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嫂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主演的《無依之地》在獲得了金獅獎,除了讓華裔導演趙婷一舉成名,也讓一種特殊的人群進入了公衆的視線

Jessica Bruder所著書籍《Nomadland: Surviving Americ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講述一個60多歲的女人Fern在經濟大蕭條中失去了一切,她作為一個居住在貨車裡的現代遊牧民,開始了穿越美國西部的旅程。
Fern,是出生于美國嬰兒潮一代,他們是美國數十年來最老無所養的一代,他們退休時間比父輩們更晚,但退休後生活卻比父輩更糟。

年逾六十的Fern,老公死了,公司倒了,連住了幾十年的鎮子也由于産礦倒閉而沒了,Fern不得不靠打零工,住房車,借債來維持自己的老年生活——成為一個現代遊牧民。
像Fern這樣的老年人,他們沒有什麼财産,也不願意麻煩家人,與其說是被迫漂泊,不如說是主動選擇。
一車一人,翻山越嶺,放飛自我。
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曾經遭受過生活的重創:
有患有PTSD的越戰老兵;

失去雙親的黑人婦女;

癌症晚期的冒險家;

痛失愛子的創始人;

也許是因為受夠了,看開了。
無論在經曆什麼都不太重要了。
他們看見過自然界最美的風景,是“美元的受害者”,是現代銀發遊牧族。
為了維持生計,他們以前是誰不重要,誰願意要他們很重要。
他們如候鳥般按照季節性到亞馬遜、采石場、餐廳這樣的地方打工,換取微薄的工資來養車上路。
這一路上,可能會遭遇野外爆胎,半夜停車被趕,天寒地凍無法入睡。

若不是生活所迫,誰又想被迫上路,
若不是一路向前,他們又如何能夠相遇,抱團取暖,對彼此說一句“I'll see you down the road”.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相識帶來相知,相知帶來的不一定是相戀,而更多的是一種心靈上的共振。
在上路,他們彼此相遇再各奔東西,選擇一種不确定的生活方式,和彼此交換生活用品和人生經曆,将自己隐藏于自然與道路的盡頭。
不去說再見,是他們對于過往生活的留戀,更是一種對于生活永不服輸的倔強。
這就是《無依之地》的細膩所在,那群被忽視的群體,他們不服輸的活着。
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永不停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