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塊廣告牌》的故事很簡單,雖然并不是真實故事做背景,但是卻直擊靈魂,仿佛就發生在自己身邊。尤其是電影中母親這一角色令人印象深刻,這位豆友的點評就形容得很精準。
電影圍繞着三塊矗立在一條冷清馬路旁的廣告牌展開。 女主人公米爾德裡德開車經過時注意到了這三塊不起眼的廣告牌,停下車若有所思。随後鏡頭切轉到了管理廣告牌的公司,女主人公向老闆表示自己願意高價租下廢棄的廣告牌,并提供了一張字條。
就在女主塗刷廣告牌期間,迪克森警察出場了,到此才揭示了字條上的,也是廣告牌上的内容——“女孩慘遭奸殺,為什麼威洛比警長,還沒有抓到兇手。”原來,女主是為了自己女兒的命案要個結果。
小鎮不大,廣告牌的事情馬上就傳遍了,威洛比警長受輿論所迫上門找女主談判,想要說服女主不要這樣用這樣極端的方式,可不管警長再怎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女主非但沒松口,反而步步緊逼。無可奈何的警長最終說出自己早已患有癌症的實情,希望博得最後一絲同情,結果,依然起不到丁點兒作用,因為女主人公表示早就知道了這件事情,最後,警長隻能放棄了。從電影開頭來看,女主或許隻是一個痛失女兒的可憐人,可到這裡卻顯得有點不通情達理,胡攪蠻纏了。不過這也正是整部電影的精妙之處,人物性格在電影進程中不斷轉變深化,自然而不突兀。
女主雖打敗了警長,但是反對的聲音也越來越大,神父,牙醫或多或少對她行為有所指責,而女主則是以暴躁的脾氣回怼,甚至在憤憤不平的牙醫指甲上開了個洞,為此,警長把女主帶到警察局審訊,期間,警長突然噴出一口鮮血,意外的是,女主一改之前與警長争辯的刻薄表情,撫慰着警長并通知救護車。由此可以看出,女主隻是想要個說法,并不是想多一條人命,早在上次與警長的交談就有點内疚吧,這次意外更是讓她心軟了下來。
通過這個意外,女主和警長相互理解了不少,但鎮上的人并沒有改變對女主的看法,一天,女主回家時又與兒子發生了沖突,任局外人說什麼,可能都不會傷到她,但兒子的話卻像針一樣刺痛了她的神經。此時鏡頭閃回又交代了女主女兒是如何遇害的,就是一個放在哪裡都有的家庭内部争執——女兒和母親賭氣離家,但卻再也沒有回來,再見時,母親看到的是一堆燒焦的屍骨,并且屍檢報告顯示,女兒經曆了先奸後殺這樣殘忍的遭遇。也正是因此母親才有如此大的執念為女兒報仇吧!
故事回來,威洛比警長恢複得不錯了,還和自己妻子孩子弄了一次野外遊玩,但仍不忍病痛折磨,在那天夜晚,假借清洗馬圈之名開槍自殺。警長為自己妻子,女主和迪克森各留了一封信。“如果有天堂的話,或許我們還能再見。如果沒有的話,那麼,和你們在一起就已經是天堂了。”威洛比警長在給妻子的信中的最後一句這樣寫道,聽說一個男人為家庭的犧牲是最大的,或許就是這樣吧。
警長自殺前的最後時刻,因為害怕妻子看到自己死後的恐怖模樣,頭套上寫着"不要摘下頭套,打電話給警察。“
迪克森知道警長自殺的消息後悲痛欲絕,随後操着自己正義的警棍,揮向了廣告公司的老闆。 不巧新上任的警長目睹了這一切,将其免職。威洛比在迪克森眼中就像是一個導師,有人說因為迪克森是同志所以才格外傷心的,我不敢苟同,在這之前的行動中警長總是指導者,而如今突然失去了這個路标,才導緻這個結局,能理解。(但打人總歸是不對的)到這裡迪克森暴力傾向,種族歧視主義到達一個巅峰。
當晚女主再次開車經過廣告牌時,廣告牌正被烈火燃燒,火光沖天,女主用盡辦法也隻能眼睜睜看着大火将廣告牌吞噬殆盡。有仇必報的火藥性格女主認定是警局的人所為,半夜偷摸到警局對面确認無人後連扔數個燃燒瓶燒掉警察局。但沒想到迪克森為了拿警長給他寫的信,當時仍在警局内,迪克森一心讀信,等回過神發現火光時自己已經被烈火包圍,慌亂之中迪克森抱着女主女兒的案件簿,從窗口竄出。
讀完信的迪克森想要繼承警長遺志,雖然失去警察的身份,但堅持想找出真兇,一反之前暴徒形象。燒傷出院後的迪克森偶然間聽見旁邊座位的人吹噓自己曾奸殺了一個女孩,迪克森沒有權利正當抓捕,故意上去碰瓷抓傷那人一邊臉,被慘打但取到了那人的DNA。隻是可惜最終的對證結果,這個DNA并不匹配。縱然如此,迪克森仍認定此人做過這類事,即使對方不是女主的女兒也是罪該萬死。到此電影進入尾聲,女主答應迪克森去找這個嫌疑人,在啟程的車内電影戛然而止,至于結果,不得而知。
全篇最後的微笑。
如果說這是一部溫情的電影,但處處充滿着世事的諷刺與荒誕。但若隻看那戲谑的一面,母親的執著和父親的犧牲又令人動容。電影看到最後你會發現你對裡面所有人物的看法都發生了三百六十度翻轉而不自知,劇情之緊湊由此可見一斑。
現實就是這樣,我總是相信自己身邊人是善良的,做什麼事初衷都是好的,天天都想着害你的人那得活的有多累。這樣是不是與人相處會簡單一些?
當然我所指出的隻是電影所展現給我們的一面,君子和而不同,我也希望能聽到更多的聲音。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憑借着導演高超的拍攝與叙事手法,提名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雖然最後失之交臂但憑借演員的賣力演出還是拿到了最佳女主和男配的獎項。
我總是感慨國外演員對着鏡頭就像鏡子一樣自然,也弄不懂,幹脆就說這是種族天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