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約上同學去看了期待已久的哪吒,一是對哪吒這部電影的期待,二是為了感謝這些天找工作對同學的叨擾,讓流浪的我有了穩定的落腳之處。
哪吒劇情的前半段,都是用輕松幽默化的風格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給人一種喜劇的愉悅感。太乙真人的一口川普,申公豹的結巴口吃……讓人在看故事的同時放空自己。這與後面的煽情渲染,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讓沒有戒備的觀衆更容易被劇情所觸動。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僅在電影情感表達上有着其獨特之處,同時它也有着讓人振奮的劇情故事。命運,頹廢,掙紮,蛻變。似乎适合每一個為生活苦惱的我們,我們抱怨命運的不公,放棄自我的随波逐流,苦苦掙紮着希望改變的矛盾,或者是正在改造完善的踐行。
哪吒,從出生就是極度自我的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叛逆小孩形象。陳塘關百姓對它魔丸身份的偏見與哪吒希望證明自己能力之間的矛盾。矛盾必然爆發的沖突讓哪吒成為一個更加極端的壞孩子。但因為父愛母愛的無私讓他變成一個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英雄角色。

圖片發自簡書App
敖丙,一個被家庭寄予厚望而失去自我定位的乖乖仔,在家族振興與善惡标準之間糾結迷失。天劫來臨之際,龍族全體用血肉為他合力打造的衆望之甲,然而善意解救李靖夫婦卻使自己身份暴露,連累整個龍族。此時善惡觀的崩塌,以及對家族的愧疚,使得失去理智的他差點闖下彌天大禍。最後在哪吒的感召下,尋回真我!
我們是哪吒?我們是敖丙?或許都是!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都有極度自我的時刻,世俗的眼光,不被理解的初心。同樣也會懷疑迷茫的失去自我,對與錯?生活與工作?善與惡?我們如何選擇,永遠沒有确定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