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篇 講述紅樓夢中最複雜也是豔壓群芳的一位女性角色-薛寶钗。她在金陵十二钗正冊中名列第一,與黛玉齊名,是大觀園群芳之首。

薛寶钗
“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
這是書中對寶钗外貌的描寫,可見是一個十足的大美人。
寶钗,生于皇商之家,萬貫家财,家有巨賈,身世顯赫,從小父親便教寶钗詩書禮儀,又加上寶钗天資聰穎,觸類旁通,博學多才,對醫學、詩書、曆史和藝術等都有所成就,可謂“全才”,有大家之風。
不幸的是,寶钗從小喪父,隻有娘親薛姨媽和哥哥薛蟠的陪伴,不過相比黛玉來說又要幸福的多。
寶钗的哥哥薛蟠整日遊手好閑,與一群公子哥們嬉戲玩耍,不務正業,因而導緻薛家産業發展大不如前,而薛姨媽也無能為力,寶钗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雖然一身才幹,卻因自己是女兒家無法大展才華,于是選擇走宮中才人贊善之路,便随哥哥娘親進京。

薛寶钗
薛家在京城本來就有房子,卻因王夫人盛情邀請,難以回絕,寶钗便和薛姨媽兩人暫住于賈府中,寶钗也得以和大觀園衆姐妹吟詩作賦,打成一片。
也是因為寶钗的出現,黛玉和寶玉感情之間又多出了一個人,寶钗身上一直帶着一塊金鎖,上面寫着“不離不棄,芳齡永繼”,而寶玉那塊玉上是“莫失莫忘,仙壽永昌”,正好配成一對,也就有了金玉良緣的說法。
王熙鳳對寶钗的評價是:“不幹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這個評價說明了很多人對寶钗的看法,覺得寶钗過于冷漠,對他人他事漠不關心,其實這是對寶钗性格的誤判。
寶钗其實心如明矩,雖然嘴上不咋說,但是心裡卻一直關注着府中大小事情,關注着每個人的生活習慣和愛好憎惡。
就比如元春省親一回,一衆姐妹吟詩作對,當輪到寶玉的時候,寶玉做的詩句中有“綠玉猶春卷”一句,寶钗便提醒寶玉“綠玉”二字與元春所做詩句相争持,她一眼便看出元春不喜“紅香綠玉”因而改成“怡紅快綠”,便揣度出元春不喜“綠玉”二字。
寶钗這觀察入微,識人如矩的功夫可謂一流,不僅是對元春等人,對丫鬟嬷嬷們也是細心留意。
襲人曾向寶钗說過自己的不滿,因寶玉盡然在黛玉那兒梳洗過,不合事宜。寶钗便覺得這丫頭不可小觑,既然想的如此周到,便又與襲人交談一番,了解清楚襲人的家庭和生活。
由此看出,寶钗非但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之人,反倒是細心如塵、能洞察人心之人。

薛寶钗
有人說寶钗頗具心機,城府極深,内有乾坤,這樣的評價既有其合理之處,也有其差強之理。
寶钗素來衣着樸素,雖為富商千金,但身上金銀首飾卻很少佩戴,相比于大觀園衆小姐來說,可謂低調着裝。所住房間更是鋪設簡樸,賈母看了都不忍直視,覺得失了千金小姐的禮儀。
寶钗素日以“女子無才便是德”為自己的格言,但是其自身才華卻足以壓倒大觀園衆姐妹,她在很多時候都選擇低調做人,不做争先之輩。
在王熙鳳重病之時,賈府交由探春平兒等打理,王夫人恐二人無法勝任,又讓寶钗從旁輔助。
别看寶钗隻是一個輔助,卻表現得十分賣力和突出,她十分支持探春的主張,更是在探春制定的政策難以實施的時候提出了一些建議,促使這些政策得以順利實施。
她白天在上房監察,直到王夫人離去,晚上臨寝之際又坐着轎子領着衆人到處巡視一遍,可謂表現突出,深受王夫人探春等人的贊許。
這樣的表現和平時低調的寶钗來說是完全不匹配的,有人說她這樣過于心機,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等到關鍵時刻才露出自己的光芒。
可是遙望曆史的長河,多少能人志士無不是平時低調做人,等到合适時機才嶄露鋒芒,就好比神算諸葛,出山之前,隐居山中,并不與外人有過多交集,但當劉備三顧茅廬之時,便應邀出山匡扶山河,平定天下。
所以可以看出寶钗選擇合适的時機展露自己的才華,是一種智者的表現,而且平時如若鋒芒過盛易遭小人嫉妒,這又不失為一種自保的手段。
這樣聰明伶俐、能夠洞察人心的美麗女子,如若沒有半點心機,怕是不合情理的,但是她的心機沒有用在壞的上面,也就讓他人無話可說了。

薛寶钗
寶钗不僅聰明睿智,還喜歡幫助他人,如湘雲想要做東設宴款待衆姐妹,卻又因為家貧無法實施的時候,寶钗主動提出從自家拿來幾簍螃蟹,再加一些水果,弄一個螃蟹宴來款待大家,幫湘雲解決了難題,更是順了大家好久沒吃過螃蟹想要吃螃蟹的心。
黛玉有一回身體不适,寶钗悉心呵護,主動提出将自家燕窩送來給黛玉養身子,暖了黛玉的心,也讓黛玉放下了對寶钗的戒心,兩人因而成了一對感情真摯的好姐妹。
她還幫助命運多舛的香菱免遭欺負,幫助家貧的邢岫煙減輕針線的繁重活。
如此古道熱腸,如若說她心懷不軌,很多人她都不必去幫,因為對她以後的發展來說這些幫過的人中沒有幾個對她有大作用。

薛寶钗
有人說寶钗熱衷世俗名利,所以希望寶玉能夠高中榜首,他日成為富貴權臣。
其實不然,寶钗自小便體有“熱毒”,這種毒是憤世嫉俗、針砭時弊之毒,她雖身為女兒家,卻希望能夠施展才華,改變社會風氣,治理國家。
可惜那個封建專制的年代,她隻能奉承“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格言,因為她知道自己縱有一身才幹和熱血,也是拗不過整個時代的趨勢和潮流的,她唯有寄希望于寶玉這個男兒身,可惜寶玉并無仕途之志,讓她無比失望。
如果她是男兒,必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匡扶社稷,但是她不是。
她的正冊判詞寫道:
“畫着兩株枯木,木上懸着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詞,道是:
可歎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挂,金簪雪裡埋。”
“停機德”是指《後漢書》中樂羊子出外求學,一年後便返回家中,他的妻子見狀便用剪刀剪斷織布,借此說明寶钗具有合乎賢妻良母的品德。
“金簪雪裡埋”也預示了寶钗的凄慘結局。
有文本說寶钗最終嫁給了寶玉,但是寶玉心裡始終念着已逝的黛玉,後他出家做了和尚,寶钗曆經反轉又嫁給了賈雨村,後又因為賈雨村犯事被抓,寶钗獨自一人為生,後凍死于雪地之中。
曹公給予了寶钗很高的角色評價,賦予了寶钗“牡丹”的象征,而牡丹又是百花之首,具有不畏強權、萬花開盡我獨開的高尚品德,并且将她列為十二金钗之首,與黛玉并列第一,這樣的角色品格樣貌一定是絕佳的。
雖然多年來,對寶钗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不可否認這個角色一定是非常傑出的,她才情樣貌不輸黛玉,更比黛玉懂得人情世故,就連尖酸刻薄的趙姨娘都忍不住誇贊她的為人,她雖為女兒家,雄韬偉略卻勝過多少男兒,就算在現在這個年代,想必也是一位傑出的女強人!

薛寶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