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3.5/5
作者:Seongyong Cho
翻譯:Peprika

除非結束得很快,否則戰争會存在一段相持階段。參戰雙方的士兵都在懷疑他們是否能夠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争中幸存下來;他們日漸疲憊,但隻要在戰場上多呆一天,他們就需要承受戰争所帶來的痛苦。即便如此,每次沖鋒号角響起,他們依然别無選擇,去做他們的生存本能驅使他們做的事情,繼續向内心中添置傷疤與痛苦。

韓國電影《高地戰》描繪了朝鮮戰争的最後一章,雖然它不像其他戰役那樣值得大書特書,但它通過電影所表達出的挫敗感席卷着戰争雙方的人民。1950年6月25日朝鮮入侵韓國,朝鮮人有信心在短時間内一統朝鮮半島,但在韓、美聯合國軍的快速反擊推進下敗退到了中朝邊境處。1951年1月中國宣布參戰,盟軍被迫向南回撤并開始組織反擊。最終,戰争像原先那樣劃出了三八線,兩邊進入僵持狀态。

這種情況持續了兩年多,直到1053年7月雙方簽署了停戰協議。諷刺的是,一邊是高級将領在闆門店談判,另一邊朝韓雙方依然在為了領地你來我往地交火。在影片的一個場景中,正當兩邊的首長終于要達成協議之時,士兵們突然接到命令,軍事分界線還沒有到最後的裁決,又一場戰鬥即将打響……

這種情況可以用電影中一段色調昏暗、略帶诙諧的蒙太奇來概括。第一天,朝鮮士兵蜂擁而上搶下了汕頭,第二天,韓國士兵便又将山頭反搶了下來,這樣的事情周而複始,已經循環了無數次了。甚至在電影中一個角色對他的朋友說他們已經不知道接管過這個越來越像土墩的山丘多少次了,當他們挖土埋葬屍體時都能遇到他們以前埋過的屍體。

這個山丘的名字是艾羅克山(Aerok Hill),隸屬韓國軍隊的鳄魚連隊已經在這裡戰鬥了很長時間,士兵們的英勇表現得到了贊揚,但最近卻受到了反情報部門的懷疑。連長在一次戰鬥中可疑地犧牲了,他是被來自自己連隊的子彈射中。與此同時,連隊中有人正在幫助朝鮮士兵給身在韓國的家人寄信。

在反情報部門工作的恩彪中尉(申河均 飾)被指派去秘密調查此事件。雖然恩彪十分高興地得知過往與自己一同被俘的老戰友秀赫(高修 飾)還活着,但他依然察覺到了鳄魚連隊的士兵有些異樣。連隊是由一個年輕上尉日英(李帝勳 飾)帶領,他甚至比自己手下的士兵還要年輕許多。雖說事實上的領袖是秀赫,但他和連隊的其他成員都很尊重日英的領導地位,而日英的确展露出了他的英勇氣概和充足經驗。戰友情誼之下,似乎也有着不願意公開談論的事情。他們的秘密有沒有可能與他們前任指揮官的犧牲有關?

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一,觀衆發現所謂的麥格芬将自己帶進了一個比“謀殺之謎”更深的東西。片中所謂的秘密揭示得比我們預期中要早,并且讓我們深入地了解到戰争時期非同尋常的人類狀況。參戰雙方的士兵在必要時會拼命戰鬥,但即便在持續沖突的情況下, 他們不知不覺中形成了一種隻有戰争時期才會出現的複雜關系。經曆了數不清的無情的暴力後,剩下的人性足以讓他們間接地對彼此表達出一點善意——但他們當然不會忘記他們作為士兵的職責。

本片劇本由樸尚淵操刀,他的小說《DMZ》被樸贊郁改編成了電影《共同警備區》。這部電影同樣講述了闆門店和談期間韓國與朝鮮士兵之間不太可能會發生的關系,但在本片中,故事更加溫和,也更加傷感——可能是因為在過去的62年中朝鮮和韓國已經學會了一種在矛盾與沖突下共存的方式。2010年,我們又因為朝鮮半島問題頭疼,但像往常一樣,雖說緊張局勢大幅增加,但又沒有那麼令人擔憂,即便是在去年12月金正日去世後也是如此。

曾在金基德電影《弓》中擔任助理導演的張勳制作了這部堅實的戰争片。片中的戰争場景處理得很好,肮髒、血腥、混亂、疲憊、活力,這些元素被糅雜在了一起。影片由快閃鏡頭和手持攝影開篇,給人一種《拯救大兵瑞恩》式的熟悉的戰場的迷失感。接着是流暢的戰鬥場面,鏡頭在導演自信的指揮下移動,好像我們已經置身戰場,習慣了身邊的角色。張勳并沒有在多次沖突爆炸中失去人性,士兵們每向前邁出一步,都無比艱難。

主演申河均和高修的表現互補中不乏精彩,盡管他們是在表演典型的男性為主導的可預測的情節。當我看到戰争中的可愛孤兒在連隊士兵周圍徘徊時,我知道肯定會有一個瞬間讓其中至少一個人落淚。

他們的中性表演最好的地方在于,他們為才華橫溢的配角留出了很多空間。我們很高興地看到有像柳承秀、高昌錫、柳承龍這樣可靠的韓國電影老牌配角,也看到像李帝勳、李大衛(李滄東《詩》中,美子魯莽的孫子)這樣的年輕新演員。當他們在電影中組成一支連隊時,很容易建立起化學反應。當觀衆第一眼看到這個連隊時,便從心底接受了他們作為一個兄弟連的整體存在。

雖然我們已經見慣了戰争電影中的這些标準角色,一個經常談論過往戰鬥經曆的老前輩,一個從未參加過戰鬥的年輕士兵,一個被炮彈吓破膽的士兵,一個想念家人的士兵,一個對部下抱怨毫不在意的無能指揮官,如此等等,但演員們将這些陳詞濫調變成了一個有溫度、有張力的故事。随着情節發展,故事中的“秘密”好像已經沒那麼重要,取而代之的是連隊的日常戰鬥。事實上,你可以将他們想象成一些史詩電視迷你劇中的角色,稍微有點像羅伯特·奧特曼的《陸軍野戰醫院》。

所有配角的表現都很出色。在《守望者》中飾演悲劇惡霸的李帝勳在本片中成功飾演了一位隐瞞事實的上尉角色,并給出了令人滿意的表演。正如影片中的閃回片段揭示的那樣,他所做的事情無比可怕,但又有誰能責怪他這樣做呢?生存是戰争的第一要務,他隻是做了可以拯救他人和自己的事情——雖說不是所有人。在張勳前兩部電影中表現優異的高昌錫,在本片中以一個把戰争當作生活一部分的老兵角色,再次搶走了其他角色的風頭。柳承龍和其他演員給觀衆帶來了朝鮮官兵中人性的一面,金玉彬也是電影中唯一一位有看點的女性角色(你還記得她是樸贊郁《蝙蝠》中的女主嗎)。

盡管有諸多優點,《高地戰》在第三幕的處理上并不好,又長又說教。盡管如此,這點瑕疵并沒有影響我們對這部電影的觀感。當影片進行到離停戰協議生效還有12小時戰士們又得上前線争奪領土時,和前90分鐘比起來,這一部分的節奏明顯拖沓了。好幾位韓國影評人指出,如果将第三幕剪掉約20分鐘,效果會好得多。

《高地戰》是今年韓國向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提交的作品。誠然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考慮到2011年上映的有更加出色的《蝙蝠》和《黃海》,因此我不認為《高地戰》是最佳選擇。當我再次溫習這部電影時,我感受到了它作為一部戰争片的通用性。技術上來說,它無疑是優秀的,但從中我也能看到其他戰争片共有的東西,這也讓《高地戰》看起來沒有那麼獨特。同我去年七月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一樣,我再次發出了兩個男主演是片中最無聊的角色的感慨。

盡管有缺陷和瑕疵,這部電影仍然值得一看,并且我認為它是過去十年中最好的朝鮮戰争片。戰争當然是如地獄一般的存在,而這部電影,通過對韓國戰争史的描繪毫不誇張地證實了這一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