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郡王體貼甄嬛思女之心(一)-我看《甄嬛傳》
視頻來源:電視劇《甄嬛傳》第46集32’35---36’33
事件背景:甄嬛在甘露寺受盡折辱,果郡王特意制造機會,讓甄嬛能親手給女兒做衣裳。
摘要:果郡王如何體貼甄嬛的思女之心?
1、果郡王來到甘露寺,眼見甄嬛擦地而心疼自責。兩人來到寺外的河邊叙話,甄嬛先開口:“一直未曾當面謝你,心裡過意不去。”一來,果郡王對甄嬛的心意,甄嬛是知道的。二來,甄嬛受折磨是被果郡王撞見的,并非甄嬛刻意做給果郡王看的。三來呢,二人在寺外相見,不用擔心被别人看見,很安全。面對着喜歡自己的果郡王,甄嬛絕口不提自己所受的折辱,介意的是沒有當面感謝果郡王,這份矜持和對自己惡劣境遇的接納,那可不是任誰都具備的。換做别人,恐怕會憋不住向果郡王傾訴或哭訴,哪裡還有心思感恩呢?果郡王說:“我隻是做了分内的事情,卻還幫不上什麼,已經感愧。你若再說謝不謝的話,我就更加過意不去了。”剛剛果郡王的心疼和自責還沒過去,此刻甄嬛還要緻謝,果郡王越發覺得受之有愧,對當初沒有真正幫到甄嬛越發感到愧疚,眉頭便不由自主地皺了起來。甄嬛真誠地說:“我因為不曾主動害人而到此地步,你卻因幫我甄家上書而被趕去盛京,這幾個月到底是我們連累了你。”事實上,果郡王為甄家上書出于自願,不是甄嬛逼他的,他被趕去盛京就是他要承擔的後果。但甄嬛記他的情,覺得隻是感謝還不夠,畢竟甄家是連累果郡王的起因,所以她還要由衷地表示内疚。果郡王眉頭還皺着,道:“别這麼說,我如今回京,皇兄待我依舊如初,我也依舊是果郡王,沒有分别,你不必放在心上。”他一味強調自己受罰回來後待遇沒受影響,以此來寬甄嬛的心。
2、甄嬛聽了不以為然,因為果郡王避重就輕,特意回避了受連累(即受罰去盛京)的事實。果郡王見了,繼續說:“我這次去盛京就像當年去蜀中一樣,隻是遊玩而已,不過是借個思過的名頭罷了,唬人的。”果郡王見繞不過,隻得面對受罰的事實,為了讓甄嬛釋懷,他故意輕描淡寫地把思過說成是遊玩,真是用心!甄嬛還是一臉的抱歉,說:“你總是因為我甄家的緣故,才…”無論果郡王怎麼說,甄嬛心裡都清楚,不是因為甄家,王爺不會被罰,所以她依然介意。果郡王聽了皺着眉頭打斷她:“你要再這麼說下去,我便不敢說出我今日的來意了。”果郡王見她堅持,知道辯不過她,便假裝急了,又示弱又耍賴的(不講理就是耍賴),這招一貫好用,既阻止了甄嬛,又另起了話題,一舉兩得!果然,甄嬛聽了不禁笑了,說:“王爺請說。”甄嬛本就善進退,果郡王都說成這樣了,她便不再堅持了。果郡王見甄嬛妥協了,這才從背着的包袱裡抽出一卷東西,一邊打開一邊說:“兩日前我進宮,突然見到了一個人,因此就畫了一副像回來,請娘子點評一下,指教一下筆法。”他十分自然地說明來意,原來是向甄嬛指教的。甄嬛說:“我并不擅長丹青,何來指教王爺筆法呢。”甄嬛坦承不擅長繪畫,不敢指教。果郡王也不接話,默默打開畫卷,示意甄嬛來看。甄嬛走近一看,畫中有兩個女人一個孩子。她指着畫上的人說:“這是敬妃,這是眉姐姐,”她認出了敬妃和眉莊,當她指着眉莊懷裡的孩子時,不由得俯身近看,問:“這是?”她雖然猜得到是胧月,但她不夠确定。
3、果郡王密切關注着甄嬛的反應,見她猶疑,果郡王适時接話:“我初次見到胧月公主,便畫了這幅畫像,略表我做皇叔的心意嘛。”他不顯山不露水地給了甄嬛一個明确的答案,淡化了自己畫像給甄嬛的刻意,他并不想在甄嬛面前邀功。甄嬛凝視着畫中的胧月,感慨道:“才這麼些時候,胧月都長這麼大了。”在她的印象中,胧月還是那個剛出生幾天的嬰兒,那麼小那麼弱;沒想到短短幾個月就長這麼大了,甄嬛那顆痛苦麻木的心被女兒蓬勃的生命力所震撼、所感染。果郡王說:“孩子總是長得格外的快。聽聞再過些日子,胧月公主就滿周歲了。我想娘子是胧月的生母,自然想知道自己孩子的情況。”
果郡王十分理解甄嬛思念女兒的心情,如此體貼暖心的話語,甄嬛聽了是啥反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