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之前講起跟蔣介石有關的反革命政變,都是什麼“四一二”事變,西安事變之類的,對于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也大多是從“四一二”開始破裂,“七一五”全面破裂這樣的論斷性描述,但其實國共合作的矛盾是一點點積累下的,破裂也是早有預兆然後一步步推演而成的。

...

但就中山艦事件本身來講,蔣介石并沒有策劃的非常周詳。否則不會被周恩來從中山艦的位置和李之龍的行為來質疑逮捕和拘留行為的合理性。在對峙的過程中也一度漏了嘴,近乎承認了自己是不得已而為之(那不就是做了......),然後叫衛兵軟禁了周恩來。

...

...

那是一個注定無眠的夜晚,大家都因為憤怒、緊張而激動的睡不着。

我們能明顯地感覺到,雖然大家還在維持一個表面和平的假象,但實際上已經在層層的磨合中完成了黨派的内部分化。

...

首先,從中外勢力的對比來看,中蘇對于革命的期待完全不同。蘇聯渴望通過提供經濟、軍械來完成在“指導革命”名義下的實際操控。隻要完成革命的勝利,國民黨或者是共産黨掌權,隻要是在蘇維埃的領導下,這都是無關緊要的細節。所以在沖突爆發時,蘇方一再強調要沉着冷靜,并且接受蔣介石的示好,同意将共産黨黨員調離黨中央。

...

...

其次,從國共勢力的對比來看,已經明顯完成了國民黨相對實力的上升和共産黨相對實力的下降運動。(實則也是黨政權與軍權之間的博弈)

...

從共産黨部分來看,以毛澤東、周恩來為代表的強硬派并不掌握黨政實權。雖然他們對于各軍的實力和心态進行了統籌分析,并充分估計了敵我力量,試圖剝奪蔣介石的軍權、黨籍。但由于起決定作用的陳獨秀遠在上海,遠離了鬥争的現場,對于情況進行了錯誤判斷,服從了蘇聯的指揮和要求,使得時機轉瞬即逝,從第一軍的成員部署到黨中央的領導權都被逐漸剝奪。

...

感覺毛澤東在拒絕簽字的時候,眼裡都有淚光在。

...
(這是連同志都不叫了啊!)

從國民黨部分來看,蔣介石、汪精衛已經開始各自為政,中間的大多是一些不成氣候的牆頭草。汪精衛虛挂了一個“主席”的名頭,實際上,當他想要裁撤蔣介石的時候,竟沒有一個人支持他的決策。大家無非就是投鼠忌器,忌憚着蔣介石手裡的軍權和背後的蘇聯勢力。

經此一事,蔣介石已近乎掌管了國民革命的全局,成為了黨政軍财四權在握的大人物了。

...

看似是一支堅強的隊伍,實際上在權力鬥争中各懷鬼胎。

還記得毛澤東第一次出場的時候,他說要“隻要摸準了它的脾氣,莫管這水啊有多急,照樣有法子治它。”,多次強調要順勢而為,饒是聰明堅定如他,還是在節節敗退。但即使是在節節敗退,他也從未放棄過心中的信仰和信念。

...

而蔣介石出場的時候呢,上來就是問自己的“青雲路”,在革命鬥争中也是四處做一個“投機分子”,敏感多疑,也因為這份猜忌,他本想着清楚第一軍中的共産黨異己,卻也逼走了蔣先雲這樣的青年才俊。

...

其實他們的結局是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的。心裡有蒼生之人,自然會為蒼生所庇佑選擇。而一心隻想着功名利祿,最後也隻會被名利所吞噬。其間差的,可不止是軍功這麼簡單。

不過,革命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毛澤東還是個在黨派之間縱橫捭阖,遊說各方的人,誰能想到日後他放下筆杆子,也是一杆白發百中的神槍呢?

毛澤東的怒吼“真相,永遠不會有真相了。蔣介石已經赢得盆滿缽滿了,真相,隻有他一人清楚”和蔣介石燒日記的那一幕,“曆史無事實,事實絕不能記載”放在一起真的是戲劇沖突滿滿。

...

這簡單的一個事件,一場戲,把各組織之間的内鬥寫的這麼具象化,真是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