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外各種意義上都跟我一月喜歡的《全修》很像。沒什麼問題的前期卻風評被害,後期進入主線展開了觀衆才開始回過味來紛紛好評。我是不喜歡那種因為“有伏筆”“有伏線”就硬說前期好看的人,但真覺得這兩部你正常留意到重要的線索就會覺得開頭也蠻有趣的。尤其是前橋開頭因為阿梓這個角色的負面性比較突出更是被說用力過猛等等……依我所見對阿梓的态度刻畫上一直在推進,也沒什麼過分強調矛盾最後輕易解決導緻“鬧麻了”的地方,這種因為敏感自卑又過度高自尊而表現出高人一等态度的角色在現實中也很常見,所以我很欣賞動畫敢于描寫這樣的角色。我也很喜歡每個角色負面性裡所帶有的“現實”視角,“說這種話的人其實心裡在想……”“嘴上說得那麼好聽但其實根本做不到……”……
正常來講我們不會喜歡一條直線的劇情所以作者會設計挫折,但如果過于在乎角色形象,作者所呈現出來的劇情形狀就很可能是“完全是外部壓力,所以情況發生改變就直接消失的矛盾”“雖然面臨着什麼什麼樣的困難,但隻要我們大家齊心一緻就沒有問題”“這件事完全是你想得太嚴重了,隻要換個視角就好了”,可角色自身沒一點私心沒一點惡意就真的那麼有意思嗎?不,我不覺得,從mygo的爆火來看,普遍觀衆可能也沒那麼難以接受角色的負面性——好吧,想到連愛音那種有點小虛榮愛表現的性格剛開播時也被各種挑刺,就覺得很難高估輿論場。但我們不看過程,隻看結果,愛音是最受歡迎的角色之一了。
這裡反應的是,我們可能會覺得角色的負面性十分糟糕以至于看到她就産生反感進而影響自身對動畫的好感。但隻要角色是自洽的,後續也多少會理解她,進而覺得對方的缺點是一種人之常情,這種缺陷反而賦予了角色真實性,使之更加值得喜愛了。隻是讓人産生這種态度反轉的前提總是,觀衆能看到後面。
可是,我們真的希望作者考慮到觀衆的“抗性”就使角色的表現更加溫和嗎?難道不是更貼合角色、更加自然才更好嗎?從這一點來看,阿梓這種因為敏感自卑又過度高自尊而表現高人一等态度的負面性在情節中的表現是有哪裡不正常呢?我永遠希望作者能“忠于作品中的世界”,因為一旦開始考慮所謂安全性、溫和一類的東西了,直接使用生活經驗、創作更加有想象力的作品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進而之所有作品都變得趨同。題目有點太大了,隻是我不希望像吹黑大戰那樣,僅僅因為自己能接受或不能接受,就給另一邊扣鑒賞力不行、玻璃心等等的帽子,隻希望大家能試着從更多視角來思考作品,并提供自己之所以喜歡這部作品的視角來發掘她的閃光點。
阿梓的部分也就是一到三集,我不否認第一集節奏上是有些跑火車的問題,常常人物的一個反應緊接着下一個反應,呱的解說在相當高程度上是自說自話。但作為被有意犧牲的一話,它也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任務——介紹了所有前橋魔女、魔女空間、以及進入到試營業的部分。在篇幅有限的情況下适當快進情節是一種無奈之選,同時大概也很少有人願意說自己非常想看純潔少女被蠱惑成為魔法少女之類的傳統情節,相較之下盡管這個第一話存在着各種各樣的不如意但至少抛出了足以令我們不會感到無聊的信息量以及直接性的情節展開,在這過程中所安排的表現人物個性的細節也相對有趣而不會令人感到單調滞澀——對此大家可以直接對比22/7的第一集。例如說“你們中對店鋪想象最具體”的就是結奈等展開,也能令人大概觸摸到作品的主題性,開門見山。一集内經曆阿梓與結奈的矛盾,試營業的從失敗到成功也可謂是一波三折。作為被有意犧牲的第一集,有協調到整體性,并且不無聊是一種美德。
我們還可以想想Ave Mujica在那節奏飛起的情節發展之後,為我們端上來的是什麼内容……第二話幾乎是我最喜歡的一集,在不需要交代海量信息之後,作品尚可的互動對白、魔女空間内的想象力、質量上乘的動畫演出、有趣的人物性格等等就得到充分展示了(她們談到想成為魔女要等到老太婆啦的那一幕閃回至少我是截圖了;盡管初次使用魔法變不出太好的東西這一點是常見橋段但具體的内容物是傳單這樣讓情節絲滑延續下去的物品這一點很難說有誰能事先猜到了,對情節推進提供的作用遠比“快要熄火的小火球”這種更常見的表現要好得多。結奈快速調整情緒的能力一方面能提供“誘導結奈切換狀态”的可愛的節目效果,一方面也使得情節展開非常順暢。正是這種對角色狀态“不無聊”的回應,以及情節展開上的順暢,使得作品看起來非常有趣)。
當然,我隻誇我欣賞的部分肯定就有人會覺得“那你就不覺得魔女空間在劇情上的作用太方便了?”“阿梓最後那樣對客人你都不覺得有一點問題嗎?”“從任意門出去給沒有地址的地方發傳單這一點合理嗎?”
本質上來說1和3都是一個問題,這也是前橋魔女務必會遭遇的最大的争議點——形式性太強了,角色對特異空間的接受度高到演都演不演一下,舞台的存在感太強以至于從常識角度說不通。不過,我想反過來問一句,這有什麼問題呢?在mygo世界觀内人人都談論組樂隊,舞台燈光對即興表演的配合高到完全不合理,這不就被觀衆樂于接受了嗎?歸根結底,文藝作品并不是不能出差錯的生存遊戲,不是說哎呀人物比設定中多吃了一根火腿就活下去了導緻合理性崩潰的遊戲,作品性是“傳達普遍性主題并使觀衆能夠感同身受”。在抽象的虛構作品中——哪怕是影像也必然不同于錄像,翻遍大多數作品都能找到一些被剪輯跳過的小bug,世界觀的材質是與現實世界多少有着不同的,就像對待穿越作品現在人們已經不像起初那樣一定得看到主人公的糾結心理才能對真實性感到滿足了。同時我對使用MV交代客人心理的表現也十分滿意——喂,原生家庭那點破事你又不打算深入展開,裝模做樣地交代一遍腦補都能腦補出來的信息是試圖為何啊,通過MV畫面感受情緒就好啦。作品的刻畫重點必然是前橋魔女自己,而不是那些各懷心事的客人們,比起半吊子的命題作文,我更喜歡徹底深入到最後的文本,因此不再在客人身上重複那些半吊子的命題作文至少在我看來是一種美德。MV中的信息也很充實,一看就能懂。
從我的角度來看,前橋魔女十分遵守自身的規則:喂,能夠暫停并扭轉結局也太賴了吧,這樣接客時所遇到的難題還有什麼意義,我不要看無限複盤試錯呀呱——作品很快告訴你是因為消耗了有限的珍貴的點數。明明連地點都不固定,發傳單有什麼用?作品很快告訴你客人感興趣且有願望就能來了,至于為什麼不會覺得可疑……嗯,這跟為什麼mygo世界觀都想組樂隊是一個問題呢。
當然,其中必然還存在着至少常識層面的不合理“顯眼”與否的問題。唉,我是覺得都談到這了還提顯眼與否有必要嗎?我們都知道了現實世界觀與作品世界觀是不同的,既然如此隻要遵守作品世界觀的規則不就是“真實”的了嗎,剩下的無非就是觀感層面的問題了。我不想再複讀一遍我在談負面人物時說過的話了。我樂于接受跟我開山見山直指核心主題的作品,而對某些作品試圖哄騙我以試圖表現出它們“很安全”“很真實”的手段毫無興趣。至少也存在我這樣的觀衆。我所認識的是,虛構作品的表現必然是抽象的,因為這是經過作者高度濃縮并配合寫作技術呈現出來的内容,與此同時人們被激發的例如“印象”、“情感”等等真正與作品呼應的事物也是抽象的東西。寫作的前提是“作者相信自己筆下的世界,讀者相信作者筆下的世界,而不包括必須與現實相同”。常有人說“如果你真看進去了就不會在意bug”,盡管bug也分是否破壞了作品内部世界觀的區别,但也能看出來這是一種觀衆的普遍态度。
阿梓那樣對客人——搞得我很期待。她是處在一個下不來台,不得不回應自身态度的場合,一個趾高氣昂自卑敏感的小女生要是會在這種時候突然服軟或是溫和交代自己的不滿那我才失望呢。口不擇言是一個對人物來說很正常的做法。說實話呱那句“這魔女抽卡……”一定程度上也是替觀衆抱怨了對阿梓的無語,既然如此作品真的會像有些人所說的隻是“為爆而爆,盡寫一些神人角色”嗎,作品這裡對于人物的态度到底是什麼?
我期待的原因是:真正的錯誤、真正的怒火、真正的埋怨是很難寫的。說實話我覺得母雞卡(Ave Mujica)一路走向崩潰的原因裡面至少可以加一條作品滿不在乎地跳過了一次兩次三次人物冒天下之大不韪強行改變共識的場合并且試圖營造出一種“這種改變是對的,其他人根本沒有理由插嘴”的時間線。編輯真的清楚人物在那個場合下會想什麼嗎,假設那個“下克上”的人真的有理由自得自滿她又究竟在什麼時候才能取得話語權?我無法相信編劇細緻地構思了這一幕幕,也無法相信他相信自己筆下的世界。
人生中難以面對的恥辱而錯誤的瞬間。如何收拾這樣的殘局,給出真誠的道歉、如何面對當事人,不隻是發洩情緒而是為着未來不再故态萌發——這樣的情景在生活中應該并不少見,想在作品中看見卻需要一分運氣了。雖然ep3中當面顯得對阿梓比較“輕饒”,但從幾人背後發傳單時的對話可以看出,除了結奈之外的魔女們對這件事心理仍然有着疙瘩,盡管“對壞人做壞事自己也會成為壞人”這種價值觀可能會引發争議,但作為非公職人員以及法律系統的從業者,将這當做“謙遜”的一環貫徹下去多少也可以算是無可指摘的人生态度。結奈是被阿梓“挑事”最多次的人,連她都這麼大度,其他人采取暫時觀望的态度是很合理的。
而就在這時,作品給到了模特與阿梓單獨會面的機會。我喜歡這樣的處理,就表達誠意而言,沒什麼比完全獨立的思考與表達态度更好了。對白的角度,以及從對抗過渡到共鳴的處理也很自然,到最後由阿梓真情而急切地喊出“所以,我想實現你的願望”時,她是否已經真心悔過這一點,已經不言自明了。不過對這集我個人有一點槽點,模特在MV中的那種尖刺戰士風格的“仙人掌”服裝有點太早年綜藝風了……就有點那種呼籲少數人群要堅持自我,不懼怕受到傷害的感覺。阿梓已經準備好了與結奈和解的禮物這一點也有些“包餃子”的味道了,兩人才剛剛熟悉起來,所以這時她們關系性的進度還要延後體現出來才是,之前如果沒有很大的成見,又怎麼會表現得那麼極端呢?隻能說這裡也是極端形式性的一種表現吧,故事覺得自己已經到了“緩解矛盾”的環節。相比較故事背景以及進入到故事的形式性,我對人物關系推進的形式性會稍微不适應一點,但這部動畫的風格一直很統一,所以我也不太會真把這裡視作問題,隻能說我希望動畫能在這部分做得更較真一點吧。此外這集片尾直球表示“下個麻煩的人物要輪到小舞了”也給人一種“這片也要人物單集輪流轉啊?”的乏力感。
不喜歡小舞的部分。完全是套路模式的人物回進入方法,發小的表現也得寸進尺得不太像人……但比較好的一點是,除了回憶内容,一直沒給過發小純正面描寫,看起來就不會像母雞卡的喵夢部分那麼難受。對人物的描寫與人物的作為相匹配,發小别扭到最後是對的。這部分也有亮點,一是小舞公器私用的部分被呱直接捅出來了,沒有那種知情人一言不發,主角團被耍得團團轉的弱智環節。二是結尾的“苦澀結局”,沒有任何互相了解,隻憑一廂情願的願望不應該被實現。這裡前橋魔女也初步完成了自我辯解:
A:人物回輪流轉,每個人自我和解的工業偶像片也太無聊了吧!
B:苦澀結局。
多少有一點像這樣子反套路的味道。不過要說有多反套路,隻能說這種反套路本身也開始常見了起來,但處理得還是要比一點腦子都不過的很多片要好得多了。這裡也不得不提前橋魔女的又一個優點:堅決不寫無聊的反應。即是每處對白、情節轉折都會有一點“反套路”的味道,盡管處理得可能不夠成熟,有時看到最後隻叫人感到意味不明,但大部分情景的表現還是有一點趣味的。
更值得欣慰的是,鏡華跟巧可放到一起寫了。這意味着前橋魔女在結構上是有想法的,我們終于不用看給每個人物故事寫作完成之後,大概以新面貌合作一次就可以完結的毫無驚喜的結構了。鏡華與巧可也很好地起到了互相襯托的作用,鏡華待人更真誠、更關心團隊、出力更多,卻有些嚴苛的嫌疑;巧可雖然待人和善,卻很明顯對什麼都沒有放在心上,在店裡面頻繁打瞌睡。鏡華漸漸感到不滿,又受到自身環境的刺激,對團隊也開始不滿意,想索取一些自身的價值,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反應了。鏡華将主播視作寄托,又反過來被騷擾的這條線寫得也很克制,人物沒有因為自身的狀态不好就大幅降智被主播玩弄,相反很好地保護了自己,隻是一直表現出悶悶不樂的狀态,我覺得這裡還蠻真實的。
巧可線的寫作質量非常高。結奈擅自想要給巧可一個生日驚喜的舉動非常符合人物性格,巧可表現出對蛋糕的執念:“巧可真的好想吃蛋糕,呐,她們都有用魔點換過别的東西,巧可也可以換蛋糕嗎?”(大意)之後真的得到了蛋糕,那種幸福感從巧可愣住的表現到流淚作畫以及配音上完全體現出來了。巧可連換蛋糕都這麼小心翼翼當做奢侈的願望,而鏡華後面用魔點打賞主播,從人物角度看真是能引起反思的痛切對比了。如果僅僅是這樣,也不過是全女動畫常見的貼貼橋段,更有趣的是一向當和事佬不把事情往心裡去的巧可,僅僅因為恰好有人在此時來店裡而咂嘴,罵了一句老太婆。這裡反差的效果真的非常好,觀衆随着其他人物一起愣住了。
與此同時這裡與阿梓的表現也不會顯得重複:一來是沒有對客人造成實質傷害,巧可很快就親自下場收拾殘局;二是巧可能比阿梓處理得更圓滑,使得鏡華之外的人都能夠表示理解。如果說阿梓部分是她惹了衆怒,這裡則隻是巧可與鏡華之間的對壘。與此同時巧可照顧老奶奶的表現也十分娴熟,一個平時乖巧心底卻藏着不滿的形象躍然紙上。可以說大部分人——至少我也是——在考慮到巧可是生日會主角,又主動補救的情況下并不會對她介意太多。可鏡華恰恰就是過分較真,有些一闆一眼(可以說是相信“真善美”的角色。巧可、舞、阿梓各有各的“現實”之處,鏡華可以說是其中最在乎個人品格的那個。結奈……世界觀比較獨特。),某種意義可以說是待人标準嚴格的正論怪。
這也就使得當巧可的家世被披露出來,她那些對團隊有些疏忽的地方頓時就變得不值一提,這時在最近“自甘堕落”還表現得“清高”的鏡華自然就會自慚形穢起來了。人物鑽到地洞裡對巧可說的那段台詞堪稱精彩:
“你該立刻放棄當魔女”
“然後作為客人來這裡”
“讓我實現你的願望”
“這是我唯一能為你做的”
“我無法拯救你”
人物的心痛、悔恨、責任感驅使之下感到的無力在這些台詞中簡直是表現得淋漓盡緻。與此同時,這裡也預示着魔女從“達成自己的願望”向“達成他人的願望”所邁出的一步。一開始,各人是懷揣着自己的願望而想要成為魔女的,這也是為什麼最在乎魔女修行的阿梓被放在這部動畫的第一部分。而到這裡,台詞已經變成了“如果想要實現願望,就應該放棄成為魔女,來到店裡實現願望”,而巧可的願望則變成了“僅僅是在店裡度過的日子就已經令我感到十分開心了,我希望能繼續維持這樣的狀态下去”。
這裡我想引入一個有趣的概念與主題:虛拟空間與虛拟空間内的身份認同,情感維系。在這個互聯網已經被習以為常,在其間出生的人被稱為“Z世代”的時代裡,我們理所當然都遭遇到“理想形象”與現實不符的苦惱,以及對現實感到不合理、困惑的時期。尤其是在普遍秩序屢遭質疑的前提下,建立一個符合自己願望、有着獨立秩序的共同體成為了許多人的期盼。但在這樣一個幾乎是空想的,每個人之間缺乏共同特征與集體身份聯系的空間中,到底應該怎麼與他人相處,怎麼面對理想自我與真實自我間的矛盾呢?
我以為當下的聯結已經溢出,而規則卻失去了——這是一個想要與遠方的任何人接觸比任何時代都要輕易的時間,可是怎麼找到合适的相處方式卻變得困難了起來。傳統的片湯話變成了一種交際上的單純負擔,而在使用着同一種語言的人群之間,卻對事情的認知有着截然相反的常識。覺得一個國家什麼都好與什麼都壞的人群可能各自五五開,當一些人因為開放而贊揚的時候,卻有些人因為“傷風敗俗”而痛罵,價值秩序出現了無數個方向,而不再是以往的四象限。
前橋魔女正寫出了一個虛拟空間内從彼此身份認同到建立共同秩序的過程。阿梓由于深深介意自己的肥胖而隐瞞這一點、巧可因為取得了一個令自己一個“松一口氣”的空間而眷戀這裡、鏡華也在參與秩序建立的過程中認識到了自己的幼稚——可以說這正是網絡空間的真實表現。而也就是由于這樣具有普遍性的主題,使得前橋魔女采用了這樣極具形式性的表現:盡管哪裡都顯得“不真實”、過于便利,卻又哪裡都有着合理的規則。你可能會進入到一個在你看來是“打開新世界大門”的群聊,這裡颠覆了你以往的大多數常識,但在這個群裡的認知是不可能一天一變、說改就改的。
回到情節。才到第九集,已經寫完了其他四個人,結奈似乎沒有自己的人物線,作品該怎麼繼續發展下去呢?又回到了最初的客人——榮子,似乎是原來的主角團寫不下去,要引入新角色了呢,如果是這樣那就太無聊了,即使在主角團上沒有采用最無聊的結構,結果卻仍然要借助人物的創傷或是困境才能繼續發展故事。盡管榮子确實有着自己的困境,但作品的重點已經從塑造人物轉變為了兩種觀點、視角的沖突,并通過這種沖突進一步發展主題性。
在内部不再出現問題之後,作品引入了外部的沖突,又一種“現實”視角。不覺得在前幾個部分中也正是“現實”視角太過劍走偏鋒而引起的矛盾嗎?阿梓想當然地以為模特是想要瘦又不願意付出努力的人、舞為了自我滿足而一廂情願并否認除此之外的價值、巧可認為沒有人會在意自己的辛苦、鏡華則認為自己的付出沒有意義——說實話,這每一項都非常現實,甚至可以說合理的,如果這不是動畫,而是某個像動畫裡那樣的人物出來吐槽自己所遭遇的“煩心事”,可能留言跟帖的很多人都不會以為這有什麼問題。
可也正是這樣的視角使得前橋魔女們制造了那麼多誤解與成見。如果把對應“現實”的視角叫做“魔法”,那麼“魔法”在此時此刻真的站住腳了嗎?這恐怕仍然是見仁見智的。而至少對榮子而言,魔女們的做法仍然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自我滿足。“正論”、“正能量”、“正确的做法”永遠是嘴上說來容易,做起來卻會遭到客觀環境限制的東西。得到結奈“心理按摩”并下定決心要挑戰醫大的榮子最終遭到了更大的挫折。
“魔法”也顯然是需要這樣一個主題發展的,因為若沒有挫折,若隻要下定決心後一切都心想事成,那麼理想就太過廉價了。我們這些暫時由于運氣好而進境順利的人,在遭遇挫折不得不極力挽救、從頭開始時,會做些什麼,會更在意什麼呢?結果,我們最在意、最痛切的隻不過是這個共同體本身。(在這一集中那種眨眼即逝的,幸福如煙花般虛幻的夏日氣息也為作品增色了許多。當然,對阿梓心結漸進的文本表現也很好。)
我們“這個人”到底是在“前橋魔女”中才能找到容身之所的,至于我們的願望、我們曾以為實現那個目标才能夠幸福的願望,反而在這種追逐本身中就已然實現了,并且得到了轉而去幫助他人的餘力。也就是這一點使得前橋魔女的第十集成為了令很多潸然淚下的“大神回”,角色們展現了自己真實的傷痛,并且在這個完全空想由她們自己所建立的空間内得到了包容,而在這一刻,這一切竟然都要不複存在了,我們那恍如人生泡影的幸福時刻,我們之間所建立的裸露而包容的共同體,将随着夏日的煙花而在今晚消失。
正是前述人物文本的紮實與“現實”才使得這裡的沖擊力是那麼巨大。雖然說“因為我看動畫看哭了,所以這部動畫是好動畫”的推薦可能有些廉價,但看在我寫了這麼多字的份上,可能又不顯得廉價了,我真的已經很久都沒有看作品哭過了,而在這集裡,我哭了。
最後兩集,無非是“魔法”在經過挫折後再次取得了成功,并因為這次經曆而使人物對共同體的認知更加深刻,對“魔法”那種不負責任的一面也有了認知。大方向上是非常平穩的收尾,為什麼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覺得這兩集稍微有些問題呢?一方面是叙事節奏仿佛回到了第一集中那種暴走、人物自說自話的狀态,一方面是作品為了有趣而反套路的嘗試産生了些許失敗(?),結奈遲遲沒有恢複記憶的場景顯得微妙而詭異,而在這一番周折後人物相擁而泣的場景反而令人不知道該不該感動了。如果說是為了殺煽情似乎也沒必要讓她們再相擁而泣并喊出“前橋魔女,永遠不滅。”最後一集的第二部分更是突然出現人物在現實世界演奏會表演的場景,雖然說明了是夢,但在收尾的最後幾分鐘突然弄一個嵌套結構,也給人一種懸疑感。說實話,我對這兩集沒太看懂,也不想下判斷認為是做得很差,至少看起來還是挺有趣的。
個人懷疑的方向一是總覺得作品有試圖把結奈那種單純向上的态度塑造得有一定兩面性的嫌疑,有種“結奈隻是找尋珍貴瞬間,經曆這一瞬間時,反而不像他人那樣滿足,因為她總是想要心動值更高的下一個瞬間”的潛在文本,值得注意的是,直到最後結奈房間的照片牆中央也沒有貼滿。二是作品讓前橋魔女們拿回自己花店的情節設置,也使得劇情仍然有向下發展的可能性,因為沒有終結魔女生活的話,也就意味着“仍然沒有完全以自己的模樣投入到生活中”,我是覺得人物們到結尾的完成度已經完全夠了,但既然留下了這樣一個尾巴,就仍然有着往下寫的空間,可能這樣結尾是為了出續作也說不定,再者,魔法少女作品中常見的設定解謎環節——為什麼會出現魔法少女、魔法少女的意義是什麼,這一點在這一部中也還沒有得到展開。
也不是很看好前橋魔女一定會出續作啦,隻是覺得有這樣的解讀空間。即使是一部完結,前橋魔女的完成度也已經完全足夠了。最後再聊一聊日本作品中對“富家小姐”承擔責任的常見想象吧,在《橫道世之助》以及《四重星》中有一點驚人的相似,就是作品中的大小姐角色都選擇了環遊世界幫助有需要的人,将這刻畫成了一種潇灑而有善心的行為。鏡華一開始沒有明确自己的方向時,也有模糊地這麼想過,結果到她的個人線結束時鏡華決定競選前橋市市長。對我來說這是一種有趣也更具體的想象吧。尤其是在鏡華與巧可的部分中,鏡華進一步感受到了自己的責任感以及優渥家境的份量,而巧可也受到了公共服務的幫助。
近一萬字,感謝能看到最後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