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形象。

狂兒演員的404我是看過的,于是有了一個年下大狗狗的刻闆第一印象。到底是演員,這次演狂兒也有一番自己的風格。

雖然不能做到變成和原作中一樣的“濃顔系”帥哥,但演技完全能把這部分補足呢。

聰實演員真的是15歲(可太刑哩)。可愛,秀氣,非要說的話不是長方臉。不過應該是畫風問題啦,所以還算比較貼合。

然後是性格。

真人版的聰實更淡定一些。

我對漫畫版聰實的過去印象,是他多數時間都很害怕、驚恐(漫畫裡經常冒汗,顫抖眼)。所以看真人版的時候,難免會覺得除了兩人初見、大佬聚會和手指那一趴,聰實未免太淡定了。

簡單來說就是太過自然地接受了狂兒的存在,并且放肆了起來。

不過倒是也别有一番風味,比原作更讓人覺得狂兒你一個黑心企業家二把手為什麼莫名其妙這麼寵這素不相識的孩子啊!

...
孩子可害怕了

漫畫狂兒在我的印象是超沒距離感。

記憶裡十次有九次都是把小孩圈在懷裡的(危險),然後眼睛貌似深情地說着些逗弄的話,以緻于後來知道他是小白臉出身完全不意外。

真人版的狂兒相對來說隻是貼着坐,好像好了很多,也沒有漫畫版那種一閃一閃的深情雙眼(很難實現)。變成了一種奇妙的氛圍感,也很sexy。

...
聰實,要不要報警啊

最後是情節。

最大的改編是聰實自己如何應對變聲期的部分。兩者各有千秋。

原版漫畫的聰實勉強支撐,珍惜時間。他在發現自己開始變聲後,本人一直在努力地勉強自己進行合唱,然後被老師、部員和田發現。

影視化的聰實拒絕開口,邊焦慮邊擺爛。所以他主動地逃避到了放映部,被部員發現質問也輕飄飄揭過,被老師留了後手反而安心離開了。

兩版後面聰實對狂兒發怒的情節都沒變,相比來說原作的因果關系更能成立一些,影視版的聰實說出“你根本不知道我有多麼努力”類似的話難免有些讓人摸不着頭腦。倒不如換成喊“你不知道我有多難過、迷茫”。

并且,這種态度也決定了高潮部分聰實去勉強自己為狂兒唱鎮魂曲這一情節的出發點。

漫畫版的聰實是即使勉強自己也要參加最後一次唱歌,可見合唱對于他是如何地重要。而這樣的他,因為擔心狂兒,能夠放棄最後一次的、重要的合唱,去找尋生死不明的狂兒本身就已經很有力度了。

影視化版的聰實放棄合唱似乎沒有那麼大的沖擊力,而他願意為了狂兒去開口唱歌,去直面自己的“不堪”的嗓音,倒是成了高潮。這某種程度上是拔高了狂兒對聰實的人生影響力。

我本來是更喜歡漫畫的情節的,但寫完了我發現,影視化版似乎也不錯。????

第二個點是把狂兒名片從沙發後移到了背包口袋裡。這個我覺得有點遺憾,能理解影視化為了縮減情節量而做的必要處理。

但是原版聰實在多年之後發現這張名片,再經由它想起過去美好回憶的表情,不能拍這個實在太可惜了!

那種夾雜着驚喜、羞澀,再偷偷地把自己親手丢掉的名片拿回來捂在手心的可愛模樣,啊,看不到我真的抱憾終身!

...
太可愛了!

影視版利用自身優勢比較妙的點在于加上了影視部和合唱部的情節。電影畫面、觀後感和歌詞都很直接地表達了聰實和狂兒相遇之後心境的變化。或許也是比漫畫更容易看進去的點吧。

其他的,諸如影視版删去了送草莓、聰實哥哥,修改了和田的性格、增加了對應的戲份,增加了電影部,副部長和女部員,家庭的戲份等等之後再聊吧。

後記,

太上頭了,如果不記下來感覺很對不起上頭的自己。

在看電影之前,山和老師的原作《去k歌吧》,我是看過的。當時我被吸引過去看是因為一句網友的推薦語——不是bl的、男子間的暧昧互動。大意是這樣。

我很感興趣這種,非愛情的真摯感情。

當初應該也是看完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很被戳中的感覺,對比現在看完真人版之後的激動心情,仔細思考了一下原因。

首先應該是和原版漫畫多大段文字對話的形式有關。

這種故事注定不會像熱血的少年漫或者激動的少女漫一樣那麼波瀾起伏。

所以如果是我這種更習慣于看動畫、電影的人來說難免就會覺得無聊,進而看不下去,然後忽略掉裡面那些小細節。現在想想真是可惜。

不過還好借由影視化我又重溫了這一遍。

雖然影視化比原作有相當一部分出入,但能聽到聰實用變聲期唱紅的真實歌聲實在是太棒了,那段我看得又想哭又想笑。

所以兩個人什麼時候演第二部,我要看他們一起吃飯!

最後的最後,回顧漫畫之後發現了這個,影視化删掉應該是斟酌過的,演出來要報警的程度!

...
這就是在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