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歎一句韓國綜藝也太會起名了吧,三個關鍵詞,“首爾”代表着大城市大勢所趨,“沒有”是現實也是無奈,“我們的家”說到30歲以上的人的心坎裡去了。這檔綜藝的社會意義也有了,戲劇沖突也有了,小人物的命運與選擇也有了,厲害厲害。

這檔節目拿來下飯最合适不過,首先可以了解韓國目前人們的生活狀态,畢竟我們也可能會迎來在大城市的便利與小城市的舒适中抉擇的難題;其次可以通過欣賞别人的家來提升自己的家居審美與理念;最後可以靜下心來回顧下自己的選擇,作為普通人的我們的心究竟偏向哪一條路。

...

E01.201014

第一家位于加平——“首爾沒有我們的家,但我們的家有公演場”。

這是一棟置身大自然擁有美術館外貌的家,有1200坪(1坪=3.3平方米)的大院子,可作為婚禮場地或者小型音樂會場地;還有階梯式庭院,每級台階都種滿各色植物,層層台階也就成為了别具特色的觀衆席;後院自家種植的蔬菜,有戶外的煙囪和大鐵鍋,鐵鍋旁邊竟然是淙淙溪水,真的是獨屬于自己一家的治愈之處。

...

進入室内,客廳旁邊是老婆的工作間,積攢的唱片,音樂制作的設備一應俱全,工作累了外面專門布置好一塊小小的放松思考的幽靜庭院,聽聽蟲鳴鳥叫,或是欣賞湛藍的天空或浪漫的夜色。

...

老公印在振(56歲)是演策劃人兼音樂節導演,老婆是爵士樂歌手羅玧宣,獲得過法國文化勳章。音樂這條路盡管艱難,兩人還是互相扶持,彼此沒有怨言,即使向銀行貸款才買下這塊地建起夢想中的房子,兩個人的精神生活卻十分富足,晚飯後即興的音樂演唱,靈感突來的創作,都令人心生感動。

第二家位于世宗——“脫離首爾而得到的與家人們共處的時間”。

為了能和3個孩子住在一起,離開公寓蓋了這棟摩登灰色調的2層磚房,為此老公每天上下班往返通勤時間竟然為5個小時!丈夫每天5點起床,先騎15分鐘自行車到公交車站,然後搭公交25分鐘前往火車站,坐火車45分鐘到首爾站,再換成地鐵30分鐘,最後步行10分鐘到公司。這趟單程176千米的上班之路,丈夫每天要經曆2次,不僅讓人疑惑這個家到底有多好,值得花費這麼久時間這麼多精力通勤。

...

為了不影響公寓鄰居,也為了3個小孩能自由蹦跳盡情成長,夫妻決定搬往獨棟住宅,最大的目标就是提高生活的舒适度盡量減少做家務。所以66坪(1坪=3.3平方米)家裡一個門檻都沒有,4台掃地機器人能夠暢通無阻地掃地擦地。廚房和客廳連在一起,可以在做飯時看到客廳玩耍或做作業的孩子們,為了追求最小化,廚房油煙機平常隐藏在台面下方,用的時候按按鈕自動升上來,隐性升降式油煙機能夠減少空間利用。一二樓台階旁邊做了書架,孩子可以随手拿起想讀的書。二樓往上沒有做閣樓,光照尤為充足,而且在房子頂端四周留有三角形的窗戶,能夠看到外面的藍天。家裡還有日式澡堂,從沐浴用品到浴池一樣俱全,适合上下班疲累的丈夫放松時身心,也能夠和孩子們有愉快的親子玩耍時光。

...

值得一提的是廚客一體旁邊是全家人的更衣室+衣帽間+洗衣區+烘幹區+整理熨燙區,這個設計真的令人心動。回到家洗手後先換上居家服,穿過的衣服直接扔在髒衣簍,因為有3個小孩,所以基本上衣服一天一洗,幹淨好打理。二樓浴室洗完澡髒衣服還可以通過一個聯通一二樓的管道直接扔下來,免去上下跑的麻煩。并不是因為懶而不做家務,而是智慧地省出更多的時間與家人們相處,一家五口着實溫暖。

...

第三家位于江陵——“首爾沒有我們的家,但我們的家有天台”。

因為工作與人際關系疲累,這對夫妻先後辭職後,急流勇退,把位于南揚州的房全租價是2億3千萬韓元,賣到後置換了女生娘家附近這棟3億8千元的4層小樓,占地面積30坪(100平)。3樓有廚房和室外小露台,網上是視野開闊的全景天台,平常和朋友們在天台吃年糕泡面喝啤酒,十分惬意。

...

歐式白色小樓,一樓是首飾雜貨店,二樓運營咖啡館,三四樓是主人自住的空間。拱形空間分割設計,複古幹淨的飾品,世界各地淘回來的小物件,原來家就是和自己喜歡的一切在一起。

握緊手抓到的隻是空氣,敢于放手才能擁有全世界。

E02.201021

第一家:包含血汗淚,親自蓋房子(建了一年還在持續)

位于海拔420米,占地面積4297平方米的院子,周圍是山。房東認為建房子就和孕育孩子一樣,是兩個人一起創造的過程,所以不急躁,親自用手從地基開始一點點搭框架起來。因為尚未完工,所以夫妻倆住在旁邊的一個小窩棚裡,床上放着2個露營用的睡袋,冰箱旁的隔闆就是廚房,沒有廁所嶽母買了夜壺随時要倒,房外用塑料布圍住伸跟管子直接洗澡……看過之後不由得肅然起敬,為了夢想中的家,人的忍受極限越來越大。因為是自建的家,丈夫貪心想做到最好,修建計劃于是一拖再拖,妻子不得不配合丈夫,感覺有委屈但仍然支持,偉大~

...

因為人工費貴,所以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都自己建造房屋。現在網上也有很多改造老家房屋的視頻,對于這些人真的又羨慕又欽佩。

第二家:創業成功之家的森林“房+房”

...

這家真的是收納做的最好的一家,廚房用品全部都收起來,整個空間整潔幹淨,客廳和廚房外面就是茂密的樹林,樹影婆娑随風搖晃,感覺住在森林王國一樣,靜谧安詳。丈夫的書房,妻子的浴室,兩個人獨有的私密空間,極大程度照顧了個人的需求。“房+房”第一個是夫妻二人生活的一二樓空間,另外下了樓梯再去敲門,是兩個兒子一起生活的一層樓。平常吃飯娛樂等在一起的一家人,等到休息的時候兒子就回自己樓下的房子,據說這是妻子當時特别跟設計師交代的,以後兒子會帶兒媳婦過來,為了大家生活方便,就做成一個屋檐下的兩個房子的設計。這一點設計真的很有前瞻,原來有錢真的可以避免家庭矛盾。

...

這家主人是夫婦創業起家,慢慢發展起來一家貿易公司,學過日語的妻子為了支持丈夫背着小孩在辦公室一家一打電話尋找客源,創業時候哭了很多,也學習了很多。現在公司發展良好,一家人周末會在寬敞庭院裡燒烤聊天,聽着鳥叫聲溪水聲蟋蟀聲,與家人,與自然親近許多。

...

第三家:創業休息期海邊機智的宅家生活

麗水海邊,男主人每天乘船海釣,女主人在家帶2個女兒,還懷着第三個。創業休息期的男主人想要搬家到海邊,女主人不是很樂意,于是男主人承諾會把一切都安排妥當,專門為妻子修建了妻子喜歡了地下空間——影音房,私人影院專用椅子,投影儀,還有KTV機器,還有酒水BAR,疫情期間真的樂不思蜀。還有一大特色,就是二樓修有桑拿房,外加冷熱水池,随時撫慰疲勞的身心

...

最後:

看完2集發現就未來居住的空間設計而言,①一大趨勢是客廚一體且越來越大,重視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光;②卧室更小更私密溫馨;③娛樂室越發重要,是最能凸顯主人生活情調的設計空間。

就設計風格家裝風格而言,①整體設計更加簡潔,簡單的線條感配合以跳躍大膽的空間色彩;②重視居所附近的大環境,海邊、森林、山上都會越來越吸引追求生活品質的家庭;③智能化與便捷化也是一大趨勢,能夠節省時間,增加居住舒适度。

...

其實,不在于家裡有多少房間,或者房間多大,而在于家裡是否有與主人品味和興趣相符的空間,是否為家人彼此之間創造了更合适的交流空間與距離,這才是居住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