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縣,是個很奇葩的地方,地方公安局更奇葩,看第一集的時候,你總會覺得這是一個被編劇寫崩了的劇本,但随着劇集的深入,你才會真正明白“有果必有因”的道理。

???? 袁剛:

開篇仿佛是黑警的存在,而且是那種擺在台面上的黑警形象——限制武劍的行動部署、利用職權打壓抓捕搬運村村民、對武劍提交的證人保護計劃各種拖延。袁剛的心理是扭曲的,搬運村斷掉了他的職業理想,他不得不躲着同事來掩蓋自己眼瞎的事實,他的職業生涯隻剩下最後的半年時間,他對搬運村是有刻骨銘心的仇恨的,這種仇恨一方面來自身體的殘疾,另一方面來自無法手刃罪惡的憤恨,所以他在搬運村的相關問題上歇斯底裡的極端,他會想方設法抵制武劍對搬運村的寬容處理,其實這些都是他無處宣洩内心秘密的遷怒。這就導緻他和武劍之間奇葩的師兄弟關系,互相鉗制,互怼,但一次次的争執摩擦卻始終未傷筋動骨,職位還是那個職位,行動不配合但也絕對不下黑手,這或許就是袁剛在仇恨與理智之間的矛盾掙紮,他明白武劍并不是罪惡的源頭,但他就是無法面對武劍處處維護的那個令他自己萬分痛恨的地方,所以他總是不由自主地對武劍發洩情緒。

袁剛對武劍态度的緩和,其實是在他在文隊面前摘下隐形眼鏡之後,仿佛堵塞已久的堤壩終于找到了洩洪的渠道,文隊知道了袁剛的秘密,也知道了袁剛的恒心,反而減輕了袁剛的心理負擔。自此,袁剛在與武劍的配合行動中心态平和了不少,師兄弟終于可以默契配合着破案了。

我喜歡抓捕劉局時的劇情設計,武劍沒有追進公墓,是袁剛去的,武劍終究是個感性的人,袁剛還是會用自己的理性來約束感性,所以就算他千不願萬不願逮捕自己的師父,但他還是去了,職業信仰終究高于一切。

???? 武劍與孫磊:

“小惠,快去找武劍”,這句台詞加得很妙。土龍最初的交代裡并沒有這句話,這句話也确實與案情無關,這是土龍在文隊的逼問下不得不沒話找話說出的内容,對其他人來說或許隻是一句無關案情的廢話,但在武劍這裡卻相當重要,也是劇中第一個讓我感慨萬千的鏡頭。彌留之際的孫磊下意識地提到了兩個人,一個是自己最想保護的妻子,另一個是自己最信任的兄弟。警與匪,武劍與孫磊站在黑白的兩端,孫磊一直不肯說出真相,哪怕他知道自己的僞證不但騙不過武劍還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麻煩,但他還是懷着抱歉的心态繼續做了,即使如此,武劍還是他心中那個最值得托付與信任的人。此時,我們再回顧武劍之前對孫磊對搬運村費盡心思的維護,才會發現武劍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武劍不是盲目的護短,他對孫磊的判斷沒有錯,他一直以來所維護的并不是人情而是真相,這麼多年了,作為從搬運村走到警隊的第一人,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根,更要還搬運村出身一個公平公正。

???? 刀疤與木匠:

木匠是這個劇裡第二個我特别喜歡的角色,這個角色台詞很有魅力,演員演得也很有魅力。木匠是個很有氣質的人,甚至很難想象到他本人竟是一個學曆不高的黑澀會老大。我喜歡他堆石頭這個舉動,耐心、恒心、隐忍、細節,木匠他貪婪,但他絕不貪圖眼前的蠅頭小利,甚至不熱衷于掙快錢。木匠對事情看得很透徹,他很早就意識到洗白團隊才能過上真正安穩的生活,他也明白自己隻是“上面”的工具,“上面”才是吃肉,他們隻是在啃骨頭。

揮發集團能夠一家獨大至今,絕不是機緣巧合,這對兄弟是有着過人之處的。林殊不是沒有想過挑撥兄弟之間的關系,其實她很早之前就已經這樣做了,隻不過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她從來不在刀疤面前正面诋毀木匠,她很隐晦的讓刀疤明白木匠通過自己打探刀疤的消息,刀疤對木匠産生了猜忌,所以搶了木匠五百萬,然而木匠忍了,這就是這對兄弟情最堅固的地方。很早之前,木匠就以“殘腿和拐杖”來暗示刀疤與林殊在他心中的位置,我一直以為這是木匠的一廂情願,但直至22集,我才明白這對兒兄弟之間是很粗很粗的雙箭頭,一個小小的林殊隻是蚍蜉撼樹罷了。

林殊最成功的挑唆就是照片這件事,刀疤一氣之下打了木匠,但消氣之後他又複查了一切,說明他終究還是相信弟弟更多一些。“刀疤的豪爽”與“木匠的隐忍”才是這對兒兄弟始終不會大動幹戈的關鍵:刀疤的沖動來得快去得也快,木匠雖然不滿,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勸說,但還是跟在後面默默收拾爛攤子;刀疤知道木匠有很多事情瞞着自己,但他從來不聞不問,木匠讓他幫什麼忙他都鼎力相助。“大難臨頭各自飛”,刀疤與木匠之間永遠不存在這種想法,木匠再隐忍但在刀疤生命受到威脅之時堅決頂撞“上面”,木匠知道自己走不了了,給刀疤留好了後路,但刀疤卻堅持要替木匠頂下一切,因為那句由衷的“你比我聰明”。

有時我不僅感慨,這對兒兄弟真是投錯了胎,選錯了路,如果把刀疤的真性情與木匠的才幹用于正途,他們真的會成為優秀的企業家。

???? 文隊與木匠:

文隊是我在這個劇中最喜歡的角色,也隻有他才能推倒木匠,因為他的辦案手法足夠“詭”,木匠看不到他的底牌,也就看不到他的弱點,所以才不能做到知己知彼對症下藥。

武劍與文隊有一段對話,武劍讓文隊抓刀疤,說文隊審訊厲害,好好問問,文隊卻回怼“你不是很能打嗎,嚴刑逼供一下”,其實文隊這句話就是在詭辯,武劍的話隻能說是建議效果不佳,但還是符合警隊的規定的,文隊這句話純屬擡杠。這隻是對話中的一個小細節,說明文隊在有些時候不是很講理的,擅長以毒攻毒。

從文隊來到羅元縣開始講起,先說說他栽贓武劍這件事。文隊為什麼栽贓武劍,是因為他已經猜到了揮發集團上面一定有巨大的保護傘,所以對這裡的誰都不相信,但是,他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一個可靠的隊友展開行動,所以武劍就成了他的第一個目标對象。為什麼文隊迅速選擇武劍呢,因為他要驗證武劍的直率到底是“人設”還是“人性”很簡單,真正無辜的人被栽贓了不會亂咬人,隻有做賊心虛的人才會盡快找個替罪羊,這就是文隊考驗武劍是否清白的依據。之後他故意讓武劍去找箱子,就是讓武劍看到裡面的錢,就是想通過武劍對他疑似受賄的反應來推斷武劍的立場,倘若武劍對自己沒有任何防備反而才是不正常的。直到他确認了武劍确實可靠後,才跟他共享了第二顆子彈的秘密,這個時候觀衆才會後知後覺的發現當初武劍怼那個物證科的同事“不會說謊”這句台詞一點也不多餘。

接着我們說說文隊與木匠的對手戲。文隊自從收到一箱子錢後,就沒有拒絕與木匠套近乎,也正是因為他故意不與木匠撕破臉,所以他才有理由進出賭場,接觸與木匠走得近的人,甚至提出通過木匠與“上面”接觸。皮笑肉不笑的交易,木匠也知道文隊根本就不是真心實意的同路人,但又甩不掉文隊,隻能繼續裝糊塗地把戲演下去,這就是文隊以毒攻毒的高明之處,就算木匠下套舉報,文隊那邊早就打好了報告,所以木匠的舉報也就都不了了之了。什麼高爾夫的球杆,文隊的“入門”“同門”,木匠在文隊離開後咒罵“沒門”,這二位的台詞總是一語雙關,明裡一套,暗裡一套,此處就看出了編劇的文采底蘊。

文隊與木匠是劇裡的對照組,他們都是擅長捕捉細節利用人性弱點的人,隻不過選擇了截然相反的兩條路。土龍周原被問了很久都沒有撂,但因為徒弟注射器裡的東西就直接淚崩了,文隊質問他有沒有看過徒弟臨死前的表情,論誅心,文隊真的不輸木匠,他在最恰當的時機放大了老周的愧疚心理,也是他問詢最厲害的地方。

???? 劉局:

第一集的時候,你會覺得羅元縣警局特别奇葩,局長的兩個徒弟整天内鬥,執行個任務雞飛狗跳互相指責甩鍋。其實在劉局落馬後,再回想起警局的事,似乎就不難理解了,這種不和與矛盾其實就是劉局想要的啊,警局裡雞飛狗跳,才會轉移注意力嘛,才不會有很多雙眼睛盯着自己的行蹤,并不是劉局不能夠化解兩個徒弟之間的矛盾,分明是他不想解決呢。

【劉局分析未完,等下周最後兩集大結局播出之後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