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像昨天一樣,

重複同樣的事情,

沒有狂熱的歡愉,

巨大的悲傷亦無緣降臨。

繞開前方擁塞的巨石,

像蟾蜍一樣迂回而行。

                                               ————查理.科洛

蟾蜍。

————這就是我。世人于我沒有什麼容忍不容忍,遺棄不遺棄的。我隻是一個比狗比貓還要劣等的動物。蟾蜍,像個蟾蜍一樣慢慢吞吞地蠕動。

《人間失格》是太宰治的遺留之作,太宰治在寫完這部小說後就跳水自殺了。

初看《人間失格》這本書感覺到的是鋪面而來的沮喪之氣,突然就特别感同身受,與太宰治一樣,小編也是一個具有“讨好型人格”的人,事事都為他人着想、事事出了錯誤都從自身找原因、事事的成敗都覺得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原因。

...

即便我如此費心的讨好别人,依然沒能從他人身上找到一點兒認同感和理解,後來,失望多了後反而學會在委屈求全中學會讨好自己了,就像阿Q的“精神勝利法”一樣,這樣的自我安慰多了後,反而還欣欣然學會接受這樣卑微的自己了呢。

可在看了太宰治的小說《人間失格》後,卻突然覺悟到:與其費力讨好這個世界,不如好好愛自己。

《人間失格》這部小說映射了作者太宰治本人一生的遭遇,小說中的男主人公葉藏的“讨好型人格”完全就是太宰治性格的真實寫照。

...

太宰治出生于日本的津輕地區富紳之家,他自小就體弱多病,内心敏感而脆弱,内心對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恐懼和不信任,太宰治而為了迎合這個世界他不得不學會用“秘密武器”讨好來獲得這個世界對他的理解和信任,但結果卻那樣的狼狽不堪,甚至一生有過多次自殺的經曆。

而在完成《人間失格》這部小說後,太宰治的最後一次自殺卻成功了,他遠離了這個看起來不怎麼完美的世界,更遠離了這個不怎麼接納他的世界,而這個對太宰治不怎麼友好的世界還是留下了他的衆多作品,我們也總能從他喪而又喪的作品中窺得“生而為人的不易”和“人而為人我很抱歉”的恐懼感和直擊人心的觸動感。

...

《人間失格》講述了主人公葉藏絕望的一生:葉藏自認為自己是個與周圍事物格格不入、不被喜歡亦不被厭惡的被世界遺棄的“邊緣人”,為了獲得周圍人的重視和關注度他先是埋頭苦學,後又經不靠譜朋友的介紹參加了非法的馬克思主義社團,他明知道自己交的朋友圖的是他的買酒錢卻還是心甘如怡;後來堕落的葉藏更是和女優們生活在一起,甚至還與女優相約自殺,當女優自殺成功後,葉藏卻以教唆他人自殺的罪名而锒铛入獄;妻子因為信任而遭到的玷污對葉藏來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妻子的遭遇讓葉藏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憎惡和怨念,之後的葉藏更是如同行屍走肉一樣的在這個世界上苟延殘喘的活着,也許連活着的勇氣都在日複一日的喪失吧!

要不然他怎麼會說出“出生在這個世上,我很抱歉”的話呢?

其實,葉藏如果能懂得與其讨好這個世界,不如好好愛自己的話,也許他的人生就會變得豁達一些,可惜的是葉藏在習以為常的讨好别人的日常生活中漸漸迷失了自己,他除了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話還能說什麼呢?一個連自己都不能好好愛的人,别人又怎麼會接納他呢?

如果讨好是為了獲得關注度和理解力,那麼葉藏為何不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來拯救自己呢?

《人間失格》中的葉藏出身于富庶家庭,自小得到的教育和生活資源都是最好的,但他卻從小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恐懼和不信任,而為了能更好的迎合這個世界葉藏不得不學着讨好父親、讨好朋友、讨好整個世界。

...

一開始的葉藏能從父親那獲得滿意的笑臉,能花錢花時間從朋友那獲得短暫的友情,後來他卻知道這些都如水中花鏡中月那般變幻莫測,但他卻不得不深陷其中,所以他才會在妻子被侮辱被玷污後,無法和這個世界和解無法接納自己,他不像電影《無所不能》的男主那樣能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更不像《無所不能》的男主那樣有勇氣來捍衛自己的愛情,所以葉藏隻能把自己沉入最深的海底,直至再次溺水自殺。

...

《人間失格》中的葉藏和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一樣,他們從小就懂得察言觀色,為了讨好身邊最親近的人,葉藏會為了逗父親開心而接受不喜歡的禮物,而松子會扮鬼臉逗父親開心;學生時代的葉藏會為了更好的和同學相處而進行各種滑稽的表演,而長大的松子也會在學生犯了錯後為了讨好校長和學生而一個承擔所有的責任。

葉藏和松子一樣,他們都是讨好型人格,但看過小說和電影的人都知道葉藏和松子的一生就像是被下了魔咒一樣,他們費盡力氣去讨好别人,但還是不被人們接納。

究其原因不是他們錯了,更不是生而為人人間不值得,而是一個人如果連自己都不能好好愛了自己了,别人的眼光和非議又有什麼呢?松子和葉藏都是不愛自己卻偏偏想通過别人的認可而達到和内心那個自卑、懦弱的自己和解的目的的人,這樣的他們又怎麼會有幸福的可能呢?

...

細細琢磨葉藏的“葉藏式”讨好,我們會發現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何嘗不是這樣或那樣的葉藏呢?小時候的我們會為了父母的一個鼓勵而努力學習,但結果卻不怎麼盡人意;青年時期的我們會為了朋友的一句“江湖救急”而傾盡所有的幫助,結果卻被朋友厭棄不怎麼盡力;剛入職場的我們為了更好地融入工作環境,不得不替同事帶各種奶茶、午餐,事後卻隻能自己買單……

試問有誰沒有讨好過别人呢?又試問誰的讨好最好換得的是心滿意足的結局呢?我們在做讨好事件的時候往往都是期待值太高,卻忽略了自己的本心,如果少年的你一開始就學習用功,門門功課的A的話又何須在學業上讨好父母呢?如果你的朋友一開始就願意做你一生的朋友,你偶爾的缺席又算的了什麼呢?如果剛進入職場的你一開始就有過人的本領,又何須去給同事跑腿打雜呢?

...

“葉藏式”的讨好還不如轉化為個人的自我努力來的更實在一些,若你沒有一點兒實力,你所有的讨好最終的結局都會落空,看了太宰治的小說《人間失格》後你更會知道與其讨好這個處處與你為敵的世界,還不如好好研究一下怎麼才能憑實力在這個看起來不怎麼完美的世界上站穩腳跟呢!

生而為人,何以為人,根源在于生而為人要先愛自己才會更好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所以,與其讨别人,不如好好愛自己。

《人間失格》中的葉藏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是同類型人,他們都想通過讨好别人而獲得認同感,但事實卻總是背道而馳,他們不僅沒能成為别人眼中的完美人,反而還在一次次的讨好過程中變得不自信,甚至還會為了讨好别人而患得患失,這樣的讨好反而還不如先好好愛自己,隻有自身完滿了,别人才會更加認可你。

...

其實,每個人活着都有自己特定的意義,我們不能否定自己内心的膽小、怯懦,更不能因為自己的膽小、怯懦而把自己的期望值強加在别人的身上,所以,與其讨好世界,還不如好好愛自己呢!《人間失格》:與其讨好這個世界,不如好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