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小可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都說做女人難,做皇帝的女人更是難上加難。

形形色色的宮鬥劇都在暗示着這場權力和地位的追逐遊戲裡面,盡享繁華的是女人,最後遍體淩傷的依舊是女人。

而如懿無疑就是那個有着傳奇色彩的烏拉那拉氏,一個失意後怅然斷發,在曆史上隻留下寥寥數筆的皇後,一個死不複相見的失意女子。

她一生追求純粹的愛情,卻在這場賭局裡失去了所有籌碼。

無論是《如懿傳》裡周迅演繹得絢麗又悲涼的婚姻圍城,還是流潋紫筆下青梅竹馬的弘曆和青櫻愛恨糾葛,就像一抹盡情綻放的煙花,剛開始絢麗至極,最後卻蒼涼收場。

在粥多僧少的後宮,所有女人都在争搶有限的資源,無論是權力地位,還是乾隆的寵愛。

偌大的紫禁城,就像一座慢慢吞噬人心和青春的墳墓,它不知不覺地讓每個純真的女人蛻變成腹黑的心機毒婦,然後最後被無情的曆史沉煙淹沒。

稚氣未脫的青櫻,也擺脫不了宿命的安排,在最美好的年華一腳踏入血雨腥風的權力鬥争,從此與過往的自己形同陌路。

後宮的女子如同雨後春筍般,一茬又一茬,肆意張揚着妖娆和風情。

她注定不是最美麗的,也不是最有智慧的,更不是最有心機手段的,卻偏偏渴望着皇帝完完整整的愛。

“如懿”,本是甄嬛所賜之名,“如懿”非如意,“懿”有美好安靜的意思。

太後教導如懿:“你還年輕,所以不懂這世間完滿的美好太難得,所以能夠如懿,便很不錯。”

當甄嬛問如懿最盼望什麼,如懿脫口而出:“情深意重,兩心相許。”

這個如果放在當代社會并不是奢侈的夢想,無奈恰恰生不逢時,又偏偏落入在帝王家,一夫多妻的制度注定無法善始善終。

從側福晉到冷宮,從冷宮到皇後,走過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過宮廷的浮浮沉沉,她一路走得太累太辛苦。

乾隆畢竟不是一個專情的男人。他是高高在上的帝王,身邊莺莺燕燕環繞,對後宮佳麗三千雨露均沾。

相對比前妻富察氏,她離世的早,成為了他的白月光。每每追風歎月,寫詩賦畫,緬懷這個隐忍明理的妻子。

而最後走上權力巅峰的如懿,不能容忍乾隆的花心,在與妃嫔們三番五次的争鬥中漸漸陷入絕望的深淵。

子嗣,權力,陰謀,像一張張無形的巨網,讓如懿感到無比地窒息。

或許,她外柔内剛,本分恪守,卻這場不對等的婚姻裡與乾隆漸行漸遠。

都說,人生若隻初相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不管是《如懿傳》裡面被逼成黑蓮花的傻白甜,還是《延禧攻略》裡面的腹黑耐心獵手,她最後的失寵是事實。

到底是何緣由讓她毅然拿起剪刀剪下及腰長發,憤然與君絕别,揮别過往的恩恩怨怨?

我們無法去揣度和臆想過程,隻知道故事的悲情,卻不能體會深入骨髓的絕望和瘋狂。

一段曲折的愛情,縱然開頭有多麼花好月圓,結局就有多麼唏噓感慨!

在庭院深深的宮牆裡,她和其他女子一樣泯然衆人矣,成了無味無趣的飯粘子。

最後那一道冰冷的聖旨,是殘忍的告别和決絕。自此以後,如懿幽居冷宮,怅然度日,終于遠離了一世浮華。

或許是哀莫大于心死,也或許是看破滾滾紅塵,如懿終究回不去過去的自己,卻又逃不出宿命的擺布。

她不過是封建時代苦苦掙紮的萬千女子縮影罷了。

她不是幸運兒,卻是一個苦澀的殉道者。

這世間,并不是每一種愛情都能夠細水流長,白首不相離。

後宮的女人隻會在有限的資源裡曆練生存的本事,踩着别人的鮮血換來名利,去呼風喚雨睥睨衆生,卻永遠不可能擁有善始善終的感情。

作者:羅小可,一個嫁到台灣的媽媽,寫關于台灣的一切,執迷于歐美劇影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