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人的面龐上遊走的特寫鏡頭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我意識到我已很久、沒能如此近地、如此密集地、如此久地觀看一些蒼老的或年輕的面龐。一些皺紋、一些老年斑、一些癟掉的嘴巴、一些欲言又止。
至于作家們的個人故事,既是個人的故事,無所謂好壞,隻在于是否可以喚起一些共鳴,可惜在我、是不深的。當一個人“功成名就”了之後再談貧窮與苦難,唯有真誠,才可免于陳詞濫調——真誠,又豈是有唯一标準的呢?
對我而言,印象比較深的是梁鴻“失語的母親”和“父親是我的疑惑”。
電影的名字很美,來自餘華:小時候這片海是黃色的,可是書上說海是藍色的啊,所以我就想一直遊下去、一直遊到海水變藍。
這部電影、之于我,正如這句話——我以為它會給我一些純粹的、詩的或說文學性很強的觀影體驗,于是我遊呀遊,從天津遊到北京,從賈平凹遊到餘華。
那麼,影片的最後,當那行“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出現在熒屏上,宣告這場溯遊的終結時,一種失望油然而生。而我究竟身處于那片我渴望的、深藍之中了嗎?我并不知道。
遊啊遊,一場失望的溯遊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賣不出去的文之年末大跳樓 | “如果我不審視自己的生活,我便無法創作”
孤兒院長大的菲臘是一個平凡的小職員,三十歲的他還保留着在孤兒院養成的、半夜起來吃東西的習慣,也許正是童年經曆的緣故,他溫順到近乎膽怯,一緊張激動就克制不住地打嗝。影片的開始,平凡的他隻擁有一個樸素的夢想,即希望懷胎十月的妻子為他生一 ...
目前沒有中譯版,所以整理在下面【未完…】
*Q means compere*A means Simone de BeauvoirQ:This is probably the first time time you are seeing Simone de Beauvoir ...
“爸爸,我怕痛”
村田奄奄一息的時候反複念叨着:“爸爸,我怕痛。”在那之前,他是個殺人魔,每當他同妻子殺了人,他們便會把屍體運到林中小屋,小屋裡裡外外裝飾着耶稣受難像、聖母像、十字架以及蠟燭。他們點上蠟燭分屍,把屍體切成剛好可以一口吞下的大小。清洗完 ...
必然的失落,溫柔的凝視
這是一部關于中國養母尋找日本遺孤養女的電影。1935年開始,日本軍國主義集團向中國東北輸送了一批又一批日本農業貧民,稱之為“日本開拓團”。日方戰敗撤離後,開拓團成員也四處流散,混亂過後,許多被抛棄的孩子被中國民衆領養。1972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