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如懿傳》是《甄嬛傳》續集之名,追着看完已出劇集。不得不說,《如懿傳》要從劇情、人物故事線設計趕超《甄嬛傳》便是猶如凡人徒手登珠穆朗瑪,根本不可能。而就其衣飾、儀式的曆史還原度上,确是值得觀賞了解。
《如懿傳》人物故事線,多突兀,有為營造矛盾出現而出現的生硬。就來說說那個即将粉墨登場最突兀的阿箬。

說的就是她自己
阿箬的突然黑化,是對人性的亂判
家生奴才,跟着主子時間長了,受主子影響,價值觀判斷趨同是常見。如若不能完全同,矛盾就必不可少,因矛盾而生的日常大小問題也就不少。在處理這些種種的矛盾,主仆關系若還能持續,不是奴才受訓接受了主子的價值取向,就是主子覺得奴才留不得早早便将這類奴才趕離了身邊。
《如懿傳》即将更新的劇集中,阿箬的背主棄信,簡直讓人愕然。
雖說前有劇集鋪墊了阿箬對如懿待己方式的不滿。出言不遜,被慧貴妃賞了耳光和雨下罰站;舉止不點,明顯僭越式的光彩衣着被如懿訓斥;行事莽撞,令如懿不得不放棄與之商量細瑣周到之事……僅僅這些,就能讓一個家生奴才反口咬死主上?豈不是太過草率。
阿箬真有這害人的膽量和心機,這十幾年來一點兒端倪都不曾見?怎麼可能。
看了這個為矛盾而矛盾的黑化箬,大家一定會想到《甄嬛傳》中的浣碧和流珠。她貪口舌之快的特點同流珠,内心慕着榮華像浣碧。但浣碧害甄嬛是有度的,是被别人抓住了把柄後,不得已才吐露出來一些事,而且吐露之事,也是經過自己度量,不會害甄嬛惹大禍的。

縱然曆史有這一背叛主上之人,但劇情來的也太不順暢。
如懿待阿箬如甄嬛待浣碧,吃穿都給的比其他奴婢好。但阿箬的呈現卻與浣碧有天壤之别,的确令人不解。劇情需要?也許從整個劇集往下的發展,浣碧還有存在的價值,為一時隐甄嬛與十七爺的私情,也為其嫁與十七爺鋪路?自然是為了劇情的需要。但這也顧全了人性,正如《趙氏孤兒》電影所傳達的,養育仇家之子,到頭來,真相大白,這個養子揮刀相向養父内心也是千般糾葛,畢竟這是挂了人命的大嫌隙與多年養育情間的大矛盾。而阿箬呢,一個在如懿身邊十來年的人,主子待她不薄,縱然有小心思,小嫌隙,這種殺頭指責的人物線條大轉變,真的讓人猝不及防。
配角的突變,搶了主角變化之路的精彩
阿箬的突變是皇後貼身侍女素練的誘導,是背後陰險嘉貴人的損招。這皇後的侍女也太過有主見了吧,一句皇後老母的叮囑,便定了心要用自己的髒手為皇後鋪好前程路?
皇後如果真善良,素練一點兒也沒有耳濡目染?因為别人的一兩句說幹髒事就幹髒事。富察氏給了她什麼恩,值得她如此做?另一個丫鬟蓮心,昧着良心嫁給王欽,皆因家人之命掌握在富察氏家族手裡。她素練,一個跟嘉貴人這個陰險小人走近的了人,一個一早就猜到慈心的皇後在籠絡王欽作為耳目,欲将她用作犧牲品的人,怎麼會如此冒險還為皇後鋪路?難道,她不是更應該與皇後産生嫌隙?
《甄嬛傳》中,縱使再惡毒的皇後,也會心疼她的貼身剪秋。這個心善的富察皇後,口口聲聲不忍心,居然做出比惡毒皇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行為。實在是,配角人物故事線不合理,為制造矛盾忽高忽變,完全弱化了主角人物性格的表現。
看《如懿傳》頭三集,真的不精彩,有困意。完全摸不準人物故事線的走向。按說,前三集,該出的核心主角,都要出了,人物性情定位也要由各種細瑣矛盾凸顯出來了。但,《如懿傳》我真的還沒看到。
前三集,女人間的矛盾,除了老子輩的烏拉那拉氏與鈕祜祿氏這些配角表現的鮮明外,主角女人們的矛盾,将出未出,猶抱琵芭半遮面的感覺。比如兩大矛盾,四阿哥選秀時,那把賞給嫡福晉的如意,剛要落在富察氏的手中,見如懿來了,就立即改變了主意。其二,富察氏最後因勢被選為嫡福晉,但四阿哥的初夜卻留給了如懿,而沒給先如懿這個側福晉入府的富察氏,鏡頭都給到了,應該不會白白浪費膠卷。
原本就期待着,在王府裡會上演些女人間的争鬥。誰想,匆匆幾年就過去了,完全沒戲份說一說,這四阿哥身邊幾個主要的女人都什麼秉性。接下來,就到了帝王駕崩換新君,又回到權貴老人間的鬥争。
真的乏。

能不能讓觀衆也福氣下,别過山車似的,會吐
熬看到四阿哥登基,富察氏之母進宮探望才知,她心腸柔軟。也才從與死去的烏拉那拉老皇後對話的如懿口中,才知,富察皇後是個好人。
的确驚喜了一小下,這或許是另一種人物性格的表現方式。因為她很善良,所以對之前的矛盾尴尬,不去想太多。
但看到後面,富察皇後疑心這兒疑心哪兒,硬指派貼身丫鬟嫁給王欽當她的耳目。以及自己兒子有病,她不是主要擔心病,擔心兒子,而是擔心因為這個病,兒子沒有了前程,她自己也毀了。這算哪門子的善良。
縱使由善良過渡到腹黑,也要有個過程呀。這要不就是太平緩,要不就是來個過山車,哪兒是正常的人性。就是為制造矛盾而制造矛盾的人物發展設定。就像熱播的《延禧宮略》,簡直是不敢推敲。看了兩集,劇情全程為了制造精彩而制造精彩,各種奇怪而出,莫名而解的矛盾。這哪兒是欣賞劇情,完全是吸食娛樂的海洛因。
劇情細膩,人物故事線條明晰水到渠成如鄭曉龍導演的《甄嬛傳》。
寫甄嬛又不單單隻是甄嬛,其中的沈眉莊、安陵容整部劇均有貫穿的人物線條,都鋪墊勾畫地非常好。其表現這三個一同入宮的人,最後有不一樣的命運結局,多多少少跟這些從進宮身上就帶有的氣息,以及進宮後對環境不同形式的妥協改變有關,一步步,慢慢勾勒。
誰說這些是劇中人,活活就是真人。下回,單拎這部好劇來出個解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