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因莞莞類卿與君決裂(四)-我看《甄嬛傳》
摘要:甄嬛質問皇帝“我算什麼?”,今天看看皇帝如何回答甄嬛?
1、甄嬛質問皇帝:“我究竟算什麼?”言下之意,難道我在你眼裡就個替身嗎?甄嬛不圖榮華富貴,隻求“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就算不得不進宮,也無心與其他嫔妃去争那份沒有愛情的恩寵。後來,甄嬛與皇帝相遇,他們先相愛之後,才有皇帝的殊寵,皇帝待甄嬛也跟别的嫔妃不同。他們之間除了有君臣關系,更有夫妻之真情,這才是甄嬛看重和珍惜的,所以她才憧憬着要與皇帝白首到老。沒想到她自以為這個世間最可貴的真情,竟然是因為自己長得像純元而得來的,不是因為皇帝喜歡甄嬛這個人而得到的。甄嬛的自我認同本來就高,用皇後的話說就是心氣高,面對這樣的真相,甄嬛情何以堪?早知如此,她甯願不要這樣的恩寵!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甄嬛是做得出來的!她自然要質問皇帝,因為她認為自己與皇帝在感情上是平等的(與地位無關),皇帝應該給自己一個說法。皇帝淡淡道:“你知道了。”他說得輕描淡寫,仿佛甄嬛知道了就知道嘛,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然後他轉過頭來坦然地看了看甄嬛,似乎根本用不着給她任何解釋,皇帝繼續說:“其實能有幾分像菀菀,也算是你的福氣。”在高高在上的皇帝看來,甄嬛不過一臣女,地位比純元卑賤,長得像尊貴的純元,自然是甄嬛的福氣,能做純元的替身而得寵那就更加榮幸了,甄嬛應該惜福才是,不應該如此大驚小怪。至尊的君權已經讓皇帝迷失了本心,他以為皇帝可以得到一切,包括真情和人心,所以他肆意地踐踏甄嬛的人格和尊嚴。
2、甄嬛聽了冷笑道:“是嗎?”甄嬛的這句反問充滿了對皇帝的鄙視,表面上看是甄嬛被踐踏了,實際上是皇帝丢人丢大了,因為皇帝不懂得什麼叫自重!所以感到恥辱的不會是甄嬛,而是皇帝,所以他心虛地回避甄嬛的目光。甄嬛繼續說:“究竟是我的福還是我的孽?”甄嬛盡管不屑于這樣的福氣,到底還是被皇帝傷得體無完膚,傷心之極的她發出一聲反對的呐喊:哪裡是福氣,分明是我的惡報!甄嬛的呐喊讓皇帝一驚,不由得轉過臉來看着她,之前他們倆從來沒有涉及過此類問題,皇帝想不到甄嬛竟然是這樣的看法,兩人的價值觀存在如此大的根本分歧。甄嬛哭着喊:“何止是皇上錯了,我更是錯了!”甄嬛傷心欲絕,指出皇帝錯了,而自己則錯得更厲害,皇帝一聽不禁皺眉,他不明白甄嬛的意思。甄嬛哭得更厲害,聲嘶力竭地喊道:“這幾年的情愛與時光,究竟是錯付了!”皇帝把甄嬛當成純元來寵愛,是皇帝錯了,因為甄嬛永遠不可能成為純元。而甄嬛将自己最珍貴的真情給了皇帝,那就錯得更嚴重。甄嬛的傷心絕望實在太強烈,太震撼,皇帝聽了内心震動,默不作聲,無言以對。
3、正在此時,蘇培盛急匆匆跑進來,一向穩重的他如此反常,想必有要緊事禀報。他一進來就感覺氣氛不對,停了停才出聲:“皇上!”皇帝心情不好,黑着臉問:“什麼事?”蘇培盛略一遲疑,皇帝皺着眉不耐煩地喝道:“快說!”蘇培盛說:“大牢來人禀報,說甄大人得了鼠疫。”甄嬛一聽立刻轉頭看着蘇培盛,這個消息讓她震驚,也顧不上自己的傷心絕望了。蘇培盛繼續嗫嚅道:“性命垂危!”說完下意識地看着甄嬛。甄嬛聽了愣住了,臉上隻有一行眼淚滑落。她突然痛苦得皺眉閉眼,倒下去趴在地上,想必是她急火攻心而動了胎氣。蘇培盛趕忙去扶她,連聲喚“娘娘!”,皇帝也不由得轉身下塌,甄嬛不顧腹痛,倔強地推開蘇培盛,皇帝見狀便停在塌邊翹腳坐着。蘇培盛提醒甄嬛:“娘娘,你是有孕之身,千萬保重啊!”甄嬛置若罔聞,隻管大口喘着粗氣,看得出來她在努力克制自己的傷心絕望和急火攻心。她擡手抓住皇帝的鞋子,這是臣服的信号,她卑微地哀求道:“皇上!皇上聖意已決,事不可違。但臣妾父親蒙冤,還請皇上救活臣妾父親,不使父親含冤而死,一切罪責臣妾願意承擔!”疼痛讓甄嬛理智和清醒,她隻有一個念頭,絕不能讓父親含冤而死,為此她不惜哀求皇帝,不惜認下所有的她不願認的罪。
4、甄嬛說到最後,已成哭腔,沒有一分倔強,完完全全的楚楚可憐。皇帝說:“知道了。”神情嚴肅,語氣卻平和,眼神也柔和,雖然說得含糊,但感覺他是答應了。甄嬛聽了有些拿不準,目不轉晴地仰視着他,希望從他的臉上看到更明确的答複。皇帝眼神變冷,左手一揮,蘇培盛一邊叫她離開,一邊扶起她。甄嬛再次用哀求的眼神與皇帝對視良久,還是看不出皇帝的明确心意來,這才無奈地忍痛扶着塌沿,在蘇培盛的攙扶下,掙紮着站起來。甄嬛險些沒站穩,皇帝居然視若無睹,穩坐不動,他真絕情!甄嬛艱難地扶着肚子,佝偻着腰慢慢轉過身去,蘇培盛擔心她走不穩一直扶着她,甄嬛頭也不回,步履蹒跚地走了出去。皇帝自始至終沒看甄嬛一眼,但内心卻起伏不定,一時難以平複。
甄嬛早産生下胧月,不顧皇帝的挽留,決然離宮去甘露寺,迎接她的将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