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感對某種客體的脫節感,不過就呈現來說應該是内化的,就前半段而言——車内與車外不斷重複的雪景,骨狗中的歸鄉者與故鄉,主角和傑克間的不協調,他們讨論中的個體與群體,又或是向窗外招手的傑克父母與在窗外站着的傑克,農舍中的生與死,晚飯時的談話中表現出的傑克父母與這對couple在觀念上的不同所帶來的尴尬,又或是中學裡年老的清潔工與一旁唱戲劇的年輕人,這處處對比都在會将孤獨感帶來并提醒我們這些,一直直到中段傑克的突然消失算是一個節點,在此之後整部電影進入了邏輯上的失序之地,事情一如往常發生着卻總是有些什麼不對勁的地方讓那份脫節感被記起,而這些不對勁的細節在乎後半段被點破,這份無力感則演化成疲憊與煩躁的暴風雪。在最後卻又再次消融,是自我的爆發,是與那份孤獨感的和解,然後時間解決一切,一切歸于無,在最後緩緩走向終點,直到這時候我們才知道那客體是什麼,是人生的影、時間的洞、社會的模型、是這一切的一切,在最後又歸回到這些的原位,升上天去,形成某種輪回。總的來說,這部電影在表達這些的方面可以說是“done well”的,不過就從我前面所說的可以見一點,那就是這部算是較為“實驗”的,較為“藝術化”的,像是那種學生拍的影像,意境與意象與内容總是大于邏輯大于形式的,一切都是為了表達,一切都可以是表達手法,因此我對這部的評價也不會太高就是了(Ps:鏡頭語言教材+1)
一篇584字的無劇透的流水賬迫真影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