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飄落的季節,銅鑼燒店門前支起一方木桌。老式炭爐上紅豆沙咕嘟作響,德江女士布滿皺紋的手握着長柄銅勺,在晨光裡攪動着琥珀色的溫柔。《澄沙之味》的鏡頭始終浸泡在這樣的蜂蜜色裡,将死亡與疾病熬煮成生命的甜。

河濑直美用銅鑼燒店老闆與麻風病老人相遇的故事,在方寸廚房搭建起關于存在的哲學劇場。當德江女士展示浸泡紅豆的秘方——讓豆子"在黑暗裡慢慢呼吸"時,我們忽然明白這恰是生命的隐喻。那些被社會遺棄的麻風病人,何嘗不是在漫長暗夜中依然倔強呼吸的紅豆?

電影最動人的并非疾病叙事,而是将櫻花盛放與凋零的永恒命題,注入銅鑼燒這樣平凡的容器。德江女士在煎餅時凝視的櫻花倒影,年輕人手腕上漸漸浮現的蝴蝶斑,都在提醒我們:生命如櫻花般短暫,亦如紅豆沙般醇厚。當輪椅碾過櫻花道時,鏡頭掠過滿地殘紅,卻聽見煎鍋上紅豆爆裂的歡快聲響。

在這個習慣用消毒水隔絕異類的時代,河濑直美端出一盤溫熱的銅鑼燒。我們咬破金黃表皮,嘗到的不隻是熬煮八小時的紅豆沙,還有被現代社會遺忘的生命原味——那些傷痕、孤獨與偏見的褶皺裡,原來都包裹着櫻花蜜般的甜。

澄沙之味 (2015)8.32015 / 日本 法國 德國 / 劇情 / 河濑直美 / 樹木希林 永濑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