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新片《熱搜》講一個自媒體大V團隊幫受害者伸冤。

對我來說這個電影格外有意思,主角的很多工作内容,都是我曾經有段時間天天做的,熟得不能再熟,正好拿經驗來檢驗一番。

有人沒看明白,說周冬雨演的這個陳妙,一上來是為流量不擇手段的媒體公司老闆,像傳說中的咪蒙一樣狂熱癡迷意見領袖地位,怎麼隻讀了一封信,立刻秒變給受害者發聲的孤勇大俠。

為此還不惜危及事業,經濟困窘,透支人脈,名譽受損,這中間的轉變交代很少。雖然最後圓回來一些,合理性是不是還欠奉?

其實不是的。電影有個地方非常充分地傳達了,陳妙是個什麼樣的為人。

參加完頒獎典禮,她把獎杯拿回家,擺在桌上鄭重地看了看。

這個時候四周無人,是她在電影裡第一次離開職場和社交場合。獨處環境是供角色舒展内心、跟觀衆交流私密感受的。

有這麼一幕,就是一個告解式的交代。

也許有人不明白這個動作意味着什麼。

有個美國電影叫《孤寒财主》,喜劇明星比爾·莫瑞在裡面演一個電視網總裁,此人跟陳妙很像,為了收視率炮制各種博眼球無下限的節目,事業成功精于算計孤傲無情。

這個總裁也出席了頒獎,領了個表彰事業的獎杯回來。他是怎麼處理的?

轉身就留在出租車後排座上,根本都懶得或者說是忘了拿回家。

如果陳妙也是一個純粹的流量怪物,她對待獎杯肯定也會是這個态度。

許多的十萬加已經滿足了她最大的渴望,一個遠沒有她懂這個行業的組織的什麼獎項認可,在她看來一定是完全多餘的。

所以她認真對待那個獎杯的幾秒鐘,你就清楚,爆紅的流量、天價的融資、粉絲的轉評贊其實填充不了她,她心裡還是有一塊空缺的渴望。

當然獎杯也不是她需要的那種認可,但就像尋找真愛時的某個約會對象,至少會認真地投入一點感情。

直到後面她作出決定,要為跳樓女孩讨公道,那個渴望才突然找到了補位的機會。

陳妙從頭到尾都是闆着臉職業面孔不苟言笑,但在做決定的時候露出一絲溢于言表的急切。

這是一個人終于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一個槍手透過瞄準鏡看到了要射擊的靶心,才會有的強烈反應。

如此一來,說這個角色是銀幕咪蒙,也就非常不成立。我甯願這麼說的人隻是玩梗而已,根本沒有當真。

論據遠不止上面說的。别看陳妙出場一口一個重标題、抓情緒、對抗性什麼的,她後面親自寫的那篇揭露恒世集團的長微博,從用詞、結構、排版到插圖風格,完全不是爆款自媒體的短平快排場,倒是一闆一眼的平面媒體風。

她寫揭露時有一種不假思索的流暢揮灑,遠遠不是開頭在辦公室炮制那些聳人聽聞的爆款标題時的裝腔作勢,這才揭示了她真正的質地。

全片的這種打着自媒體旗号惡整自媒體文化的思路,還體現在大部分的對白上。

聽他們句句說的,非但不是重情緒輕邏輯的煽動,反而在不斷為了功能性和邏輯而放棄口語。

随便舉例,陳妙勸說護士“這樣就可以挽救她,還能避免更多女孩受害”,就是明顯故意跟自然表達拉開距離的寫法,幾乎有點當年勸谕片的意思了,話裡面盡量帶着道理,講道理一定要語法規謹。

陳妙跟眼鏡小哥下屬說“我們需要時間預熱制造期待,讓更多人關注到這件事”,後半句在同行之間明顯是不需要說出的常識,而且一般表達習慣會說“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來關注”,同樣也是特地強調來引起觀衆注意。

護士對着鏡頭自述遭遇,注意她講事件發生過程那幾句,抽象得幾乎是成熟的傳統媒體記者的筆法,讓人充分調用想象去補充細節。

至于陳妙最後的直播直接就是一篇演講,是寫成公衆号都顯得過于書面的稿子,至少比我這篇文的文風正式太多了。

電影也非常清楚這樣會産生的效果,所以在嚴肅對白太多、說理味兒太沖的時候,就大量用自媒體頁面、發布操作、視頻彈幕、熱搜詞條等不能更接地氣的畫面,把真實性和投入感拉回來。

所以,怎麼能說這是咪蒙電影呢。從人設到表現風格到倡導立場,處處是咪蒙的對立面啊。

相應的,整個電影也跟我的預期大幅度違背,全然不是這兩年常見的那種,反映現實問題的批判之作。

就像前面說的,通過在真實和不真實的兩個光譜之間劇烈拉扯,它塑造了一個極少透露内心、難以捉摸、高明又疏離的主角。

全片都是你來我回的輿論心理戰,但非常巧妙地非但沒有透露輿論對抗的真門道,反而讓它顯得更神秘了。

比如主角搜集證據的過程一定會完全回避掉,如何找人、査背景、挖黑料、弄監控……然後在發不發一條内容、怎麼發、找誰發這些上面大作情緒文章。

比如幕後大老闆真正玩弄金錢權術、隻手遮天的手段也絕對不會有正面展示,所有權勢濃縮成一個高管帶領的技術小團隊跟主角團玩回合制遊戲。

這也是商業諜戰片的伎倆,用絕對虛構的戰術和絕對精良的細節,保守住行業的真正秘密,隻引發觀衆強好奇和獵奇欲。

考慮到網絡輿論跟每個人的密切程度,本片這樣設置還帶有一絲更深的恐懼意味。

我們開了全知視角,很容易看明白誰正義誰無辜誰無良誰被陷害,也知道好人勝利,作惡者受到懲治。

可是一旦回到比這兇險百倍的現實,我們反而失去了這樣的天眼。

既不敢說有能力看清孰是孰非,更不敢保證,一旦自己遭遇了強勢欺壓,還會有個強大堅定的天使一樣的人,付出一切站在你這邊奮戰。

電影的結尾也隻是呼籲,提高警惕,幫助弱小,不要成為網暴的幫兇之類的。

它沒有能力打出很多現實題材電影的字幕,樂觀洋溢地說情節發生在過去,現在一切都變好了雲雲。

所以正義大獲全勝,卻會奇怪地缺少一種勝利的快感,反而讓人有點後怕。

行行刺眼的評論和彈幕,誅心奪命的評價和攻擊,顯然不會因為一次勝利就消失。

乃至陳妙最後的選擇也是在強化這個感覺。

她傾盡詭智和資源,打赢了一場戰鬥,然後就從這個她最得意的戰場裡宣布隐退消失了(這是咪蒙會幹的事嗎)。

留下一種巨大的不确定感。

這次有厲害的人站在了對的這邊,還赢得這麼艱難。連她都走了,那下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