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單元,共計約兩個半小時,但實際上,隻要想拍,七十個單元都能拍出來。

  所有的故事走的都是以小見大的路子,大事件中的小人物,或小人物遇見大事件。

  第一個《前夜》講開國大典前夜的故事,劇情氛圍較為緊張,以大事件背後為之默默奉獻的小人物為視角,展現了新中國成立之時全民的熱情和興奮,可以說很不錯了。隻不過這種争分奪秒完成緊急任務,在最後時刻大功告成的劇情太老套。

  第二個《遇見》,題材是個好題材,兩位主演演得也很好,可以看到研發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科研人員,不僅是條件艱苦,更有與親人長期隔絕中心靈上的煎熬。但這一單元更像是一幕話劇,全靠演員表演和台詞取勝,而且兩人見面有些突兀,對兩個人的關系沒有一點鋪墊。最後一個情節太過多餘。

  第三個《奪冠》,與《遇見》的故事剛好形成呼應,但這個故事是我最不喜歡的。整個劇情更準确地說,是一大群街坊鄰居對那個小男孩的欺淩,是絕大多數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犧牲了孩子的利益,他們觀看女排奧運決賽的熱情并不能掩蓋這一點。男孩最終被那些大人的熱情感動而放棄和将要出國的最好的小夥伴告别,主動爬上屋頂去扶電視天線,以及背上勾住床單仿佛披風一樣的情景,都顯得十分刻意。最終男孩在父親回家後的埋頭痛哭,豈止是與夥伴的别理?定還有因大人不在家而被欺負的委屈。最後,孩子長大後的那一小段劇情根本是多餘的,毫無用處且情節落入俗套,隻是為了出現吳京和馬伊琍,海報上也是他們倆,簡直是宣傳欺詐。

  《回歸》,這一單元講香港回歸的故事,但在以小見大這一點上做得很不好,而且主體不明。開頭還有一些港片中常見的家長裡短的溫馨,任達華飾演的修表匠要修回歸大典上負責時間調度的官員的手表,故事中也一直強調一秒不能早、一秒不能晚,似乎要以修表、送表的劇情營造緊張氣氛了,但最後這一條線莫名其妙的沒了,主要人物變成了升旗手,“一秒不差”的關鍵點轉到了升旗的準确度上,導緻劇中任達華和惠英紅代表的普通香港市民變得可有可無,遊離于故事之外了。

  《北京你好》,發生北京奧運中的故事,葛優飾演一個好面子、喜歡嘚瑟的出租車司機,偶然的到一張奧運門票,到處炫耀,最後卻送給了一個汶川來的小孩。這種角色太适合葛優來演了,不是親身經曆,人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偉大或多卑鄙。在這件事之後他大概率還是那個惹人厭的小市民,但這個閃光點已經足夠動人。隻是不知道這個男孩的故事是不是奧運期間真實發生的故事。

  《白晝流星》,這個故事我十分喜歡,伏筆埋得好,故事推進度好,題材選得好,演員演得也好,故事表現了神舟十一号飛船成功着陸的曆史瞬間,而且當真找來了當時在飛船上的兩名航天員來拍。但故事還有另一個主線,就是扶貧,這個主線表現得非常好,沒有直接來說,卻通過偏遠地區短時間修成的公路和基層扶貧工作人員老李表現得淋漓盡緻。兩個少年在破曉的晨光中縱馬奔向那顆古老傳說中能帶來吉祥富裕的“白晝流星”,馬蹄濺起的兩道塵土在地平線射來的陽光下如同兩條光霧,最終重合到一起,就如同故事的兩條主線的結合。

  《護航》,這個故事相對平淡,從事件發生的先後時間來說,這最後兩個故事應該掉個位置。故事講述的是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閱兵的幕後故事,故事的氛圍營造不算多好,顯得有些平淡。飾演主角少年時代的張子楓的幾個鏡頭挺驚豔的。

  (《我和我的祖國》,2019年國産電影,由陳凱歌擔任總導演,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峥、甯浩、文牧野聯合執導,講述了新中國成立70年間普通百姓與共和國息息相關的七個故事。其中管虎執導《前夜》,黃渤主演;張一白執導《遇見》,張譯、任素汐主演;徐峥執導《奪冠》,吳京、馬伊琍主演(實際上個人認為主演是兩個小演員韓昊霖和樊雨潔);薛曉路執導《回歸》,主演任達華、惠英紅、杜江;甯浩執導《北京你好》,主演葛優;陳凱歌執導《白晝流星》,主演劉昊然、陳飛宇、田壯壯;文牧野執導《護航》,主演宋佳。)

  2021年8月22日星期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