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冶/文 源于網絡/圖
《大鬧天宮》這部上世紀60年代的動畫電影,可以稱得上老少皆知,是中國動畫電影長片的早期經典之作,不論何時拿出來觀看,都有驚喜。
印象最深的,是片中那無處不在的雲彩,最不好表現的千變萬化的雲彩,竟然可以被描摹得“真·千變萬化”,讓仙境、仙氣、仙法都得到了靈性,在雲彩變化的時候,沒有一絲滞礙,順滑又快速,這是動畫的魅力,也是制作者的用心和細膩。
同樣,水簾洞的水、東海龍宮的海底,需要表現水的時候,也很有想象力,畫面有一道道若隐若現模模糊糊的透明帶,而水底的人物像在水中折射一樣發生變形,我想,是真的在紙稿上加了水讓畫面變模糊了嗎?一張臉有的地方産生變化有的不變又是怎麼做到的?這需要怎樣的智慧和技術?
至于《大鬧天宮》中的人物形象,一個個特别鮮明,易于分辨和記憶,孫悟空的紅桃心臉綠眉毛,黃衣紅褲虎皮裙,已成經典,大白臉的玉帝,紅鼻頭大胖臉的矮土地公,如年畫胖娃娃一般的哪吒三太子,都讓人過目不忘。還有一幹天王天将羅漢,有的仿佛是從敦煌壁畫走出來的,色彩、服飾、發型古典又毫不違和,王母、老君、仙女、侍童、壯仆役,一個一個的,都有自己的特色。
豈獨人物的造型别具中國味道,配樂同樣是一大亮點,用京劇元素來配背景音樂,出人意料,竟然,可以這麼合适,堪稱絕配,不同人物的出場、熱鬧的打鬥、各個人物的獨屬音樂,鼓鑼齊上陣,大場面小場景,莊嚴的诙諧的,激烈的逍遙的,咚咚锵锵ceicei,萬千變化,融于一體。
此外,背景裡的山石、樹木,九霄之上天宮的建築,海底的斑斓世界和龍宮,發光的寶殿和寶物,不僅有着中國畫的基因,更是無窮想象力上天入地的變形。
想一想這是五十多年前的作品,一出手就是絕高的水準,不能不讓人驚歎。《大鬧天宮》怎樣影響了國内國際一衆一流動畫制作者,流傳的故事數不勝數,同一時期,國内制作的水墨動畫、剪紙動畫、木偶定格動畫精品也有很多,那時中國動畫上的藝術追求着實不俗,創新性、創造性、民族性特點也很強烈。
那段堪稱黃金時代的初創時期,成為很多人的懷念,也是對後來中國動畫一路萎靡走向低幼的對比批評之源,這幾年,人們又看到了中國動畫行業的迅速成長,會有幾多欣慰、幾多重拾希望的信心吧。
動畫的想象力、藝術性和趣味性,大概是動畫影片最獨特和吸引人的特點,這些在《大鬧天宮》裡得到了很好的表現,在一開始,便給中國動畫定下了很高的标杆。
本片導演萬籁鳴,還有他的三個兄弟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是中國最早的動畫制作先驅者,在條件艱苦的年代,甚至抗戰時期,他們都對動畫制作飽含熱情。
像他們一樣的開創性藝術家們,無不是用一腔熱血和熱愛,塑成了讓人敬仰的豐碑。中國動畫電影的史冊上,這最初的榮光,不可磨滅地,永遠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