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小可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近大火的古裝劇《知否知否》在網絡上掀起了大範圍的讨論,有關于子女教育的話題,也有婚戀愛情的話題,也有傳統文化的探讨。
而我卻深深地迷戀上了劇裡宋人風雅入骨的生活。雖然宋朝不及唐朝的雍容華貴,卻是滿載着風雅和清麗。
在宋人的眼裡,那個時代,就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日子。
在車水馬龍的汴京城,盛家家族的小姐們的日常離不開插花、茶道、美食,把生活過得很精緻和優雅。
現在來幫劇迷朋友們扒一扒以下這三大雅趣。
風雅之一—插花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劇的第八集,宮裡的嬷嬷們在教盛家三蘭學習古典插花藝術,整場畫面極具備意境。
明蘭認真地修剪着花枝,小心地擺弄着劍山,仔細地聆聽着嬷嬷的教導。
插花是那個時代貴族小姐的必修課,也是陶冶情操的一大雅趣。
中國古典插花的藝術在宋朝時最為鼎盛,不僅是文人雅士的心頭之好,也是凡夫俗子的一大樂趣。
除了日常插花,每逢春天,大街小巷的婦孺們都會選擇合适的日子去郊外踏青賞花,去感受下春天的萬紫千紅。
而到了秋天,又會滿城去賞菊登高,不失為生活的小情調。
雅趣之二—茶道

圖片發自簡書App
雖然《知否知否》這部劇的劇情緩慢,但在還原古代風貌和國學文化方面還算是精準。
茶道的曆史源遠流長,在劇裡每每亮相。在茶沏茶落之間,有着嫡庶之間的刀光劍影和勾心鬥角,也有着明蘭和主母之間的推心置腹。
每當明蘭遇到煩心事的時候,她都有消遣或者是排解情緒的好方法。那就是沏起一壺茶,捧着小小的茶杯,細細地去搗鼓。
那副畫面頗有一點紅樓夢的遺風,将明蘭的沉穩和智慧诠釋地淋漓盡緻。
吃茶在那個時代是一種休閑放松的方式,更是像一日三餐一樣必不可少。
案幾上擺一個小香爐,燃一片上好的沉水香,在袅袅青煙裡給紅男綠女伴讀,或是伴着一家幾口人叙叙家長裡短。
或者拿出點茶的工具,炭火燒水、注湯點茶,悠悠地做,慢慢地喝。
宋朝人的生活便是這樣,“像宋瓷一樣的精緻”,處處都值得玩味。
雅趣之三—美食

圖片發自簡書App
說到《知否》裡面的美食,那就不得不提說劇的開頭。
大姐姐華蘭出嫁宴請客人的場面,觥籌交錯,談笑風生。這樣的正宴,菜肴琳琅滿目,而小吃也是别具特色。
其中汴京城貴婦人們暢飲的那個橋段裡,每人手捧一杯酒,順着水流緩緩遊蕩,就是傳說中文人墨客的雅玩“曲水流觞”。
這一隻隻小船在誰面前停下,誰就吟詩一首。
他們把菜肴裝在漂木上,順着水流流經每位客人,既讓桌上每人都能吃上每道菜,又風雅有趣。
就算是尋常的食材,經過一道道工序,也别有風味。
櫻桃煎、頂皮酥、琉球塘、玫瑰酥餅、菱角、菊花餅、蜜浮酥柰花、碧玉糕、瓊葉糕......不僅名兒好聽,做的更是小巧精細。
每一道點心都在無時無刻地誘惑着吃貨的胃,着實令人欲罷不能。
《知否》這部東方版的“傲慢與偏見”,也意于诠釋宋代婚戀觀念,但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生活精緻的模樣。
即使在這樣浮躁的當下,偶爾也會懷念下那些風雅的樂趣。畢竟,一花一木,一草一蔬,都是生活的味道。
作為現代女人,依然有參考的意義。但有能力把日子過成詩一般,需要去學習,更是一種本事。
作者:羅小可,一個嫁到台灣的媽媽,寫關于台灣的一切,執迷于歐美劇影評。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