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故事雖然有“風雲”,但走的不是懸疑路線,所謂的風雲,大概是有點“風輕雲淡”的意思,隻是簡簡單單以不同的視角,将了一個“電影人”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裡頭,視角是導演。

看起來,為了藝術,犧牲的也不少,家裡頭兒子的學費都交不起的節奏,而且,看起來,導演拍片貌似也沒什麼成就。

這次的影展,說得難聽一點,就是一個失意的導演+一個快倒閉的影院+三流影視邊角料,為了拉一點人氣才七拼八湊起來的。

至少,這個所謂的影展,飲料還得自己掏錢。

...

不管是什麼級别的影展,多少也要有個主持人做做樣子。

看起來,這主持人,也就是有“做做樣子”的自覺的。

導演對自己的影展還多少有點期待,但主持人完全就不管這些,東扯西扯的,多少有點傷導演的自尊。

...

說着說着,導演就變成“王胖子”了。

看起來,也是為了生存,不停的拍商業片,口碑什麼的也管不了那麼多的那種。

不過,“王胖子”拍片還是很賺錢的,這導演雖然拍了很多,除了崩壞的口碑外,貌似沒有太大的收獲,不然也不至于連孩子的學費都交不起。

但是,在“外人”眼裡,拍這麼多片,應該很來錢的吧。

導演隻能笑笑。

...

這裡,大概是電影第一次“點題”,但因為主持人實在太敷衍了,一開始并沒有太當回事兒,隻是以為是個單純的吐槽。

這個行業,“誤會”實在太常見,也不是太大的事兒。

...

不過,導演這次是認真的。

在太多場合,導演“必須”要說官方語言。

這次,借着影展,導演有一些自己的話想說。

在風口浪尖被口誅筆伐,連王胖子都要參加個“吐槽大會”一邊自我調侃,一邊狠狠硬怼不是。

...

如果能堅持,還是再堅持一把。

太多的人,失敗在不夠堅持。

漫畫裡頭也畫了,老鼠東咬咬,西咬咬,最後困斃在箱子裡。

其實,隻要它朝着一個地方使勁怼,早就逃出去了。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什麼是“有意義”的電影呢,要燒多少錢呢,這個永遠是兩難的抉擇。

或許,在停火前的那一秒,被最後一顆子彈擊中。

導演,大概每天都生活在這樣的焦慮中。

...

最後,總算是人齊了,大家來了一張合影。

看起來,關系不太好呢。

好吧,“貴圈”的關系,确實不是很好處理。

這裡頭,有制片人,還有“影後”,當年導演也輝煌過,捧紅了“影後”,卻便宜了“别人”。

...

終于到影展了,選的一部電影,看得大多數人有點“社會性禮節”。

但不管怎樣,還是熬到了最後,導演也是借此機會,表達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這次,沒有官方台詞,導演可以随心所欲。

“一直有戲拍”,這是導演最大的夢想。

大概,所有的導演,都有這樣的願望吧。

吳宇森當年也沒戲可拍。

...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社會性禮節”的場所,還是有刺頭跳出來了,表示你拍的究竟是個啥。

面對這樣的突襲,主持人表示,要趕緊散會。

但導演選擇了勇敢面對。

其實,不管導演有多失意,到底還是有過成功經曆的,遇到“博上位”的網紅,被突襲一下,也很正常。

...

作為業内人,導演也是很無力的辯白了一句——就連爛片也很難拍出來的。

這個感慨,和王胖子的感慨,幾乎相同。

沒工開,才是最大的問題。

一部電影,不是幾個人興緻勃勃就能搞起來的事兒,拍成了後頭還有各種“程序”。

...

這場略顯尴尬的影展結束後,制片人忽然跳出來了,說這完全是個誤會。

但凡是個誤會,那麼沒有一頓飯解決不了的事情。

大家都在圈子裡混,拍電影不容易,寫影評也不容易,如果能高擡貴手,就高擡貴手呗。

于是,約吃飯。

好了,回頭過來講制片的故事。

說起來,在影展開始之前,制片人就有很多表演了,這次,通過制片人角度再看,看出了不一樣的東西。

...

話說,制片當年估計也是風生水起過的。

和導演估計也曾經是黃金搭檔。

但是,遇到“凱奇”,也是折進去了。

凱奇其實也很無辜,花錢花大發了,後來隻能還債,誰能想到,竟然還牽連到遠在天邊的制片呢。

...

倆制片也是作為同行,一起同病相憐一下。

預付款這種事兒,當下真的不多見。

生意難做,是個普遍規律。

不過,這個同行,透露給制片一個秘密,那就是導演準備“另謀高就”了,而且,導演拿着本子就是找的他。

制片有點蒙圈了,好好的黃金搭檔,說分手就分手了?

哎,當年徐老怪和吳宇森都分了,沒那麼奇怪吧。

...

這個行業,确實需要與時俱進的。

當下,網大大行其道,大有幹翻影院的架勢。

别說,小編這點也深有體會,抓侵權那個即時啊,上午發文,下午就收到投訴了。

...

于是,幹着幹着,制片也缺錢。

倆窮鬼,相互借錢玩兒。

...

所以,這頓飯,制片是必須攢的。

說到底,這個“網紅”終究是個蹭流量的。

做電影解說沒前途了,如果能靠突襲,正式成為圈内人,“網紅”絕對是可以投誠的。

...

故事最後,才說到影後的故事。

當年的小白,如今的影後,成功的路上,有些“奇聞轶事”也是相當可以理解的。

那些,就不用贅述了。

說一說導演和影後之間的事兒吧。

作為捧紅自己的導演,影後應該多少有點“感激”的吧。

說好了以後還要合作,為什麼大家越走越遠,越來越生疏了呢。

那個本子,影後看了很好的,沒想到導演沒請她。

可是,這件事兒,導演很委屈。

本子第一個就是給了影後,可惜,影後此時不是一個公司,經紀人那道關,都沒能過。

...

所以,故事最大的主題,大概就是“誤會”吧。

觀衆誤解了導演,影評誤解了導演,制片誤解了導演,影後誤解了導演。

這世界,太多的誤會,所以才需要溝通。

怕的是,沒有時間溝通,沒有心情溝通,甚至,壓根不想溝通。

于是,誤會變成了錯誤,而且,誰都覺得自己沒錯。

...

所有的事情,貌似都得到了解決。

最後一個問題,導演孩子的學費,到哪裡去湊呢。