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部電影拿掉“女性電影”的宣傳标簽,其實是一部還可以的喜劇小品式電影,觀衆看完笑一笑也就過去了。
但它偏不,賣着“上海情懷”、打着“女性電影旗杆”,宣傳着名不副實的“中年人的愛情”,吃相真的有點難看了!
為什麼說這隻是一部喜劇小品式的電影,因為它缺乏内核的深度,對“中年人愛情”的探讨及“女性形象”的刻畫,都僅停留在很表面上。電影中唯一打動我的竟然是老烏的愛情以及兩個男人的友情,私以為老烏才是主角吧!
而與之相對,片中的女性角色就顯得刻意且單薄,三個都是,無一例外。她們的形象就像是架空于現實世界的“閣樓”,美則美矣,卻難以使人信服。
導演用一夜情、婚内出軌來凸顯她們敢愛敢恨,潇灑自由的特質,不可否認,性解放确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着時代的進步,但如果将其作為一種符号來标榜和定義獨立女性,這是不是又樹立了一種新的刻闆印象。
相較于以前電影,這些角色确實進步了!但如果導演能夠用更豐富的細節來支撐這些形象的話,《愛情神話》也許就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女性電影”了,真的有點可惜!考慮到這是導演(同時也是編劇)的處女作,我相信未來可期,導演完全有潛力做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女性電影”。
下面我來具體說一說,為什麼這部電影的“女性形象”太單薄?!
馬伊琍飾演的李小姐,是一個單親媽媽,和外國老公離婚後依舊渴望愛情,但又害怕愛情!她和老白一夜情後逐漸疏遠老白,或許是面對老白的主動有點害怕。
但他們之間真的是愛情嗎?兩個人一起看話劇的時候,李小姐哭得稀裡嘩啦,老白一頭霧水,文藝青年哪怕到了中年,他們追求的愛情應該還是建立在思想共鳴的基礎上吧,那這兩個人的愛情從何而來?電影中沒有明講,總之就是愛上了,更确切地說是老白單相思吧!
在後面的相處過程中,老白甚至還幫李小姐帶孩子!注意,這不是朋友之間的偶爾幫忙,而是常态化的行為。當然,我們能理解“單親職場女性”的不容易,但明知道對方有好感,而自己并不确定這份感情,卻依舊享受着對方的幫助,在我的價值觀裡這絕對不能算是獨立女性,和宣傳中标榜的女性形象不符!
倪虹潔飾演的格洛瑞亞則是一個富豪老公被綁架,所以可以自由自在有錢有閑享受生活的角色。但實際上呢,她内心十分空虛,在和老白一夜情後,甚至買畫變相付錢給老白,把性生活僅僅當作是一種消費行為!這可真是戳中了一些喜歡看大女主爽劇的觀衆(也包括我)high點,但觀衆們不要忘了,格洛瑞亞花的是被綁架的富豪老公的錢啊!
其實這個角色在KTV那場戲裡是可以深入挖掘下的,她内心的沖突在那一刻仿佛馬上就要表現出來,可是導演卻沒有繼續深入了。
吳越飾演的前妻存在感是三個女人中最低的,這個角色仿佛就是為了說明現在社會不僅男人可以婚内出軌,女人也可以婚内出軌哦!然後呢?所以呢?她現在的生活過得開心嗎?導演也沒有繼續展開講了,這個角色剩下的任務就是推進鞋的劇情發展了。
電影中的主角和配角好像角色互換了,主角着墨最多但單薄呆闆,反倒是幾個配角,如老烏、鞋匠、老白兒子女朋友這幾個人物立起來了,而且很有魅力。老烏豐富的女性交友經曆、鞋匠看鞋識人的本事,老白兒子女朋友幹脆果斷的離開男朋友奶茶店,這些幹淨利落的細節一下子就把人物鮮明的性格展現在了觀衆眼前。可惜在主角身上就差了那麼一點!
講完了角色,我們來講講電影的剪輯,為什麼會有很多觀衆覺得這部電影有伍迪·艾倫的影子呢?是因為導演在剪輯和戲劇沖突上借鑒了伍迪·艾倫的風格,看得出來在這方面下足了功夫,應該也是伍迪·艾倫的粉絲吧!
但導演隻模仿到了皮毛,缺乏的恰好是我前面說到的電影表達的深度。伍迪·艾倫的作品之所以個人風格強烈,最關鍵的就是片中大量角色對白的運用,其中關于人生的探讨非常精辟犀利。
但在《愛情神話》裡,台詞充斥着大量碎片式段子+喜劇包袱,缺乏更深層次的探讨!稍微印象深刻的就僅剩下吃飯時的群戲以及老白和兩位女主在畫廊裡關于“男導演對女性存在刻闆印象描述”的對話。
如果去掉“女性電影”噱頭,這部電影在内地市場上算是一部還不錯的商業片,至少它做了一次很好的反套路嘗試,為同類型電影開創了先河!它的成功也說明,内地文化開放了很多,觀衆們的接受能力也提高了不少,有些敏感話題可以放在台面上講了!
總而言之,希望内地能夠拍更多多元化價值觀的電影,這是最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