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銀河護衛隊這幫人不僅是在戲裡不斷完成屌絲逆襲的劇本,在戲外也陰差陽錯地從十年前最冷門的MCU獨立電影IP,成了現如今被全球觀衆寄希望于“能否拯救漫威于水火”的漫威底線護衛隊。
客觀而言在完成度,試聽水準方面絕對碾壓第四階段任何一部MCU電影,詹姆斯古恩荒誕不經的創作風格居然産出了一部近期漫威最認真的一部電影,也是蠻諷刺的。
雖然作為銀河護衛隊這個IP暫時告一段落的收官而言,“曲終人散”地有些不那麼必要,很大程度上隻是因為戲外滾導早就做好了跳槽DC的打算于是不得不把包袱暫時卸在半山腰才賦予了這部戲要了解一切的使命,不過既然短時間(五到十年内)内看不到銀河護衛隊活躍在大銀幕了,而且這群人的卸甲歸田也意味着我們最初喜歡漫威時那些老朋友就已經全部退場了,我們今天也來嚴肅地讨論一下這場ending show完成的究竟如何。
首先從發布預告片直至上映漫威官方一直在炒作兩個話題,第一是本片是一部“充滿悲劇色彩”的電影,第二是火箭浣熊在本片重要意義非凡。
由此粉絲根據三部電影片名配色分析這部戲裡火箭浣熊很可能會犧牲,而後續漫威發布的預告片也巧妙地反蹭了粉絲自己制造的火箭浣熊犧牲話題流量,一直在持續性暗示這一點。其實在複聯4之前的預告宣發一直都是漫威炒作話題熱度的主戰場,曾經的漫威電影每一部都充滿了很多或真或假的噱頭。
但是第四階段後一方面漫威本身的作品内容極具幹癟化,觀衆對于新角色的興趣極低,宣發物料再也不能吸引空前的讨論度;另一方面好萊塢立法規定禁止了“預告騙”的制作投放,漫威此前屢試不爽的拿廢案鏡頭當正片預告的手段完全癱瘓,話題可炒作空間驟然壓低。
這看似僅僅發生在宣發工作戰場内的微小變化,其實超出所有人預料地加劇了超級英雄題材在電影市場上的退潮。
因為超級英雄本身屬于美漫産物,是一種街頭流行文化,當預告片這種對于影視劇而言曾經唯一的營銷手段被砍斷以後,它的流行性就大大降低,随之加速磨滅了觀衆對于電影本身的期待和興奮。
因此這次《銀護3》在宣傳期的“回光返照”在我看來反而是一見令人興奮的事,這代表了觀衆和大銀幕互動的欲望再次被點燃,觀衆迫切進入電影院觀影的欲望又重新回歸,這是一件很cinema的事,馬丁老師!
而且看完電影之後其實還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由于此前渲染的本片是一部悲傷基調的電影,因此很多影視大号都曾分析,預告片中星雲抱着星爵和小隊成員走在虛無之地的街道上是因為星爵此時受了重傷。
結果看到正片才發現星爵被抱着走是因為他喝大了,星雲嚴肅的表情不是凝重是嫌棄,同時這一幕也在正片内伴随着電影片名的出現,反而是幫助奠定整部戲無厘頭太空鬧劇的一筆。滾導這一有意無意的和銀幕外觀衆形成的偶然的互動,是全片最高級的一個笑點。
那麼再說回到影片本身,同時也是這部戲這次最大的賣點——火箭浣熊成為絕對主角。
滾導如此操作的邏輯和效果都無限相似于灌籃高手電影,兩者都是要給此系列觀衆一個情懷交代,于是借此機會不足該系列作品創作過程中最被主創忽視的一個角色提到主角位置上,以他的視角叙述故事,以他個人成長的實現作為本片的主線。
同時兩者選取的挖掘這個“新主角”的方式都如出一轍,都是以追尋該角色童年創傷之後,讓主角在當下的時間點完成對過往遺憾的了卻,對舊日傷疤的彌合。
而且兩者都把主角童年時間線的閃回交叉剪輯在了主線劇情的關鍵節點,做成了一種節奏的調和,情緒的緩沖。因此《銀護3》不意外的也産生了和灌籃高手電影一樣的問題,首先是新主角火箭浣熊是否有擔當主角的能力,以及對于團隊的重要性是否達到了當下咖位應有的高度;其次是他作為主角的B故事和A故事的關聯度契合度是否真的足夠高;以及拍了十年都沒立住的人物形象是否在終章的瘋狂加戲後真的變得豐滿了。
我們來一個一個讨論。
首先火箭浣熊對于隊伍重要性不足的問題并不能完全怪罪于角色塑造本身,銀河護衛隊這個team的形成和大多數講小隊作戰的電影裡的team最大的不同在于,銀河護衛隊裡的成員不是因為“必須是他們”而是因為“恰好是他們”。
其實究其本質這個隊伍能建成,隻是因為他們恰好因為力量寶石被卷進了同一起劫案,并被一起逮捕後越獄。
這就使得這個故事從發端起每個角色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在團隊擔任什麼角色都是非常牽強的,滾導在第一部給出的辦法是,不在每個人的劇情任務上下功夫,隻在他們的戲劇任務上下功夫。
星爵負責尬舞,卡魔拉負責冷酷,浣熊負責吐槽,德拉克斯負責搞笑,樹人負責賣萌。這個打法非常有效,而且讓這支隊伍乍一看真的很和諧且完整,但是一旦走到需要嚴肅讨論這個故事的階段,觀衆其實就會立即發現,這并不是什麼拯救銀河系的護衛隊,這就是個戲班子。
尤其是随着十年間人物的不斷增加,每個人相對的戲份以及他個人對于隊伍重要性的體現就越來越少,這對于一個群像戲而言是十分緻命的,對于這部戲更多的傷害我們後續還會繼續談到。
火箭浣熊無論是從團隊貢獻還是角色魅力的角度上而言存在價值都并不高,前兩部電影内更是沒有留下任何高光時刻。因此相比于宮城良田單純是因為筆墨最少,作者對其有虧欠得到的提咖機會,火箭浣熊的“上位”更像是一種無奈之舉。
首先是男女主角的情感線索已經沒有任何可寫空間,星爵個人也已經在第二部結尾完成了所有成長,其餘角色要麼無趣要麼更加功能性,火箭浣熊是矮子裡的将軍,被滾導拔了出來而已。
同時,我個人高度懷疑,火箭浣熊個人的這條支線,也就是他所謂的創傷前史,其實有滾導夾帶私貨的嫌疑,是他為了給好萊塢證明自己此前娈童醜聞清白的代餐。
滾導的五部超級英雄作品看下來其實就不難發現,他十分鐘愛“生物改造美學”,尤其是鐘愛肉球和機械骨骼混合而成的角色造型,從《銀護1》開始星雲機械和肉身簡單的拼貼,到《和平使者》蝴蝶和人體野蠻的結合,最終在《銀護3》放開了手腳批量生産出了海量的邪典基因改造怪物。
當然個人的喜好終究隻是這樣設計火箭浣熊前史的一方面,實際上滾導為火箭浣熊過往設計的兩重遺憾分别是,沒能拯救曾将自己從地獄中拉起的夥伴們的性命,以及沒能向蔑視“低等生物”的至高進化複仇。
所以問題實際上非常明顯,這兩重沖突都是直接的暴力行為導緻的直觀的損害引起的,其實火箭浣熊作為主角和至高進化作為反派,有什麼價值觀層面的,對于他們一直高談闊論的生物進化的觀念方面的沖突都是不存在的。
《銀護3》整部電影圍繞所謂基因改造進化的話題展開,但是讨論的深度和廣度卻遠不及志不在此的《獵冬》,其實也側面印證了一個問題,滾導選取這個話題并非想真正嚴肅認真的讨論,而是有其他目的的。
這就要說到滾導給火箭浣熊架構起兩重矛盾的困境後在當下的時間線,是如何讓他來破局的了。
首先是“救”的部分,安排至高進化的飛船裡恰好囚禁着一群小孩和一群動物,銀河護衛隊合作救下了小孩,火箭浣熊又說服所有人一起回去救了一趟動物;其次是“殺”的部分,最後由火箭浣熊打響了反抗第一槍,銀河護衛隊又在一起你一拳我一腳把至高進化殺死了,而且死狀非常慘烈,在MCU所有電影裡絕對算慘烈程度NO.1,整張臉皮被撕下來,露出機械骨骼和血肉,是一種明顯的獵奇拍法。
這又回到了我曾經提到的,男性在社會中生長的某個時間點,就逐漸退化掉了誠懇認錯,自省自檢的能力,有毒的男子氣概逐漸的滋生蔓延還為這種“大丈夫不折腰”在不斷撐腰。于是男性的公開道歉認錯,往往在開口前就做好了理應被所有人原諒的預設,他們連所謂道歉的話語和姿态都是以被原諒為唯一結果導向設置的,他們理所應當的認為,他們個人的過錯如果在好不容易低下他們那高貴的頭顱認錯後還不被原諒,過錯方就在被害者了,是他們不識擡舉,不懂“男人道歉”的含金量,尤其是關于他們過錯的讨論也理應在“對不起”三個字話音落下之後停止,此後對于他次此過錯的延宕讨論,評價和追究都是“小肚雞腸”和“給臉不要”。
“我滾導今天可是救了一星球的小孩,可是把虐童犯的臉皮撕下來了,今後誰要再敢提我曾經的醜聞真别怪我不客氣!”詹姆斯古恩如是想。
然而群衆裡不乏雪亮的眼睛,在《新自殺小隊》裡他專門為殘殺兒童的黃鼠狼設計了一個僥幸逃跑的彩蛋,我至今都沒有忘記,黃鼠狼在夜色裡逍遙逃走的背影,我才真正看出了詹姆斯古恩的輪廓。
朋友死了我要殺了兇手,我曾被囚禁如今我要解放他人,這種直線條的僞弧光交給AI都能做,因此這樣的故事發展裡也不可能出現有血有肉的角色。這裡也必須提及,古恩确實也不是不會寫人物,在《和平使者》裡主角團每個角色寫的都很精彩,所以在《銀護3》裡人物原有的精彩隻是被他為了給自己洗地的終極使命給侵吞了。
而星爵被強行安排回地球找外公則是最差的一個角色結局設計,沒有任何邏輯的人物轉變,且極其違逆人類正常情感。
離開地球四十年未見的外公究竟能讓人産生多大的思念,尤其是第二部剛剛讓星爵弑父,脫離了固有的對于原生家庭習慣性依賴的思維,對小隊這個重組家庭擁有了強大的歸屬感,現在又讓他回歸爹味的懷抱,這種吃書的人物逆弧光上一次還是在《阿凡達2》裡看到,要說滾導今年也沒到卡梅隆那歲數呢,怎麼也記性不好想不起上一部拍的什麼了呢?
而我真正覺得最可惜的配角其實是卡魔拉,滾導給出的星爵卡魔拉不能再次相愛的理由是“這個卡魔拉不是星爵的卡魔拉”,但是兩人能不能再次相愛其實無關于有沒有一起經曆過《銀護》第一第二部的冒險,而是在于兩人究其本質究竟是不是對方的真命天子。
《銀護1》裡塑造的兩人的感情确實如此,太空中的世紀之吻名場面更是說明了他們确實是對方唯一的救贖者。而在《銀護3》,其實隻是為了能讓大家合理散貨,卡魔拉回掠奪者找史泰龍爸爸,星爵回地球找外公,滾導就裝出了一幅浪漫過敏的樣子棒打鴛鴦。
尤其是這部《銀護3》裡被他加戲加的最狠的一個角色就是傲格公司的女櫃員,而她恰好是滾導《新自殺》裡的捕鼠女。
那如果是這樣的話其實和分别拍每個角色的單人戰鬥沒什麼區别,是不過是合成了一個鏡頭提高表面的技術力展示而已。
不過滾導也是非常清楚自己這方面的不足的,所以他在漫威自由度越來越高之後在《銀護》二和三的很多戰鬥戲中都加大了獵奇的視聽表現的成分,以角色造型的光怪陸離,砍殺動作的打擊感,汁液噴射的感官刺激,以及這部戲内被他發現可以補足畫面沖擊力的貼臉大廣角鏡頭的反複實用,很好的彌補了動作戲編排的無力。
由此也剛好聊到滾導從影以來越來越“猖獗”的鮮豔色彩堆砌美學,《銀護》前兩作這種風格初露端倪,《新自殺》破處成功,《銀護3》伴随着制作的提升達到了一次完整的展現。
應該說滾導這種美學風格和銀河護衛隊這個IP是相互成就的,本身首發五人組的皮膚就是各不相同的顔色,到了動作場面确實就是各種色塊在胡亂飛舞,于是滾導大約是在拍攝過程中發掘了這種“土到極緻就是美”的風格,在第三部衆人穿上色彩各異的鮮豔羽絨服開始太空漫步開始,整部片子後續就在這種風格裡自得其樂了。
最後來說說滾導同樣保持了十年的喜劇風格,和他本人鐘愛的屌絲題材一樣,他的喜劇也是典型的屌絲碎嘴喜劇,靠高密度高頻率地輸出垃圾話來制造笑點。
但是其實“屌絲”二字也就決定了這種風格在迪士尼旗下不可能奏效,因為由屌絲主角叨逼叨的抛梗模式,幾乎無法離開粗口、黃段子的“滋養”,必須配合比較下三濫的惡趣味才能達成喜劇的效果。
比如《新自殺》裡波點人的無數個媽媽,《和平使者》裡海王操魚,雖然都是惡臭的倫理笑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确實足夠有記憶點。
至于滾導一貫風格在《銀護3》中唯一發揮的正向作用,就是他一貫以來對煽情的嗤之以鼻依然得以了保持。
作為一個系列的告别之作,并沒有真的如宣發炒作的一般尴尬的轉變為悲情的基調,也并沒有像粉絲預測的一樣套路的用獻祭角色的方式加重情緒符号,而是以一個大團圓結局收尾,對于類型作者來說實屬不易。滾導這個最喜歡強drama情節的人對于結局的處理卻極力地去drama化,讓這個團隊接受了在現實生活中一個team慣常會有的結局。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但是那些七零八落的酒桌前的座椅,往往也都是在漫長的歲月裡逐漸空掉的。那些開始于意氣風發的歲月裡的情誼,往往未必有一個轟轟烈烈的結尾,大部分離開這個family的人隻是去單獨走他們各自人生的路了。
由于今年亟待上映的幾部DC電影都是前朝的奏折,沒有滾導幹預的色彩,所以下次看到滾導參與的電影作品最早都是一年以後了,他現在正在嘗試的方向雖然前途并不夠明朗,不過相較于明顯已經走進了曆史垃圾堆的傳統“闆正”性超級英雄電影模式,滾導這個身體力行“屌絲逆襲”的現任DC總裁總歸不會在創意和審美上落入初代超英題材作者的窠臼。
而且漫威黃金十年落落幕以後,超級英雄電影也在電影市場内被大衆急速的祛魅,過去其在電影市場中一超多強的地位逐漸消退,滾導這樣曾經不入流的創作者适時接管該圈層的話語權,似乎也是一種曆史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