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于網絡

《寄生蟲》從獲得金棕榈到現在,資源已經傳播的有段時間了。

還記得第一遍看時的心情,興奮又帶着點恐懼。

直奔着5星去打分,卻發現《寄生蟲》在豆瓣從9.0掉到了8.8,很多評低分的人都點出裡面有邏輯問題:

...

圖片來源于網絡

怕自己剛看完電影被沖昏頭腦,就在冷靜後進行了一番重溫。

然而,并未發覺《寄生蟲》的邏輯有何不妥。

就着網上吐槽的幾個關鍵點,我們不妨展開聊聊:

1. 窮人一家的工作

...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鳳凰網電影的采訪中,導演奉俊昊提到「現實中,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國家和城市,但是富人和窮人可能沒有機會相遇。他們進出不同的餐廳,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兩個階級,所處的空間是分隔開來的。」

不同階級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異樣感也由此而生。

豆瓣網友的一段話,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

圖片來源于網絡

貧富階級之間的接觸,不僅機會較少,而且難以維持。

巨大的差距面前,處在弱勢的一方總想遁地而逃。

為了能展示這種落差,奉俊昊創造了一個機會。

先由男主的朋友出國,将家教的工作轉給男主,再将窮人這邊的家庭成員——兒子、女兒、爸爸、媽媽——依次安排到富人家工作。

這讓人覺得邏輯上有些“誇張”“太順暢”“缺乏推敲”,可細想下又算是合情合理。

可以理解,生活中的小概率事件一旦變成電影情節,很容易引發争議,但并不能說明邏輯就是錯的。

...

圖片來源于網絡
2. 酒味和窮味

...

圖片來源于網絡

按常用邏輯來走,窮人一家在大别墅裡又吃又喝,趕在富人回來的最後幾分鐘才用袖子潦草一收拾。

那富人回到家後,應該會聞到酒味,然後問問保姆怎麼回事,進而從一個破綻拉出窮人一家。

可影片偏偏不順着這種想法來。

富人躺在沙發上,全程圍繞着「窮人的味」來說,竟然沒有提到一丁點酒味。

...

(富人聞到“窮人的味”)

于是就有人說導演刻意去扣「寄生蟲」這個主題。

可實際上,電影裡所營造的環境,遠比我們剛才提到的要複雜。

窮人一家确實在大吃大喝,但老保姆的突然出現,打破了這一安和的節奏。

男主一家與老保姆一家在地下室經過周旋與反轉後,集體回到了地面。

隻是,主導位置轉換了。

男主一家蹲在角落,保姆坐在沙發上給他的男人按摩。

...

(男主一家)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注意啊,保姆的男人可比男主一家在地下室待的久多了。

...

(保姆男人住了四年多)

從影片開場的時候,男主家的環境就已經讓人難以忍受了,潮濕、陰暗、狹窄。

即使這樣,連男主爸爸都受不了保姆男人所生活的環境,說了句“你在這種地方也活得下去?”。

...

圖片來源于網絡

可見,保姆男人身上的「窮味」可不比男主家的輕,又在沙發上躺了半天,肯定會留下味道的。

再後來,男主一家進行反撲,在六個人的打鬥中,身上肯定會因汗漬而混雜出一些味。

這些都不斷加重了剛才富人所提到的那個氣味。

再說說酒味。

男主一家僅僅喝了一會就被打斷了,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都在和保姆一家做鬥争,中間根本沒有再次喝酒。

更何況,當天晚上電閃雷鳴又刮風下雨的,再配上偌大的房間,那點酒味早就被天氣沖散,被這麼多人身上強烈的味道覆蓋了。

3. 雨夜,放老保姆進門

...

圖片來源于網絡

為什麼大雨天的,窮人媽媽自己都做賊心虛,還敢放老保姆進門?

憑借着多年的追劇經驗,沒看過我們也能猜到後面會出現麻煩,看過就知道老保姆在地下室還藏了個人,然後引出一系列問題。

所以很多觀衆才會說:你是不是傻啊,還敢放這個保姆進來。

可對于窮人一家來說,他們并沒有對未來的預知性。

當突發事件與計劃不符時,面對那種境況和心情,他們很難像觀衆一樣進行充分地思考。

而且,老保姆先是證明了自己的身份,又為進門給出了合理的理由,看起來誠懇又可憐。

...

(請求進門的老保姆)

正常人都難以拒絕,不放反倒顯得做賊心虛。

4. 拿到錄像的老保姆

...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底層人民的生活裡,資源是有限的。

你想體面的均分時,别人可能早就把東西拿走了。

這就能理解為什麼窮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不管這東西有沒有用,先搶過來再說。

我們不妨來看下男主一家和保姆一家的行為。

剛開始,男主媽媽處于有利地位時,可以冷漠地說“我隻能打電話報警。”

老保姆跪在地上“都是有困難的人,不要這樣,姐。”

“我沒有困難。”

明明跟老保姆同處于窮人階級,男主媽媽還堅持要報警,絲毫沒有給她留後路的意思。

轉眼間困難就來了,躲在樓梯上的男主一家腳滑摔下,秘密曝光。

及時錄下視頻的老保姆變為有利的一方。

男主媽媽弱了下來“那個,妹妹啊...”

老保姆态度瞬間轉變“妹你個頭,給我閉嘴,賤貨。我要把影片傳給太太,怎麼樣啊?

在男主試圖解釋的時候,老保姆直接打斷他:

...

圖片來源于網絡

利益沖突面前,情緒化解決問題還是冷靜應對。

有限的資源面前,通過争奪來霸占全部還是盡可能地實現共赢。

不同的階級,有着不同的思維方式。

老保姆拿到錄像翻身後,但凡能想到合作,她就不是個窮人了。

5. 修燈和摩斯密碼

...

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果是卧室或廚房的燈壞了,我們會很快找人去修,因為這會影響到日常生活。

可是電影裡面這個燈,隻處于那麼大房間裡的一個角落。

燈是每晚會閃,可人是偶爾才會看到。

何況窮人爸爸在信中也說了,這一家人很少回家。

那這個燈,修不修都沒有很大影響。

...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實這麼看下來,我們對《寄生蟲》的邏輯有異議,基本可以歸結于幾點:

1. 概率低是不是邏輯錯誤

窮人一家集體進富人家工作,就跟買彩票中大獎一樣,放在生活裡我們說概率低,放在電影裡我們可以說有點誇張,但能指責說邏輯有錯誤嗎?

2. 有沒有忽視了環境的複雜性

聚會後會有酒味。

可如果在一個大别墅裡,碰上刮風下雨的夜晚,六個人還經過激烈的争鬥,就很有可能酒味消散,「窮味」上位。

3. 有些邏輯是可論證也不可論證的

老保姆來按門鈴,窮人一家可以放她進來,也可以不放進來。

拿到視頻後的老保姆,她可以選擇發給太太,也可以選擇不發。

家裡不常用的燈壞了,你可以選擇修也可以不修。

這就像一條路上出現兩個分叉口,往哪邊走都有合理理由,也都存在結局。

導演隻是指向了他想做出的表達。

而觀衆站在了上帝的視角,才想在每一個關鍵點去幫主人公做出選擇,擺脫後來的困境。


寫完這些,我終于可以放心地回豆瓣點上五星。

那些因邏輯而扣的分,不該用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