東西并不僅限于此。人物好壞界限模糊,法律灰色地帶凸顯,教育價值觀扭曲等都在為其現實性與人性擴展增添光彩。上一次如此大放異彩的還是《我不是藥神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關于故事
這部小說是以校園暴力為題材的青春故事,十六七歲的少年,在最美好的年紀裡與世界交手。一次又一次與世界陰暗面對抗、一次又一次地面對着無能為力,無人庇護的恐懼、一次又一次的倔強支撐着他們走出去。
家境落魄、成績優異、受盡欺淩卻慢慢變強的陳念,沒有親人、孤立無援、打架鬥毆卻心存善念的“小混混”北野。兩個本無交集的人因為遭受人性醜惡而不斷交織在一起。兩人在成長的十字路口相遇、相識、相知與相愛。成就那句“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圖片發自簡書App
關于人物
小北:無畏堅定的少年,用愛填滿自己血迹斑斑的成長道路。
陳念:内心強大,向死而生的少年,不計代價走出去的姑娘。
鄭易:正義可能會遲到,但是從未缺席。
魏萊:用極端僞善的惡加以施暴,斷送自我未來。
小渺:不折不扣的利己主義者,仇恨已然讓她失去判斷力
胡蝶:校園霸淩的犧牲者,完善法規的提醒者。

圖片發自簡書App
關于情節
1、哭戲震撼人心。周冬雨每一次的落淚都帶着不同心情,有無助的委屈躲在家中牆角,有受欺淩被拍的恐懼,有對着易烊千玺愛意深沉的熱淚.......爐火純青,絕不是青春片中那不痛不癢的單純哭泣。而千玺每次落淚都要受到鏡頭直怼,細節決定成敗,大熒幕上清晰可見每一根青筋都在哭泣,伴随着嘴唇的抽搐。但是每一次的潸然淚下都化作為他們成長的力量,讓他們更加堅強地走出去。
2、家長為了不讓孩子退學給班主任下跪無濟于事就對孩子拳腳相加,言語辱罵以及魏萊豪宅家中那些獎杯與魏萊形成對比的父母,在這種功利的教育觀念下,結果顯而易見。學生跳樓,退學,班主任下崗,魏萊死亡...天性樂園的人才培養基地都在變成兵工廠,向外輸出一個個隻會做題的學生真的就是我們教育想要看到的結果嗎?
3、霸淩三人組中小渺的站位,畏首畏尾的舉動以及不自信的言語都在顯示着她的屈從。所以究竟誰才能維護他們的權利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
4、所有人都是界限模糊的存在才是我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陳念的仇恨導緻殺害了魏萊,而小北為了保護陳念而犯罪,小渺由施暴協助者變為受害者...正如同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所說,好壞有真正的定義嗎?而法律宣判後就真的可以預防同類事件的發生嗎?說實話,價值觀念如此善變的當今時代,所有懲罰僅僅是一個工具而已,并沒有深入人心。
5、playground那個應該有人說過了,三個遞進關系,這本該(曾經)是我們的校園,這過去是我們的校園,現在我們也希望這還是我們的校園。
然後引入胡小蝶跳樓的play ground…震撼,結局也進行呼應,完美!
6、發生欺淩的時候沒人站出來,更多的是煽風點火,更多的是冷眼旁觀、、、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關于專業度
鏡頭、語言、音樂、表演等任何一個出現偏差都會失去應該的味道。這部電影從演技到劇本,從鏡頭細節到叙事手法,從配樂到演員原聲,全部經得起任何一個專業影評人的推敲。劇本摒棄所有瑪麗蘇或狗血橋段,講了一個真實到不能再真實的、痛苦和希望并存的故事,這是編劇功底,也是劇組态度。

圖片發自簡書App
關于主題
黑夜給了我黑色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
滿足私欲的人仍然心懷善意是最可怕的。
對于愛情,要像自我成長一樣走出去,這很重要。
不斷打磨自己,臻于完美才是突破一個又一個人生界限。
對于欺淩,不僅僅隻是教育部門的呼籲,更需要法律的名明确法令,因為法律從來都不是未成年人的行兇樂園。
對于國産影片,這是重要的一部,隻有《少年的你》赢了,大陸的影視劇未來的發展才不算輸。
對于教育,該進行更具有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方法,家庭要給予足夠的關愛。
對于孩子,要時刻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做出力所能及的關心。對于未來,學業有成從來都不是唯一。
人生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走出去的過程,一頭紮進世俗洪流,隻進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