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貓眼上評分9.5分的電影——《中國醫生》。
電影拍得非常逼真,讓人仿佛回到了去年那段與疫情奮戰的日子。而細節的渲染,又制造了許多淚點。——也許電影永遠無法拍出當時的一切,因為太多人、太多事值得我們銘記。
但是,導演已經盡力了。
這部電影,幾乎是1:1地造了一家“醫院”,醫療設備也都是真的,故事都是改編自現實,裡面的人物也大多是有原型的。
全明星陣容,袁泉和張涵予身為主角,表演非常出色;朱亞文的廣普頗有特色,個性刻畫得非常立體;李晨的表演很到位;易烊千玺的演技也愈發成熟;張子楓隻亮相了一分鐘,卻觸發了觀衆的淚點……
其實,如果不是這場電影。可能很多人,已經覺得去年發生在武漢的一切,離我們很遠了,遠得就如同一場夢了。
我們可能已經不記得,在武漢的疫情中,有多少人失去了生命,有多少醫生投入了戰争,有多少快遞小哥冒着風險送快遞。
我們也可能不記得,在家裡不出門的我們,面對着電視上的新增數字,又有多少恐慌與焦慮。我們幾乎每日都在關注疫情,看疫情相關的新聞,每天都期待疫情快點消失。
這部電影,就以非常寫實的方式,提醒我們,這一切,發生過。
沖入醫院向醫護吐口水的人,把醫院擠得水洩不通的病人,讓我們又回到了那個醫療資源緊缺的時刻。
面對重症,沒有特效藥,隻能對症下藥,死亡率上升。我們還記得那些對于新發疾病難以攻克時難過的人們。
我們心頭的痛被再一次揭起。
從各地來的顧問、醫療隊,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還有那學會了插管的年輕醫生,又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我們心頭的暖,又被再一次鋪開。
我們在電影裡,看到了太多人性的光輝。
整個城市的人,為了配合國家,路上空無一人,連世衛的專家也覺得動容。因為中國人,永遠有集體主義、利他精神。
院長,自己有漸凍症,卻堅持工作,不告訴外來的專家自己的病情。當老婆也感染了新冠肺炎時,他卻無法為老婆安排一個床位。
袁泉飾演的主任,趕走了懷孕的病人,被人大罵,但是最終又為這位病人搶救,幫助她生産。
朱亞文飾演的陶主任,性格率真,把燒鵝扔給了不敢插管的年輕醫生(易烊千玺飾),讓他不要再出現重症室。
小賣部的老趙,熱情地讓主任記得拿快遞。但是卻沒有等來這一天,因為沒有床位,他最終去世了。
因為老婆快要生了發誓不再接單的快遞小哥金仔,為了幫助别人送奶粉和藥,猶豫之下又接了單,得了新冠肺炎。
金仔的老婆,在缺氧的情況下,艱難地誕生下新的生命。那一刻,所有人都興奮了起來。
什麼都能停,但是生孩子,是不能停的。
電影裡人物的情感,深深地觸動着我們。
當我們看到大家重新開始到公園散步,金仔和老婆帶着嬰兒,碰到袁泉演的文主任時。我們終于明白:
災難和痛苦總會過去,日子,還是需要好好過下去。
但是,痛苦并不是平白無故地消失的。它的背後,有很多人,默默地付出着。
今天看溫網,觀衆基本上已經不戴口罩了,因為歐洲國家大多已經取消了口罩令,把疫情視作大流感了。而疫情控制得很好的中國,人們還戴着口罩,不過,已經沒有了去年的那種擔心與憂慮。
這麼一部以中國醫生為主題的電影,把我們又帶到了那一段日子,那一段不能忘記的日子。
我們不應該忘了因疫情帶來的,對生命的敬畏。
我們不應該忘了在苦難之時,人們的互助之情。
我們更不應該忘了,有一群曾經為我們拼過命的人,他們的名字,叫做“中國醫生”!
但願,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呼吸每一口空氣,好好地幫助需要的人,好好地在這世上探尋生命的意義。
隻有如此,才不會辜負那些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