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8.3 周六
昨晚和先生去看哪吒,一部在朋友圈叫好又在票房叫座的國産動畫片。今天一看新聞,已經突破16億了,妥妥的将瘋狂動物城甩到第二名。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到太乙和結界護法的搞笑對話,劇場爆發不少孩子們的笑聲。看來,在柯南、海賊王和火影中長大的父母,已經将國漫的驕傲情節開始注入孩子們的心田了。
90後看的哪吒,還是大風車和動畫城裡的“封神榜版”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劇情也與封神榜劇情一緻,哪吒鬧海抽了敖丙的龍筋,然後剔肉還母,剩魂魄憑借蓮藕複活。原著《封神演義》中的哪吒不是個善茬,這與多數人想象的不太一樣。他确實是靈珠子轉世,但是在師傅太乙真人的庇護下非常猖狂,身上看不出一絲人性的溫暖。他的行為遠遠超過了調皮搗蛋的範疇了,而是稍不如意就開殺戒,先是跑到人家的地盤殺了海夜叉,敖丙前來問罪又殺了龍三太子;龍王要上天庭告罪被哪吒攔住打了一頓,隻得向李父讨說法。李父讓哪吒血債血償,但哪吒豈會聽父親的話,他隻聽師父太乙真人的話。太乙意識到事情被哪吒搞得太過荒唐,才出主意讓哪吒剔肉還父。(反正他有的是辦法讓哪吒複活) 後來哪吒是死了,但是魂魄還威脅母親給建祠堂,母親瞞着父親建好,又被父親推倒金身。哪吒就十分怨恨父親,等到用蓮藕複活之後,他就開始追殺父親。這就是一個頑劣、弑父,帶着血光毫無人性的哪吒形象。
《封神演義》畢竟寫在明代,想表達的無非是善惡有報的天命,對倫理綱常的反叛。這種套路現代人肯定不會買賬的,而且怎麼也不會将哪吒的原始形象搬上熒幕,畢竟太過血腥和暴力了,實在失德。
在熒幕創作過程中,哪吒的形象都是經過美化的,雖然劇情朝着同一個結局走,但哪吒再也不是那個恃寵而驕、飛揚跋扈的童子了。動畫片裡的他智鬥妖魔降鬼怪,是正義的化身;西遊記裡的他見誰都抱拳作揖,是彬彬有禮的哪吒三太子。這一版的哪吒更符合了大衆的口味:不屈服于天命,而要自己控制自己的命運。
而我們每個人不都期待着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一天能夠換天改命,讓自己翻身嗎?
而讓哪吒産生掌控自己命運的想法,則是源自于他從小受到來自生活環境的歧視和同齡人的暴力對待。更小的時候,他還什麼也不懂,隻是想和同齡人玩耍,都被隔離,都被貼上“妖怪”“魔鬼”“家門不幸”這樣的标簽。試想,與我們現代的校園暴力何其相似!
還什麼都不懂的孩子隻是想融入集體而已,但是因為胖、因為成績差、因為有疤、因為家裡窮......因為各種奇奇怪怪的因素,或許隻是因為這個孩子沒有對另個一班霸表達“尊敬”,都會被集體圍攻。當孩子的心田還是一片空地時,如果沒有種上美德的種子,并施以水肥,那就隻有被扭曲的雜草占據了。
偏見就是,你的出身就帶上了标簽,就注定了你成為什麼樣的人。
“不要和她玩耍,她身上都是紋身,還抽煙,一看就不是好女孩。”
“不要和他交往,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心智都不健全。”
“天天往領導辦公室彙報工作,肯定别有用心在邀功吧。”
“賣保險是什麼正經職業?不就是騙錢嗎?”
......如此總總,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遭遇的偏見還少嗎?我們避免不了别人的看法,隻能警惕自己少給别人貼标簽。
魔丸出身的哪吒,身上有控制不住的魔性,但他最後還是做到了用乾坤圈控制自己的力量,又不泯滅身上的人性。
變身之後,扛起陳塘關上整個天空的那一刻,他超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