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外不多說,許鞍華導演有難處時,劉天王伸出援手,不僅擔任本片的制片人和男一号,還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為本片造勢。電影上映後,廣受好評,獲獎無數,許導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飲水思源,劉天王居功甚偉。
有趣的是,甯浩導演也來客串電影。其中一個鏡頭,他歪在椅子裡,叼根煙,脖子戴金鍊,那副愛搭不理的造型,你在《無人區》也能看到。說好聽了這叫“霸氣外露”,直白點就是一副痞樣。可見到劉天王,他蹭地站起來,有點唯唯諾諾,臉上浮出羞澀的笑容,小學生收到小紅花獎章就是這樣的表情。衆所周知,《瘋狂的石頭》火了導演甯浩,而他的貴人,就是劉德華。鏡頭裡,華哥親切随和,甯導恭謹有禮,賓主盡歡,人情長流。
戲外說完,聊聊電影。
初看桃姐買菜的戲,十分難受。那幾個商販忒壞,故意調低冷庫的氣溫。桃姐在裡面擇蒜,凍得大聲求助。他們聽到,笑作一團。“幾個大男人居然欺負老太太。”我如是想,一度看不下去電影。但時隔許久,重溫這一段,感受變了。
且看,其他顧客僅僅随意翻了翻攤上的疏品,商販便不耐煩地嘀嘀咕咕,而見到桃姐,不僅笑臉相迎,還允許她進自家冷庫選東西。桃姐逗貓取樂,随後慢吞吞地穿外套,戴眼鏡,嘴裡絮絮叨叨,商販依然和顔悅色,與她閑話家常。一切都表明,雙方關系親密。至于整蠱桃姐,現在看來更像小孩子的惡作劇。
桃姐和男主在飯桌和茶幾旁的日常互動,是我最喜愛的一段鏡頭。男主打量桌上的菜肴,一擡手,桃姐正好遞來米飯。他坐沙發上喝茶,見桃姐切好水果送過來,自然地翹起二郎腿。男主看似平常的兩個動作,實則濃縮了二人數十年的主仆情誼。我想起上學時,父母也是如此無微不至的照顧,精心的一日三餐、書桌上的零食、床上的換洗衣服,一點一滴都是家人的愛護。如今反思,有些瑣事一如男主那樣習慣成自然,深感慚愧。所以,我很喜歡桃姐這個角色,有太多家中長輩的影子。
鏡頭一轉,桃姐捧個小碗,站在廚房吃飯。男主想吃牛舌,她當即拒絕,一句“你的心髒還想搭個橋啊”,聽着暖心不已。我的父母在飲食起居方面同樣規矩甚多。我煩了,争辯幾句,結果招來更多數落。有時候外出居住,他們的話就在腦海裡翻騰,指導我做這做那。朋友來家裡玩,鬧得我看不過眼,忍不住說幾句。對方立刻回怼:“好煩啊,你又不是我爸。”我悚然醒悟,原來父母的說教,早已深入骨髓。
電影裡的敬老院,是人情淡薄的衍生品。兩塊薄闆辟出的房間,一格格如同監房,住着名為老人的囚犯。他們有的癡癡傻傻,有的嚼食費勁,還有的互換假牙,讓冷眼旁觀的桃姐嫌棄至極。她勸男主不用來看她。可哪次接她外出,她不開心?
桃姐時日無多,男主一家與她愈發親厚。在外人面前,男主認桃姐當幹娘。男主母親來看她,同歲的女人,一位精神矍铄,另一位老态龍鐘,令人唏噓不已。男主家已經四世同堂。遠在大洋彼岸打來電話問候,末了還接去拍合照,與男主母親并列。桃姐幾十年地辛勤付出,已經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
《桃姐》是一部滿溢人情味的電影。刨去那些奪人眼目的明星客串,它的人情味體現在人與人、甚至人與動物的交往中。男主朋友對桃姐的回憶,桃姐對寵物貓的挂念,這些不經意的真情流露,展現生活真谛的一角。桃姐的故事就像路邊的一簇丁香花,行色匆匆的旅人偶爾瞥到,沒放心上。以後某個清冷的夜裡,讀書深思,忽然記起那抹花香,反複咀嚼,換得一夜好夢。
喜歡電影的朋友們,來互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