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中,顧曼桢的母親,愚昧,狹隘,膽小又懦弱。不能說曼桢曼璐姐妹倆的人生悲劇是她造成的,但也可以說跟她有很大的關系。

曼璐為了一家人的生計,選擇去做舞女。那時候的曼璐,隻有17歲,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顧媽媽并沒有阻攔,這麼多年甚至是安于享受的!整整十年,曼璐用自己的青春,給家人換來了優渥的生活。靠曼璐做舞女掙的錢,這一家子住着獨棟的房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房間, 甚至還雇了一個保姆!

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曼桢17歲的時候,母親應該也還比較年輕吧。屬于正當壯年才對,怎麼會一點生活能力都沒有呢?可以去做幫傭吧,有手有腳,怎麼也能賺點錢來吧。怎麼可以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女兒跳進火坑呢?

因為自己的女兒漂亮,年輕,去做舞女來錢快?!為了弟弟妹妹的成長,就要由長姐做出犧牲,放棄愛情,放棄前途?!


...

張魯生帶人來,對房裡的家具亂砸亂扔。顧媽媽隐忍,唉聲歎氣,毫無解決之法,還要埋怨曼璐交友不慎,卻不想想自己住的這個房子是曼璐用身體換來的,就是靠跟這些亂七八糟的人交往,才解決了家裡的生計。曼璐小心翼翼得安慰着大家,弟弟卻并不領情,還大聲斥責姐姐做舞女給家裡人丢臉!

這麼大的孩子,已經有了羞恥心很正常,也許鄰居的指指點點讓他心裡憤怒而難堪,壓抑了很久這會兒就全爆發出來了。但也可以看出身為母親的顧太太,從未對自己的孩子加以引導。因為母親跟奶奶也覺得曼桢當舞女丢人,從未有過感恩之心,雖有自責,但從沒有像曼桢一樣,積極尋求解決之法!

曼桢大學畢業後,就身兼數職,從早到晚,試圖幫姐姐分擔家庭的重擔,甚至為此推遲與沈世鈞的婚約。對姐姐也是充滿尊重和感恩,更有同情和設身處地的理解。

而母親和奶奶呢,除了哭,就是埋怨。眼睛盲了,心也瞎了。她們的言傳身教是因,弟弟嫌棄姐姐是果 。滴水之恩,尚且湧泉相報,那姐姐被埋葬的青春呢,那本來光明的前途呢?為什麼不能引導自己的兒子像曼桢一樣,有正确的認知呢?能夠了解到這是姐姐為了一家人所做出的犧牲,對姐姐能夠有基本的尊重和愛護啊。

誰都可以嫌棄她,隻有親人不可以,那簡直是往曼璐心頭插上一把刀。

曼璐年紀漸長,顧太太急着想讓自己的女兒嫁人, 居然想到了讓她嫁給過去的男友---張豫謹,絲毫不考慮曼璐此時已非清白之身。如果說曼璐的奶奶是老糊塗了,那顧太太還年輕很多啊,怎麼一點都不清醒呢?

...

直到曼璐被認出是舞女,婚事告吹,曼璐受到巨大打擊,想要結束生命。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老太太才幡然醒悟,意識到自己當時的想法對曼璐造成了多大的傷害。而在這段時間中,顧太太一直無所作為,聽之任之。

曼璐堅持要給祝鴻才做姨太太,顧太太雖不樂意卻也沒有堅持阻攔,立場甚至沒有老太太來得堅定。

曼璐婚後生活不好,姑爺經常不着家,甚至對女兒大打出手。這時候的顧太太并沒有站出來維護女兒,而是說自己當時說了,這人不行,女兒非得堅持嫁。當時結婚的時候,顧太太可是一點都沒有阻攔啊,一個勁兒的說祝鴻才是個好人,這麼大年紀了,一點看人的眼光都沒有。

身為舞女的曼璐雖然看似強硬,果斷,實則敏感,多疑,自卑,妹妹的人生光鮮明媚,而自己呢,隻剩下一副殘破不堪的軀體,被人嫌棄,在這樣強烈的反差下,姐妹倆本就已嫌隙叢生。而顧太太和曼璐的奶奶還要火上澆油,還想着撮合蔓幀與豫瑾,絲毫不顧及曼璐的感受,間接對姐妹倆最終感情的破裂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最可恨的就是曼桢遭遇不幸後的事了,曼桢的媽媽是最有希望解救曼桢的,她得知此事後,第一句話是:

“你怎麼能這樣啊,曼桢她,她還是個黃花大閨女啊~”然而,曼璐稍加解勸,她就沒事兒了,就想着把事情壓下來,全憑着曼璐擺布了。曼璐不讓她跟曼桢見面,她就不見。讓她搬家,她就搬家。

明明知道世鈞是真正喜歡曼桢的人,完全有機會跟世鈞坦白真相,隻要她一句話,便可以力挽狂瀾,從此曼璐的一生也必會改觀,但她什麼也沒做。她放棄解救曼幀,,這一放棄,就是整整一年多,直到曼桢生下孩子 。而那個明媚陽光的女兒,也在她的錯誤決定中,再也回不來了。


...

曼桢生下孩子,在俠義的金芳夫妻幫助下,終于逃出魔窟。顧太太居然要打電話,勸自己的女兒回來,還說什麼事情都過去了,都是一家人之類的話。

顧太太一丁點都不了解自己的女兒,簡直愚昧至極!難道因為曼璐的幸福,就要犧牲曼桢一世嗎?真的是太愚昧了!

姐姐生不出孩子,那就妹妹來生。妹妹既然已經生了孩子,那就跟自己的姐夫好好過日子,這是多麼荒謬滑稽的理論!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之責,但顧太太,真的是愧對母親這個稱呼,隻會生,卻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兩個女兒的一生都是個悲劇,曼璐郁郁一生,于病中去世,曼桢失去所愛,終生無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