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
這不是一顆心去敲打另一顆心,
而是兩顆心共同撞擊的火花。
——伊薩可夫斯基

文丨舊故麻袋
∨
愛情是什麼?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心動嗎?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嗎?它的發生,沒有任何前提,不帶絲毫準備,甚至找不到合理的緣由,或許是回眸那一瞬的怦然、或許是陽光灑下後露出的好看側臉、或許是不經意的關懷和晚安......愛情是沒有邏輯可言的,所以戀愛也不該有長篇大論的教科書。
很興奮,第六季《奇葩說》迎來了“驚喜又有趣”的一戰,這一戰,最後成了康永哥口中的“六季最佳”。這個“最佳”不僅是因為新老奇葩們出色的現場發揮,還因為這道辯題的辯論價值。
這期辯題為:大學必修“戀愛課”,你支持嗎?

其實一看到辯題,我就開始搖頭,當然“不支持”,戀愛是因人而異的情感,是兩個人因心意碰撞而産生的美好情感,說到底,戀愛不是教一教就學得會的,它,因人而異。
如果這道辯題改一改,變成“大學開設《戀愛心理學必修課》,你支持嗎”,我大概率會舉雙手雙腳支持,因為關于戀愛,“心理學”真的太需要了,就像是正方辯手說得那樣,正确引導戀愛時的心理,可以讓我們學會如何正視自己的情感并自我覺醒,如何防範戀愛帶給你的傷害,如何在戀愛中更好的保護自己。

一旦脫離了“心理學”三個字,辯題就會變得吊詭起來,顯然它想讓你必修的是關于戀愛的技巧,或許剛才提到的“心理學”隻是“戀愛必修課”中的一門課程而已。
但戀愛真的需要靠技巧才能保鮮嗎?并不是。難道現在戀愛靠的是誰經驗值比較豐富?套路比較多嗎?并沒有。戀愛是怎麼産生的?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全身心的付出,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不求回報的保護,可能會有幸運的兩個人,戀愛的開始,或許隻是因為一見鐘情。這些是你無論用多少堂“戀愛必修課”都學不會的。

或許我們常常“愛而不得”,内心有不甘也有憤恨,那個你捧在手心怕化的人,用發“好人卡”或是“當作玩笑”的方式拒絕了你,但這些并不是靠“戀愛必修課”就能迎刃而解的。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簡單又複雜,簡單到愛上一個人不需要任何理由,複雜到分個手要死要活。
我們暫且不去考慮這門課程的可實施性,姑且給這門必修課設定有老師會教的條件,但這門課,或許會比我們認為的更沒必要,因為社會上有太多的案例讓我們拿來做參考,社會這個大染缸早就為我們編纂成冊,那些愛情有好的、壞的、可歌可泣的、轟轟烈烈的......但你會是哪一種,隻有自己體會過才能領悟。

都說愛情是可以被塑造的,所以就有了相親,彼此陌生的兩個人,在第三人的牽線搭橋下開始認識彼此、了解彼此,直到有一天可以幸福步入婚姻殿堂。我承認,相親不失為一種解決單身、婚姻的一種方法,但它永遠不是最好的那種。
我們說心動,常常會發生在初中、高中,即便那個男生\女生學習成績并不優秀,但你會發現屬于他\她的可愛,那是在多少年的相處中慢慢被發掘的,于是你開始對他\她牽腸挂肚、日思夜想,上課開始莫名其妙的偷瞄,下課也會有意無意的捉弄,這樣的心動,可以說是戀愛的基礎。之後的表白,順理成章:成功了,恭喜獲得一段甜美的初戀;失敗了,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并不妨礙你們未來的相處。

以上,出現了一個最不需要靠課程來輔助戀愛的理由,那就是:初戀。初戀的美好沒有那麼多海誓山盟,更多是情愫産生的懵懂,那時候的我們大概什麼都不懂,可是就好想每天都能見到彼此,沒有勇氣擁抱或是牽手,那就肩并肩繞操場走一圈吧,在一起會有說不完的話,早上見完,晚上回請示還會打個電話,生怕錯過對方什麼有趣的事,即便隻是一句“晚安”,也能讓你伴着甜蜜入夢。
這是教科書上不可能有的知識,因為隻有身在其中,才知其中美好。那厚厚的教案,能告訴你的或許隻有一些寬泛而不實用的理論,可現實是:戀愛最重要的是實踐,而理論根本毫無意義。

看這期選手辯論,我被邱晨的辯論之高深深折服,欣賞她主要是因為她總能找到辯題的重點,“大學”二字,像是一個分界線,為什麼大學強制要求“戀愛”這門課是必修,而不是選修,因為之前,我們對“戀愛”二字避而不談,避之不及。
早戀是什麼?是父母與老師的晴天霹靂,大學前的十二年,是以“成績”為評判标準的社會奇觀,戀愛會導緻你的學習成績下降,所以,父母和老師絕不允許“戀愛”在學生時代發生。


之前有看過一則奇葩新聞:某高中為了防止早戀,明令禁止男女同學坐在一起吃飯,連走路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這是什麼,是學校為了避免早戀發生的“馊主意”,按照如此邏輯,還不如分開學習,男校、女校制度應該能讓“早戀”杜絕得更徹底。
可一到大學,“戀愛”就成了必修課,做學生也太難了吧!
個人認為,戀愛技巧或是戀愛的心理,你從課堂上永遠無法學會,最後,該受的傷還是得受,該遇上的渣男還是會遇上。

沒有人能為你的戀愛交一份滿意的報告,不然也就不會有“愛情”這一永恒的話題了。
最後,呼籲大家遠離PUA,畢竟這就是“戀愛技巧”被教學後“副作用”的佐證,因為我們是人,所有的事情一旦和人扯上關系,無論這個事情是心理上的也好,是行為上的也罷,到最後,都會變成利益上的強取豪奪。
戀愛這件事,不需要大學教會你,用心去感受,你終将能擁有屬于自己的幸福,或早或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