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在幼年的時候做過一些讓自己今後感到羞愧的事,這些事可能如影子一般伴随自己一生,讓你隻能低着頭卻看它。可是時光不會掉頭,自己盡力補償,何嘗不是一種自我救贖呢?
————科勒德.胡賽尼《追風筝的人》
為你千千萬萬遍。
年少時,你是否有一個如同哈桑一樣忠誠的小夥伴?
年少時,你是否像阿米爾一樣曾經傷害過對自己最真誠的那個小夥伴?
年少時被傷害的友誼,還有沒有修複的可能?

偷竊、救贖、成長。
這三個詞語在小說《追風筝的人》中貫穿始終。
小說中,哈桑的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成為多少好朋友之間的座右銘呢?
為你,我心甘情願地做任何事,因為你是我的朋友,因為我們曾那樣真摯的熱愛過這個世界,因為天真歲月中我們曾許諾過為了你千千萬萬遍,所以,即便來自你的傷害最傷我心,但我依然當你是我一生的朋友。
閑來無事再次重溫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的小說《追風筝的人》,依然被感動。

書中樸實而細膩的筆觸,純真無暇的友誼,依然震撼人心。說實話,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像書中所寫的那般純真的友誼已經不多見了,在這個現實又可怕的時代,看到情感這樣細膩又溫情的書,真的是對人心靈的一種洗禮。
尤其是書中的那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它永遠都能觸動人們柔軟的内心,也會一直牽引着人們一生去追尋自己最初失去的那段友誼或者是把最初的那段美好的友誼深埋在内心深處。
《追風筝的人》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富貴人家的少爺阿米爾和仆人的兒子哈桑是一對好朋友,他們經常一起放風筝,哈桑在童年時做得最多的事情是給少爺阿米爾撿風筝,而阿米爾做得最多的事是給哈桑讀故事。兩個少年人的友情在一開始是那樣幹淨而明亮,直到那件事發生後,哈桑依然把阿米爾當作自己最好的朋友,但阿米爾卻因為内疚而失去了童年時最純真、最幹淨的友情。

阿米爾雖然表面上和哈桑玩得很好,但他卻是一個怯懦又極度自私的人,他眼睜睜地看着哈桑被欺辱,卻什麼都不做;因為父親對哈桑表現出一絲絲的友好就心生怨怼,他嫉妒父親對哈桑好過自己,所以他誣陷哈桑偷竊,而死忠于阿米爾的哈桑什麼都沒有說,他默默地和父親離開了阿米爾的家。
後來,阿米爾成為了一個出色的作家,還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但他卻終日活在悔恨當中,為了曾經做過的事情懊惱,為了曾經的膽怯、懦弱懊惱,一切看起來都是那樣的無法挽回。

直到阿米爾接到老朋友的電話,他才找到了“一條通往好人的路”:阿米爾返回了戰火連天的阿富汗,救出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并且收養了索拉博。
少年時代都是哈桑為阿米爾追風筝,故事的最後是阿米爾為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風筝,他也終于能對他的老朋友說出那句他很久很久之前一直想說卻沒有機會說的話“為你,千千萬萬遍!”
如果你年少時曾經犯過不可原諒的錯誤,那麼,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最初失去的那個人或那件事。
《追風筝的人》不隻是講友情,還告訴我們:如果你年少時曾經犯過不可原諒的錯誤,那麼,終其一生,我們都在尋找最初失去的那個人或那件事。
而救贖則是你唯一能為年少時的你做的事。

書中的阿米爾在少年時代會為了一己私利陷害自己最好的朋友哈桑,但在他漫長的人生的無數個歲月中他的心都是不安的,為年少時的無知、自私、膽怯、懦弱而悔恨的時候,他唯一的救贖就是勇敢地面對自己,想盡辦法去補償。
我們總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去掩飾自己内心的恐懼,總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實總是,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給自己心靈予救贖。
一個不能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長大後隻能是個懦夫。但如果你能盡力補償年少時的無知,那何嘗不是一種救贖呢?

《追風筝中的人》中的男主人公阿米爾是自私的,他為了獲得爸爸更多的愛和關注,将哈桑對自己的最真摯的友誼一再踐踏,直到失去這段友誼後的若幹年,他才覺悟到當時的自己是有多幼稚又怯懦。
同時,阿米爾也是幸運的,因為他有機會為年少時的錯誤買單的機會,他找到了“再次通往好人的路”,阿米爾通過收養哈桑的兒子實現了自我救贖,獲得了内心的安靜。

科勒德.胡賽尼在小說中這樣說“一個不能為自己挺身而出的孩子,長大後隻能是個懦夫。”雖然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你能在未來的無數個日子裡忏悔,并且有機會盡力補償年少時的無知,那何嘗不是一種救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